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隋朝兴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2.隋的统一:____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的分裂局面。文帝死后,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5893.隋朝重大建设:(1)广设仓库:在长安、洛阳和地方广设。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2)兴建洛阳:宏伟壮丽,闻名于世。(3)开通_______: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大运河4.隋朝灭亡:(1)隋朝繁盛局面“昙花一现”,主要因素有:_______。(请填序号)①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②大举征伐高丽,生产遭到破坏,民不聊生。③开通大运河,不利于巩固统治。④隋朝贵族李渊趁机起兵。①②④(2)618年,_______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炀帝【情境在线】5天、100个、3500万……“寻找大运河江苏记忆”抖音视频挑战赛上线短短5天迅速引起热切关注,截至2019年2月26日,共上传100余个短视频参与挑战,播放量达到3500万次。你知道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吗?提示:沟通南北,巩固大一统国家。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2)统一: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2.贞观之治:(1)形成原因。①吸取隋亡的教训,__________________,戒奢从简。②知人善任,虚怀纳谏。(2)主要表现:出现开明政治局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3.武周政权:_______当权期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4.开元盛世:_______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武则天唐玄宗5.民族关系:民族具体措施结果东突厥贞观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____________,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后来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重新建立政权,到8世纪中叶被回纥所灭,突厥在中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东突厥可汗民族具体措施结果西突厥①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②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民族具体措施结果吐蕃①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中期,吐蕃与唐会盟①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②唐蕃会盟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靺鞨族_______统治时期,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强了对东北的统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9世纪唐玄宗【情境在线】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也是闻名于世的藏族歌舞之乡。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成公主庙就修建在这里,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文成公主的历史地位。提示:文成公主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汉藏民族团结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女性。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背景。①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②唐玄宗在边境重地设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2)概况:____年,安禄山起兵叛乱,这场叛乱历时8年,后被唐平定,史称“安史之乱”。755(3)影响。①在平叛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②边防空虚,吐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③标志着_____________。唐朝由盛转衰2.藩镇割据:(1)形成原因:藩镇独立性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2)影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3.黄巢起义:(1)原因: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2)概况: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____________的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3)影响: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907年,_____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黄巢起义军朱温4.五代十国:(1)“五代”:黄河流域先后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2)“十国”: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_____,称为“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汉【情境在线】唐朝因藩镇割据而分裂,但又因藩镇的并峙均衡而维系中央政权,延续了比唐前期的完全统一时期更长的时间,这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独特的现象。你知道作为这段历史的转折点是什么吗?提示:安史之乱。主题一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与短期而亡【素养探究】1.大运河的开通史料隋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位于关中和中原地区,在平定南朝陈期间,为了运兵南下,开始修建运河。①平定陈后,隋廷为了提防陈之旧有势力及将江南的粮食运送到政治、经济中心的中原地区②,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贯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并且在两岸筑御道,种植柳树护岸。——《隋王朝的历史贡献》思考:阅读史料,概括隋朝统治者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这一举措有何重要历史意义?(历史解释)【点拨】主要目的可结合画线中①②进行提炼;历史意义可从发展经济、巩固统治等角度分析。提示:主要目的:加强对南方地区的统治;便于军事运兵,平定叛乱;沟通南北交通,南粮北运。意义: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带动了沿岸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众多商业城市;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2.隋朝短期而亡的教训史料尽管隋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三十六年,但它所留下的沉痛教训也为唐朝初年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使得他们时时不忘前车之鉴,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隋史研究》思考: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你能从隋朝的灭亡中得出哪些历史教训?(历史解释)【点拨】可从隋统治政策角度分析。提示:刚愎自用、滥用民力、不纳谏言、穷兵黩武。【史论阐释】1.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1)开凿大运河,将中国重要水系连接起来,形成运输网络,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如南粮北运。(2)使南北物产的交流有了畅通的渠道,带动了运河沿岸商业都市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如著名的扬州、杭州。(3)促进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民族交融,使中华文明成为有机的整体文明。(4)在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比较秦朝和隋朝的相同点。(1)都是在长期分裂之后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2)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3)都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如秦朝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4)统治者都重视边疆地区、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如秦朝加强对南方越族地区的管辖和开发,隋朝派人去流求和西域。(5)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大起义,二世而亡。(6)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西汉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唐朝吸取隋亡教训,出现繁荣局面。主题二唐朝的盛世局面和民族关系【素养探究】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史料一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在贞观时期的治国理念中始终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制定国家的方针政策,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盛世。——《“贞观之治”时期的民本思想及启示》思考:(1)史料一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意图何在?(史料实证)【点拨】实质问题可从画线中信息提炼;意图可结合统治政策进行分析。提示:唐太宗意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图在于调整统治政策,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史料二(太宗)从谏如流,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一事,触类为善。……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2)根据史料二,唐太宗为开创盛世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史料实证)【点拨】由画线中信息,再结合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提示:善于纳谏,重视儒家思想,任用贤能,改革制度,整顿吏治。2.唐朝的民族关系史料唐太宗打败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就如何处理东突厥问题,唐太宗与群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①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②。”温彦博建议:请准汉建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③,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上卒用彦博策……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摘编自《资治通鉴》思考:根据史料,将讨论中出现的三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唐太宗决定怎样处理东突厥问题?唐太宗处理这一问题的决策过程,反映出贞观时期的什么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由画线①②③进行提炼;处理问题可结合相关史实,再与史料相联系进行阐释;特点可结合唐太宗善于纳谏等方面回答。提示:(1)三种意见:许多大臣主张采取强行内迁的政策,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李百药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旧地设都护府管辖;温彦博主张采取怀柔政策,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2)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来担任官职。(3)反映了唐太宗决策的开明性,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择善而从的作风。【史论阐释】1.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共同表现及现实意义。(1)共同原因:①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②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③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④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2)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3)现实意义:①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②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③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2.唐太宗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的意义。(1)出现了长期政治稳定的局面,双方的相互交流加强,促进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2)加强了对北方、西北少数民族的控制。强大、宽容的唐王朝对少数民族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促进了民族交融。(3)唐太宗被少数民族首领称为“天可汗”,是各民族首领拥戴唐朝的集中体现,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54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