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一、敦煌概况1.位置、范围:地处____________西端,位于______与青海、______的交界处,西面是______,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______余脉相接。2.自然地理特征敦煌气候______,太阳辐射______,昼夜温差______,导致地表的物理风化强烈,在风力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______地貌。河西走廊甘肃新疆沙漠天山干旱强大风成二、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1.概念:______对岩石、沉积物______而形成的地貌。2.特点:______、身陡。3.类型类型特点____________长条形风蚀柱孤立的__________________“头大”“身小”风蚀雅丹______相间风力侵蚀顶平风蚀垄石柱风蚀蘑菇垄槽三、从鸣沙山看风积地貌1.概念:沙丘是______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______而成的。2.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丘、新月形沙丘。3.新月形沙丘的特点:迎风坡较______,背风坡较______。干旱堆积纵向沙垄金字塔形缓陡一、判断题1.风力侵蚀就是风化作用。()2.敦煌“魔鬼城”属于风蚀地貌。()3.所有沙丘的迎风坡都缓,背风坡都陡。()4.雅丹是一种风力沉积地貌。()5.风成地貌只分布在干旱地区。()答案:1.×2.√3.×4.×5.×二、选择题比拉沙丘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沙丘,该沙丘全长2700m,宽500m,高114m,160年前只有35m高,现在仍在不断扩大。据图回答6~7题。6.比拉沙丘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地壳上升D.风力沉积7.比拉沙丘不断扩大的主导力量是()A.中纬西风B.极地东风C.东北信风D.西南季风解析:第6题,沙丘是荒漠地区的基本地形单元,由风力沉积形成。第7题,由图可知,比拉沙丘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西风不断把沙子吹上岸,使比拉沙丘不断扩大。答案:6.D7.A三、连线题将下列风成地貌类型与其特征连起来。答案:风蚀地貌【情景导入诱思】作为“干旱王国”的新疆,风力对地貌的塑造具有特殊的意义。“雅丹”在维吾尔语中为“险峻的土丘”,由于大自然的风蚀作用,“小土丘”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因而逐渐形成向内凹陷的形态。如果“小土丘”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这就是“雅丹地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罗布泊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部,这里雅丹地貌发育,雅丹地貌表现为垄槽相间的形态,如下图所示,其发育与盛行风的吹蚀密切相关。(1)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罗布泊地区极端干旱环境形成的原因。(2)运用综合思维,列举风蚀地貌的其他类型。(3)地理实践力——若已知罗布泊地区经常吹东北风,推测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提示:(1)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青藏高原及山地阻挡,水汽来源少,地面蒸发旺盛。(2)风蚀垄、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等。(3)雅丹地貌的垄槽与盛行风向一致,可推知其伸展方向为东北—西南向。【核心考点突破】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2.风蚀蘑菇的成因风蚀蘑菇的形成与风力侵蚀的差异密切相关。在干旱地区,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岩石,而近地面侵蚀作用强度较大,故而形成风蚀蘑菇。【对点跟踪训练】下图为我国新疆地区常见的石蘑菇景观,读图回答1~2题。1.形成石蘑菇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2.该地区常见自然景观除石蘑菇外,还有()A.溶洞B.三角洲C.风蚀柱D.海蚀崖解析:第1题,新疆气候干旱,干旱地区的石蘑菇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不同岩层软硬不同,风把比较软的岩层侵蚀了,硬的岩层留下,由于近地面的风含沙粒较多,磨蚀力较强,使岩石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称为“风蚀蘑菇”。第2题,风蚀柱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风蚀地貌。答案:1.D2.C风积地貌【情景导入诱思】沙丘是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形态多样,以新月形沙丘较为常见。下图是某地新月形沙丘景观图。(1)运用综合思维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并在图中用箭头标注风向。(2)地理实践力——某中学地理研学团队到我国西北地区进行研学时,发现了由很多新月形沙丘连成一起的沙丘链。我国西北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朝什么方向延伸?提示:(1)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画图略。(2)沙丘链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盛行风向垂直,故西北地区沙丘链多朝西南—东北方向延伸。【核心考点突破】风向的判定(1)利用流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图所示:(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沉积物会随着风速减弱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故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图所示:【对点跟踪训练】读地理景观图,回答1~2题。1.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流水B.冰川C.海浪D.风力2.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解析:第1题,图示景观图为流动性沙丘,它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流动性沙丘的特点是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结合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出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答案:1.D2.B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下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b表示流水侵蚀作用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2.在b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有()A.沙尘暴B.水土流失C.泥石流D.土地荒漠化解析:第1题,蒙古高原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黄土高原是由风力沉积而成,二者之间的b应为风力搬运作用,c是流水搬运作用,d是流水沉积作用。第2题,因b是风力搬运作用,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为沙尘暴。答案:1.A2.A3.图1和图2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典型的地貌景观,影响图1和图2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为()A.流水沉积、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流水沉积D.风力沉积、风力沉积解析:选B。图1为风力沉积形成的沙丘,图2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3.2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6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