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4 古诗两首教学课件 苏教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宁五年(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1.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遮:遮盖,掩盖。•2.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3.未遮山:还没有把群山遮住。远处天上涌来一片黑云,它们翻滚着像泼洒的墨汁尚未挡住山,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跳上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2.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忽然一阵风卷地而来,把乌云吹散了。雨过天晴,碧波如镜,水面像明净的蓝天,又是一派明媚的风光。•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啊!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动态多:翻、遮、跳、入、吹。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来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著有《诚斋集》。这首诗写于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南宋朝廷设于杭州,当时作者在朝廷任秘书少监,因此对杭州的名胜西湖相当熟悉;六月的一个清晨,诗人从净慈寺出发,送朋友林子方到福建去做官,路过西湖边,被当时美丽的景色吸引,不禁脱口赞美,写下了这首小诗。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画出古诗的节奏。诗歌诵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画出古诗的节奏。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到底在朝阳映照下异常红艳异常碧绿四季与蓝天相接千古名句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出荷花的壮观、大气。无穷碧别样红古诗今译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重点品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点评•这首诗是歌咏西湖夏季景致的经典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读者可以体会出:作者一边陪着朋友走在路上,一边和朋友谈笑风生。因为只有具有如此“谈笑风生”的心态,才能体会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画意。古诗积累•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万顷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一直连接到天边在朝阳映照下的荷花越发显得红艳风光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风景假如你是杨万里,漫步西湖边上送别友人时,看到风景如画的美景,你会对友人说些什么?友人又会对杨万里说些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站在杨万里、林子方的角度朗诵古诗。结合他们的身份、送别时的情景背诵古诗。
本文标题: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4 古诗两首教学课件 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55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