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战略研究实例青岛钢铁-完整版
1青岛钢铁案例分析1、数据信息报告1.1钢铁行业历史回顾钢铁行业长期以来对我国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在每年的工业总产值中,5--6%的份额来源于钢铁行业的贡献。钢铁行业还是我国职工就业的一个重要领域,90年代以来,从业职工总数一直保持在350万人左右,占全国职工总数的5%左右,为社会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同时,钢铁行业的稳定发展也带动了能源、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在全国每年消耗的能源总量中,有10%左右用于钢铁行业的生产建设,12.5%左右的铁路货运量,12%左右的铁路货物周转量,17.5%左右的水路货运量,20%左右的水路货物周转量用于钢铁和金属矿石的运输。作为基础原材料产业,钢铁行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建筑、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九十年代前期,我国钢铁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的时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的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钢产量1991年为7100万吨,到1996年就超过了亿吨,居世界钢产量首位。我国钢材的需求和供应在九十年代前期发生了较大变化。1991年国内钢材消费量6034万吨,而资源的供应主要是为了国内生产,供应和需求比较平稳;1992年钢材消费量增加到约7500万吨;1993年国内钢材需求膨胀,价格上涨,消费量达到亿吨的水平;这一年进口钢材也达到创纪录的3044万吨;由于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1994年的钢材消费量有所下降,加上1993、1994两年的大量进口(总计5327万吨),钢材供应超过了国内需求,造成钢材市场疲软,库存增加,价格下降。由于国内生产快速增长和进出口调节,钢材市场总体表现为供略大于求,市场比较平淡。自1991年以来,我国钢材供需形势发生的较大变化,主要与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1991、1992年经济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过大,1993年经济出现过热,国家实行了宏观经济调控,1994年至今属于平稳调整时期,国内钢材消费量也就经历了快速增长、达到顶峰、回落调整的变化。中国钢材供应和需求的主要矛盾已从数量转向品种质量。虽然我国已是世界上的钢铁大国,但并不是钢铁强国,产品的结构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所以,在总量上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后,品种质量的矛盾就比较突出。目前,国内生产不能满足需求、属短缺的品种主要有石油专用管、H型钢、宽板面造船板、高压2锅炉板、高压锅炉管、冷轧薄板、搪瓷板、彩涂板、不锈钢板、冷轧变压器硅钢片等,这些品种每年供需缺口约在600万--700万吨,主要依靠进口解决。近年来钢铁行业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强化了投资结构的调整,由过去的以基本建设投资为主,改变为以更新改造投资为主,90年代以来,钢铁行业历年更新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平均为55.38%,最高的1994年的这一比重达到62.47%,这种投资结构的变化已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钢材价格发生了较大变化。以1993年为一个重要分界线。在这一年93%的钢材产品价格全部放开,取消了钢材价格双轨制,加上经济过热,钢材需求膨胀,钢材价格也从1991年上涨以来达到最高点,而1994、1995年则出现了平稳的回落。造成了进入市场调节以后,钢材价格经历了一条暴涨暴跌的驼峰式曲线。以线材(Φ6.5mm)每吨平均价为例,1992年3月仅为1750元,1992年7月上涨到2500元,1993年初上涨到3500元以上,比一年前上涨了一倍以上,1994年初下降到了3000元,到1995年1月,又跌到2358元,比最高峰下降了33%以上,目前价格稳定在2800元左右。1995年是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钢材需求不旺,价格疲软,市场经营清淡,亏损企业增多,在10个钢材品种中,有6个品种价格呈下降趋势,它们是:线材、螺纹钢、角钢、中板、热轧硅钢片、无缝管。这6个品种都是我国的长线产品,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其他4个品种加上冷轧取向硅钢片都是国内短缺钢材,生产能力不足,短时期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大部分靠进口解决,这部分钢材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拉动,故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较大。1995年,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技术改革与房地产投资比重上升,基本建设投资比重下降,钢材消费强度降低。由于社会需求下降,钢厂被迫降低产量。钢厂实线材价格变化图01000200030004000199219931993300019951996系列13行“不付款不发货”的原则,也就是以销定产,改变过去钢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的计划经济作法。为了杜绝新的“三角债”困扰,加速资金周转,钢厂一律实行按合同组织生产、组织发货,不付款者不予发货,为此也减少了部分产量。同时,国家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那些贷不到款的生产企业和建设单位无力购买钢材,从而在资金上限制了计划外项目乱上马、乱建设的需求,但客观上减少了对钢材的需求,这也是钢厂减产的原因之一。1996年的钢材市场,总的印象是,经营清淡,价格回落,成交率低,资金周转放慢,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据冶金部财务快报统计,1996年1~11月全国重点钢铁企业亏损户达23家,同比增加6家,累计亏损金额17.40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6.98%;中型骨干钢铁企业亏损户24家,同比增加4家,累计亏损金额7.4677亿元,同比增加7.84%。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供求关系的平衡,钢材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国际国内钢材价格的接轨,使钢材价格波动幅度逐步变小。过去,由于受国家计划经济影响,钢铁行业具有生产成本上的优势。一是依靠国内煤、电、油、矿和运输等偏低价格,二是依靠钢铁职工长期付出的廉价劳动力。过去钢铁产品成本中的人工费用比例只有7--9%,与国外15--25%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上游产品逐步涨价,以及钢铁行业的职工工资福利的快速增长(据统计1995年工资福利每吨钢材的人工成本构成已经从8%提高到13%以上,接近韩国水平),原来意义上的成本优势已荡然无存。与此同时,世界钢材市场价格走低,从1996年下半年起,俄罗斯取代了日本的地位,成为我国第一钢材进口国。目前在国内市场能够参与价格竞争的普通棒材、板材主要来自独联体国家。但是,由于从俄罗斯等国进口的钢材价格很低,有些钢材到岸价已经低于我国一些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如在国内销售的从独联体进口的热轧板,销售价仅为2400元左右,以如此之低的价格在国内销售,必然带动国内钢材市场的价格下滑,加之上游原材料价格涨价,致使199钢铁行业利润变化图05010015020025030035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系列146年我国钢铁行业利润出现大幅滑坡,亏损企业增加。从1994年以来,钢材市场价格不断下滑,到1996年趋向稳定。钢材价格下滑并趋于稳定,主要反映了供求关系的变化,但还有两个因素也不可忽视:一是国家价格体系的改革结果。国家价格的调整使各工业部门的资金利税率基本拉平。煤炭、钢铁、化工、电子等行业资金利税率基本趋同,且均略低于全部工业资金利税率的7.7%。我国钢铁工业已不是90年代初期的高利润部门了。随着原料、电力、运输等的进一步调价,钢铁工业的资金利税率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促使钢材价格趋向稳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国际国内钢材市场的接轨,国内钢材价格不可能脱离国际价格而有大的变化。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平稳增长,但由于耗钢材多的一些行业投资不足,生产徘徊,从而使钢材消费水平难以有明显增长。1997年由于火车全面提速换轨,同时这一年轻轨也处于换轨高峰,从而使重轨和轻轨的消费需求有较大增加,带动了铁路用材生产的全面增长,预计全年重轨产量将达到80多万吨。轻轨产量将达到22万吨以上,增长幅度均在2位数以上,但是由于国内有150万吨重轨及50多万吨轻轨的生产能力,从供给能力上看,仍是供大于求。由于供略大于求所形成的买方市场格局,导致1997年钢市价位一直呈下滑状态,这种价位下滑态势,是1997年国内钢材市场供需情况的真实反映。全行业盈利能力1993年始迅速下降,1996年降为40亿元,1997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1--7月全行业亏损2.16亿元,到8月份盈亏持平。其中75家重点统计企业1--9月实现利税139亿元,实现利润28.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7.3%和39.4%。业内专家预测:随着钢铁上游产品的继续涨价,现有的利润会进一步被消化。中国钢材需求具有周期波动性,目前其波动不仅与世界钢材市场波动不同步,而且二者还常处于相反周期,预计随着国内钢材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国际钢材市场对中国钢材市场的波动影响将越来越大。1994年--1996年中国钢材市场需求处于疲软的时期,1997年是恢复时期,1998年达到此轮周期的高峰。从1998年开始,钢铁行业逐步走出低谷,产销量和钢材价格稳中有升。1999年,钢铁行业运行平稳,整体进入了平衡发展时期。进入2000年以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转折性增长,GDP增长达到8%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消费钢材较多的建筑、机械、轻工、汽车等行业快速增长,有力地拉动了钢材需求的增长。以钢材的表观消费量计算,2000年共消费钢材将达到14121万吨,同比增加901万吨,增长6.8%。在国内需求增加,而钢铁行业又实行总量控制政策,限制无效、低效产品高速增长的形势下,钢铁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阶段性过剩局面开始缓解。其重5要标志是连续下滑多年的钢铁产品价格明显回升,钢铁工业企业开始走出行业濒临亏损的边缘,生产供给开始逐步向有效供给方向发展国内钢铁产品价格自1993年以来,经历了连续7个年头的下滑,多数钢材产品价格已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2000年在需求增长和供给控制的复合作用下,钢铁产品价格出现了明显回升。首先,1999年底板材类价格平稳小幅上涨,拉开了钢铁产品价格回升的序幕。2000年一季度建筑类钢材价格跌到了谷底,也开始反弹。4月中旬建筑类钢材价格大幅上涨,推动了钢铁产品价格的全面回升。面对2000年6月份以来国际钢材市场价格的持续下跌,2001年国内钢材市场就如同我国经济走势一样--前高后低。进入下半年后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出现了连续下跌,但与国际钢材市场价格早在上半年就创下近二十年新低且仍未出现止跌迹象相比,可谓是不幸中之万幸也,称中国钢材市场一枝独秀也不为过。从产量变化的企业类型看,由于2001年国家继续倡导“结构调整,总量控制”的产业政策,特大型钢铁企业钢产量变化相对较小,而一批原中型骨干和地方中小以及民营钢铁企业的产量增幅很大。2002年,我国钢铁行业产销大幅增长,全年钢产量预计将达1.8亿吨,实现利润超过250亿元,远远好于预期。1.2八家钢铁企业基本信息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八家钢铁企业,对各方面指标进行对比研究。以下为初步的研究结果:钢铁企业人员过多,包袱过重,劳动生产率低。目前我国生产1亿吨钢用了300万职工,而海外的6亿吨钢雇用了150万人。我国钢铁企业年人均产钢只有33.7吨,而日本、韩国的主要钢厂人均产钢在七、八百吨。国家提倡减员增效,职工人数呈下降趋势,企业经营成本有所下降职工工资平稳上升,但是青岛钢铁职工工资仍处于较低水平。(见下图)在岗职工人数变化图0100000200000300000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首钢集团宝山钢铁邯郸钢铁济南钢铁莱芜钢铁青岛钢铁江苏沙钢萍乡钢铁在岗职工人数变化图010000200003000040000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宝山钢铁邯郸钢铁济南钢铁莱芜钢铁青岛钢铁江苏沙钢萍乡钢铁6业是规模经营显著的产业,国内外专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年产钢300万吨为最小合理规模。我国钢铁工业大而散必然导致产业集中度低,我国四大钢铁企业(宝钢、鞍钢、首钢和武钢)的年产量只占全国钢产量的30%,而美国的6大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50%;日本5个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60%;德国蒂森·克虏伯
本文标题:战略研究实例青岛钢铁-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56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