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1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图知史实一语评历史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由战时的合作转向冷战的对手,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多极力量的成长,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随着美苏关系的缓和和苏联国内改革的失败,最终造成了两极格局崩溃的局面。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知识梳理(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美苏非和平2.冷战的原因(1)根本原因:美国的战略和苏联的保障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2)具体原因①美国:战后美国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②苏联: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全球扩张国家安全称霸世界东欧3.冷战的表现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___________”的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美国实施____________,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则与东欧各国成立______________,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国分裂军事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随即苏联成立_____________4.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形成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知识梳理(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也有激烈的冷战对抗。(2)主要事件: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危机。2.多极力量的成长(1)表现①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古巴导弹日本②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③中国自力更生拥有“两弹一星”、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表明中国成为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④新中国的和平崛起与的兴起和发展同步进行。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2)影响:国际关系的这些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苏联国际社会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知识梳理(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过程(1)1979年苏联入侵,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2)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3)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过于激进和西化,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苏联解体的局面,导致两极格局崩溃。2.趋势: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不可逆转。阿富汗东欧剧变多极化趋势主题一没有硝烟的战争,明争暗斗的世界——“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析史料实证]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摘编自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八种解释》[探究]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传统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兴起的原因。[提示]观点:苏联的扩张侵略引发冷战。原因: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不应该仅归因于苏联的扩张。材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这段时间里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十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探究]根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提示]特征:外交和武力相威胁(或缓和与紧张相交替)。因素:经济发展;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国际多极化新力量遏制了战争。材料三二战后初期,美国在亚洲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日本、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而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探究]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外”的原因,并据此分析当时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提示]原因:美国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孤立封锁中国。特征: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抗。材料四美国冷战史学家加迪斯用“漫长的和平”来形容冷战。美苏都未抱有以与对方直接发生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打算,为准确把握对方意图,避免因误判导致战争意外发生,仅在军控领域两国就进行了多轮谈判,到1987年陆续签订了《反弹道导弹条约》《美苏防止核战争协定》《中导条约》等协议。这即使并非美苏战略稳定的根本原因,至少起到了缓冲与调和双方战略紧张关系、防止世界战争的客观效果。——据桂立《苏美关系70年》等整理[探究]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之间能维持“漫长的和平”的原因。[提示]原因:避免对方直接战争;沟通协调机制;势均力敌;吸取二战教训;核战争的威慑。[明历史解释]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各自处于超级大国(美苏)的控制之下。(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形式多样:“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矛盾重重: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演变趋势:由两极格局演变为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争霸,美苏争霸互有攻守,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6)争夺目标欧洲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形成西欧受美国控制,东欧受苏联控制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积极争夺这些新兴独立国家的控制权经济主导权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排斥苏联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苏联在这一斗争中明显处于劣势科技领先地位美苏之间在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练经典小题]1.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观点时殷弘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余伟民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徐蓝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A.美苏冷战开始于十月革命B.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C.美苏对峙是冷战主要表现D.冷战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解析:由材料“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可知冷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故选B项。答案:B2.下面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它揭示出()A.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大阵营形成B.冷战导致欧洲国家分裂C.冷战对峙格局产生的主要原因D.美苏冷战的重心在欧洲解析: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在国家利益驱使下导致二战结束后美苏对峙,形成冷战局面,故选C项。答案:C3.1954年,美国主导建立了一个共同安全体系,成员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8国。美国主导建立该体系的目的是()A.组建反共同盟围堵中国B.遏止苏联向欧洲的扩张C.控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D.援助新兴民族独立国家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该体系为《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故选A项。答案:A材料一从某种意义上看,尼克松的“越顶外交”可以说是美国在对华政策上把其盟友日本抛在了身后,这必然对日本的外交抉择产生了极大影响。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四次首脑会议和三次外长会议,在恢复中日邦交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此,美国不得不正视这种现实,以谋求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日三角关系之中,虽然美国的主导地位开始削弱,但是这种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然而,从实质上看,当时这种三角关系又是不均衡,不等边的。——摘编自《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互动态势》主题二蝴蝶效应,重新洗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析史料实证][探究]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美日三角关系互动的影响。[提示]表现: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中日建交促进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影响:促进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材料二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摘编自崔之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亚洲启示》[探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提示]因素:美苏以欧洲为“冷战”的主战场,欧洲各国希望摆脱美苏控制;二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美苏强大,欧洲单个国家无法与美苏抗衡;美国经济援助不可能延期;联邦德国成立引起担忧;法德历史性的和解。材料三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进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探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的含义,并指出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表现。[提示]“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是指: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表现:欧洲走向联合;日本崛起;中国力量的增强;不结盟运动兴起。[明历史解释]多极化发展趋势下的基本矛盾(1)美苏之间的矛盾。美苏争霸对苏联造成极大的损害,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进程。(2)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3)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中苏关系恶化,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的倾向,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4)第三世界国家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亚非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在东西方两大集团之外增加了一股崭新的国际政治力量。[练经典小题]1.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协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到80年代初,各类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达到22个。这些组织和基金的设立()A.消除了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C.启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D.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解析:据材料中组织和基金的设立分析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故选D项。答案:D2.从1959年起,法国采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1课 冷战与国际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5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