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九单元单元整合提升一、比较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二、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1)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冲突。(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在中国“扶蒋反共”。(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扼杀新政权。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1)从美国方面看: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2)从中国方面看:国际地位的提高;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1)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矛盾主要表现在:统一与反统一、强大与反强大、西化与反西化、争霸与反争霸,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2)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解题方法指导系列]影响、作用、意义类非选择题题型突破[题型解读]影响、作用、意义类试题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形式之一,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选准答题的角度,形成合理的答案框架。(1)影响、作用和意义:三个概念虽然属同一类问题,但是,内涵有很大的区别。“影响、作用”既包括积极作用,也包括消极影响;“意义”则主要从积极的角度分析事件的历史影响,还包括历史事件的性质。(2)一般此类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答案,也有的是对内、对外的影响,还有的是表述为结束了旧的、开创了新的、影响了世界等。(3)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理解生产力是根本的变化,政治、文化的变化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的。[解答技巧]1.注意从性质、阶级属性、任务、背景等出发进行阐述。2.要注意从国内、国际角度出发阐述。3.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等角度出发阐述。4.要注意从“点”“面”“链”的角度叙述。如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点”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面”为:民主、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的地位;“链”为:给封建专制制度致命一击,推翻了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考题例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同时,民族区域自治是一种政治体制,通过这一政治体制,吸引少数民族人民参加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活动,在民主的基础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李安辉、王升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政治文明的追求》根据材料,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说明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此外,“吸引少数民族人民参加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活动,在民主的基础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也是这一制度的优点所在。[答案]意义:适应了我国的国情;吸引了少数民族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事务;巩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单元整合提升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课件 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5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