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战略思维理论与方法—hefei
段培君战略思维的提出(1)2000年中共中央在《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确定了党校的教学布局: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战略思维的提出(2)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战略思维的提出(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17大报告提出: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一、战略思维形态的发展二、战略思维的基本特征三、战略思维的主要方法•一、当代战略思维形态:“五个转变”•二、战略思维基本特征与本质:“三维结构”与“特殊的实践理性”•三、战略思维主要方法:•1、目标定位:“三要素理论”•2、目标、手段的协调•4、战略预见:“三种类型方法”一、战略思维形态的发展▲战略视野:从战略到大战略▲战略结构:从军事战略到发展战略▲战略模式:从零和博弈到非零和博弈▲战略机制:从他组织到自组织▲战略优势: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战略到大战略•▲中国战略一词最早见于公元三世纪末西晋历史学家司马彪所著的《战略》一书。司马彪的原著已经失传,但它的一些内容仍然散见于《三国志》、《太平御览》等典籍中。清人黄奭曾将其佚文辑成一卷,共八节,约2000余字。从战略一词在这本书中的用法看,其战略内涵体现在八个人的故事(刘表等)中,主要指政治和军事斗争中的谋略和方法,包括政策和兵法。《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框架▲《孙子兵法》13篇中,战略战术兼而有之。一般认为,前4篇主要讲战略,后9篇主要讲战术。▲五事:“道、天、地、将、法,即政治、天时、地利、将帅和法制。“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战略概念的主体性界定•▲公元6世纪,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把全国分为若干军区,每个军区设一名兼理民政的军事指挥官,称为“strategos”,意思是“将军”。公元580年,东罗马帝国皇帝莫里斯(公元539-620年)署名写了一本军事教科书《strategicon》,意思是“将道”或“为将之道”,即对将军的特定要求,是战略概念的主体性界定。战略概念的空间性界定•▲1799年普鲁士人海因里希·迪特里希·比洛提出:“战略是关于在视界与火炮射程以外进行军事行动的科学”这种定义比较朦胧地向战略的全局视角靠近,其空间性质的界定有重要意义。•——M·A·米尔施泰因等著,黄良羽等译:《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页。战略概念的全局性界定•▲若米尼在其代表作《战争艺术概论》一书中把战略视为有关战略全局的艺术,认为战略“是研究整个战争区的艺术”,“是把一支军队的最大部分兵力集中到战争区或作战区的最重要点上去的一种艺术”。•——A·H·若米尼著,刘聪等译:《战争艺术概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87页和346页。全局性与筹划性相结合的界定•▲克劳塞维茨提出:“战术是在•战斗中使用军队的学问,战略是•为了战争目的运用战斗的学问”。(Art)•战略与战术的对比,战略与战争目的•的联系,从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了战略的本质特征,涉及全局性和筹划性。•——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03页。战略Strategy•▲利德·哈特从手段与目标的关系为战略下定义:“战略是一种分配和运用军事手段来实现政策目标的艺术”。——B.H.LiddellHart,Strategy,SecondRevisedEdition,Meridian,1991,p.321.•▲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军事战略是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达成国家政策的各项目标的一门艺术和科学”。•▲战略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大战略GrandStrategy•●1929年利德·哈特在《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中提出:“大战略的任务•是协调和指导国家的全部力量以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即国家政策所确定的目标。”“如同战术是战略在较低阶段中的运用,战略也是大战略在较低阶段中的运用。”•——B.H.LiddellHart,TheDecisiveWarsofHistory—AStudyinStrategy,London:G.Bell&Sons,Ltd.,1929,pp.150-151.大战略的扩展•●1935年英军颁布的野战条令:大战略是“为了实现全国性目的而最有效地发挥国家全部力量的艺术。”•●“大战略”“不仅把国家的军事战略、经济战略和政治战略囊括于一体,而且还给军事、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战略以实际指导。”——郑文翰主编:军事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第48页。大战略的“大”手段•——“大”在手段范围的选择上。不仅考虑军事手段,而且考虑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手段;不仅考虑实施战略的直接路线,而且更重视间接路线。•●“作战力量只是大战略的手段之一。它还要考虑和运用财政、外交、、商业压力的力量,以及也很重要的道德压力的力量来削弱对手的意志。大战略应把各种手段结合起来。”——B.H.LiddellHart,TheDecisiveWarsofHistory—AStudyinStrategy,London:G.Bell&Sons,Ltd.,1929,p.151.大战略的“大”目标•——“大”在对目标范围的选择上。不仅考虑战时目标,而且考虑战后目标;不仅考虑军事目标,而且考虑经济、政治等目标;不仅考虑某个领域的目标,而且考虑国家的整体目标。•●战略仅仅关注如何赢得军事胜利的问题,而大战略必须具有更长的视野,因为它的问题是如何赢得和平。——B.H.LiddellHart,Strategy,SecondRevisedEdition,Meridian,1991,pp.349-350.大战略的“大目标”•●大战略还必须考虑人民的生活状况。”因为“胜利的真正含义意味着,在战争结束后和平的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况比战前要更好一些。”——B.H.LiddellHart,Strategy,SecondRevisedEdition,Meridian,1991,p.357.•●艾·厄尔:战略不仅仅是战时的概念,也是在所有时期治国的固有要素。——EdwardMeadEarle,Introduction,MakersofModernStrategy:MilitaryThoughtFromMachiavellitoHitler,EditedbyEdwardMeadEarle,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52,p.ⅷ.大战略的“大目标”•●美国认为大战略是‘发展和使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心理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郑文翰主编:军事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第48页。•●大战略不外乎是国家的最高政治战略,它决定着国家的百年大计。它还必须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使命”。——伊藤宪一:《国家与战略》,军事科学出版社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9页。大战略的“大”协调•——“大”在对大目标体系、大手段体系、以及大目标与大手段之间的协调上。•●大协调是大战略的大系统视野。哈特说:“纯粹的军事战略必须接受‘大战略’更为长久和更为宽广的视野的指导”。在社会整体视野中,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必须在大战略体系中进行整体性评估和协调——B.H.LiddellHart,Strategy,SecondRevisedEdition,Meridian,1991,p.xⅶ.大战略的“大”协调•●大协调是大目标与大手段的协调。如果目标高于手段或者目标低于手段,不是失败就是造成巨大的资源损失。•●大协调涉及大战略结构中各个部分的协调,如国家的发展战略、安全战略和外交战略;大战略各阶段之间的协调。对军事战略实施大战略的理性制约,对军事机构实施政府大系统的理性管辖。“大战略不仅要把各种手段结合起来,而且要掌控它们的使用以避免损害未来的和平,即它的安全和繁荣。”——B.H.LiddellHart,Strategy,SecondRevisedEdition,Meridian,1991,p.322.▲军事战略到发展战略《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古罗马的战略战术★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的弗龙蒂努斯编写《谋略》一书,用分门别类的方法分析兵法。★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的韦格蒂乌斯写了5卷的《论军事》,其中第3卷专门论述了战略与战术问题。★公元900年东罗马皇帝利奥6世著《战术学》,提出要打有把握之仗和诱敌深入等方略。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笔军事艺术在它最高的领域内就成了政治。争夺资源的战争•▲随着人口的增多、部落的扩大,便需扩大生存、采集、狞猎地域。部落与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河流、森林和扩展生存地域,开始发生了武力冲突,从而演变成原始状态的战争。•▲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2371年,苏美尔城邦拉格什与温马国为争夺土地、水源而进行的四次拉格什--温马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1870年-1871年普法战争的停战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远因。•▲20世纪初俾斯麦时代之后,德国商人要求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后扩展德国殖民地、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要求重新划分范围,触犯英国和法国利益,引发两次摩洛哥危机,加剧同盟国与协约国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一战后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德国人认为:战争赔款是德国贫困的根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把东普鲁士同德国本土分割开,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出现迎合了德国人急于报复的极端民族主义心理。•▲意大利在巴黎和会上没有获得想要的利益。日本的膨胀野心与华盛顿会议上处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殖民地、重新划分远东政治格局有关。通过发展解决资源问题•1700年以前的1000多年,欧洲发达国家平均人均收入的增长每年只有0.05%,需要1430年人均收入才能够增加一倍。•从17世纪以后到现在,人均收入平均每年的增长达到2%,增加了40倍,人均收入增加一倍的时间从1430年减少为30年。麦迪森(AngusMaddison)《世界经济千年史》亚当·斯密•▲18世纪亚当·斯密对财富积累的•研究是关于经济发展的研究,•它所涉及的市场机制关系•战略基本途径的选择。•▲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进一步突出了现代经济学的战略特性。发展成为主线•◆二战后的前20年时间,发达国家的产品超过过去200多年的产品总和。•◆二次大战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世界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4%,国民生产总值达30万亿美元,其中西方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为3/4;同20世纪初相比,发达国家社会生产率提高了约100倍。•◆发展成为解决人类所面临问题的主要途径。发展成为主题•▲从面临的主要矛盾看,各国本身或国家之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为重心的发展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全球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战略结构:从军事战略到发展战略•▲战略的结构形态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主要是军事形态的战略,演变为包含各个领域发展的国家战略;•▲以工业化、现代化为背景,发展战略成为战略重点,成为国家战略结构中的主要部分,成为战略角逐的基本方面;•▲发展战略的直接目标和实施途径主要是经济等相关资源的配置,以人与物的关系形式出现,而不是像军事战略中以人与人的征服关系为主要形式,战略的活动规律发生新的变化。▲零和博弈到非零和博弈▲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使用武力所带来的结果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你赢我输。一方所赢,恰为一方所输,即所谓的
本文标题:战略思维理论与方法—hefei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5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