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戊戌维新运动3.失败:戊戌政变(1)时间:1898年9月21日。(2)概况。①囚禁光绪帝:慈禧太后将_________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光绪皇帝②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③杀害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称“戊戌六君子”。④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___________保留外,均被废止。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京师大学堂(3)失败的原因。①守旧势力很强大。②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③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4.历史意义:(1)经济上:有利于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想上:有利于推动新思想的传播。(3)政治上: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________。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旧式官僚体制【情境在线】戊戌维新时日虽短,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觉醒,在将踏入另一个世纪门槛的时候,每一个探索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留下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历史影响是什么?提示:对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二、义和团运动1.背景:(1)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_______________,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反洋教的斗争。(3)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强占胶州湾2.口号:“_________”。3.清政府政策:对义和团采取_________的举措。4.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扶清灭洋先抚后剿5.评价:(1)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____________,也存在明显盲目排外行为。(2)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反帝爱国倾向【情境在线】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提示: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三、八国联军侵华1.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2.过程:(1)开始: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_______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附近顽强阻击,八国联军被迫退回天津。西摩尔(2)扩大。①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___________。②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③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天津保卫战(3)八国联军罪行:占领北京后,八国联军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俄国军队趁机侵占_________。3.结果: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途中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并部署与列强议和。中国东北4.东南互保:(1)概况: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2)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情境在线】义和团的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列强针对义和团的活动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帝国主义列强一面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令其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另一面直接出兵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疯狂绞杀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四、民族危机的加深1.《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内容危害惩办“首祸诸臣”向各国赔款白银________,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使馆界”,实际成为“_________”4.5亿两国中之国内容危害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3.《辛丑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情境在线】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与洋人签订了哪个条约?提示:《辛丑条约》。主题一戊戌维新运动【素养探究】1.社会条件史料一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根据史料一,分析康有为上书的主要背景。(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点拨】根据史料一画线信息把史料一信息分为两层,分别依据画线关键信息“割让台湾”“已可忧危”概括当时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形势。提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史料二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诏定国是……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通“值”)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1月29日(2)史料二中康有为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的三件事对变法运动的开展有何作用?《应诏统筹全局折》在变法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历史解释)【点拨】首先根据史料二画线信息对史料分层,明确康有为请求光绪皇帝做好的三件事,然后分析。提示:作用:有利于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有利于维新派和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推动中央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地位:《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历史意义史料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思考:从史料的观点出发,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历史解释)【点拨】根据史料画线信息理解。提示:促进民族觉醒,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史论阐释】1.戊戌维新运动的社会条件。客观条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相继成立维新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努力2.戊戌维新运动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发展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上:①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②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文化教育上: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设立新式学堂,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5)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6)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变法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主题二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素养探究】1.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史料庚子妖民愚竖,盗兵潢池,其遗祸国家至矣,然而其中不可谓无爱国者。特愚妄愤戾,而其术又纯出于野蛮,此其所以终被恶名,而无以自解于天下。呜呼!亦可伤已。——严复《主客平议》(1902年)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要想义和拳不再发生,非将制造义和拳的种种原因完全消灭不可。——陈独秀《克林德碑》(1918年)义和团的勇气始初是锐不可当的……庚子年的义和团,是中国人的最后自信思想和最后自信能力去同欧美相抵抗。——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义和团的思想由最原始最落后的反动的宗教思想和进步的反对异民族压迫的思想两种成分组成的……义和团不仅赶不上后来的辛亥革命,并远不如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杨松、邓力群《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1940年,延安)震撼祖国大地的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这是一次表现了中国人民历史首创精神的伟大运动。——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1967年)思考:以上是近现代不同时期对于义和团运动的几则评价,任选两则,归纳作者的主旨和态度,并作简要分析。(历史解释)【点拨】梳理每一则史料,根据画线信息概括其观点;将各则史料的观点予以比较,选择其中自我知识储备较多,容易多角度展开的两则观点;首先简明扼要地阐明观点,然后多角度展开论述,可联系临近历史事件及阶段特征等背景,对相关人物所持观点进行阐释、分析,进而予以评说。同时要注意史论结合。提示:示例一严复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愚昧和野蛮的,对其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严复是启蒙思想家,力图通过向国内翻译传播西方近代启蒙思想来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和开化。义和团盲目排外,与严复的思想主张背道而驰。示例二戚本禹高度肯定义和团运动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历史功绩,对其持赞许态度。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思潮泛滥,戚本禹对于义和团的评价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密切相关,是服务于当时阶级斗争需要的。2.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史料右图中那个人物得意地说:“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已变成外国侵略者任意摆布的工具。思考:史料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从史料中找出依据。(历史解释)【点拨】注意观察漫画“提线木偶”的画面特点。图片中清政府成为列强的玩偶和“你们的地盘,我做主”形象地反映出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提示:变化: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依据:“提线木偶”“中国政府已变成外国侵略者任意摆布的工具”。【史论阐释】1.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1)积极作用: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2)局限性:①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义和团的组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②其口号具有盲目仇外的缺点;③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只能更加落后。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3)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5.18 挽救民族危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5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