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地质灾害【课程标准原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核心素养定位1.运用资料,了解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综合思维)2.运用图文资料,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因素,简述它们的危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3.利用地图说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区域认知)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地震灾害读地震构造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1.概念及基本构造:(1)地震:地壳中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能量就会以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2)震源:地震内部岩石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距离。(4)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5):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6):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7):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的。地震波垂直震中距等震线地震波2.震级和地震烈度:(1)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2)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地震烈度的大小与、有关。3.地震的危害:(1)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震级震源深度4.地震带的分布(1)世界两大地震带:地震带和地震带。(2)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发生范围、频度、强度。(3)我国地震多发区:、西藏、、青海、、四川等。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广高大台湾新疆云南[知识链接]1.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因素2.地震造成的危害[学法指导]1.图示法理解滑坡概念2.图示法理解泥石流概念知识点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概念:山体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2)产生条件:岩体破碎、、植被覆盖度差。(3)发生区域: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4)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重力地势起伏大2.泥石流(1)概念: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产生条件:地形陡峻、丰富的物质、短时间内大量水流。(3)发生区域:山区沟谷。(4)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造成人员伤亡。松散思考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共同条件有哪些?提示:地势起伏大;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植被覆盖较差等。重点一地震【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4月26日四川地震局公布了芦山地震的烈度。此次地震的最大烈度为9度,等震线长轴呈北东走向分布,6度区及以上总面积为18682平方公里。(1)表示芦山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是什么?影响该指标大小的因素是什么?(2)反映芦山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影响该指标大小的因素有哪些?(3)以上两个指标分别是如何确定的?(4)地震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提示】(1)震级。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2)烈度。震级大小、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建筑物抗震强度、经济密度等。(3)震级可以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测定的,而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的。(4)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且呈带状分布。【归纳拓展】1.震级与烈度的区别和联系二者区别名称概念计量和单位影响因素二者联系震级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尺子”是通过地震仪器记录推算出来的,它的单位是“级”,同一次地震只有一次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烈度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破坏程度的指标是根据人的感觉、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及地面破坏现象等综合评定出来的,同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一般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2.地震的主要分布区绝大多数地震都是循着现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呈带状分布,全球的地震活动集中在两条狭长的地震带上。【学以致用】[2019·长沙市高一期末]2016年2月6日凌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中位于高雄市美浓区(北纬22.93度,东经120.54度),震源深度16.7km。据此回答(1)~(2)题。(1)此次地震()①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上②发生在亚欧板块③是地壳张裂造成的④是地壳挤压造成的A.②④B.③④C.①④D.②③(2)在同一次地震中,台湾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经济活动频繁B.西部人口稠密、聚落众多C.西部人们的抗震避险意识较差D.西部经济发达解析:第(1)题,此次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上,正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俯冲挤压造成的。第(2)题,台湾西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聚落众多,经济活动频繁,这是导致灾情西部比东部严重的原因。答案:(1)A(2)C重点二滑坡和泥石流【探究活动】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上给出的信息及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分析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2)我国四大高原中,滑坡、泥石流灾害最多的是________,给当地带来的危害有哪些?【提示】(1)滑坡形成原因:①在山地丘陵地区,岩体比较破碎;②地势起伏大,坡度陡;③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工程建设频繁。泥石流形成原因:①地形陡峻;②松散物质丰富;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暴雨)。(2)云贵高原冲毁农田、房屋、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归纳拓展】1.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滑坡泥石流发生部位山地斜坡上山地沟谷中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较大较小不同点是否必须有水的参与可以无水的参与必须有水的参与相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思维拓展】(1)滑坡发生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岩体比较破碎;二是地势起伏较大;三是植被覆盖较差。(2)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一是地形陡峻,二是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三是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2.分析一个区域地质灾害多发的一般思路(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学以致用】[2019·衡水中学月考]图1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2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1)发生图1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2)图2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1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aB.bC.cD.d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滑坡和泥石流的共同点。根据图中的景观图片可以看出上面为滑坡,下面为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地势陡峭、植被不良的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植被不良、多暴雨的山区。两者形成的必要条件都有坡度较大的山地。第(2)题,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首先分析四地的特点:a位于地势相对较低的山谷地带;b位于地势相对较高的山脊上;c位于地势相对低平的位置;d位于地势相对陡峭的山谷西侧。海拔相对较高的山脊地带接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谷地地区是滑坡和泥石流影响最大的区域。答案:(1)B(2)B素养一影响烈度因素分析(综合思维)读图,完成第1题。1.某日n地发生里氏8.0级地震,如果其他条件相同,m地烈度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离震中较远B.震级小C.震源较深D.位于板块内部解析:若n地发生地震,则震级和震源深度已为定值,从图中看,m地距离震中较远,故烈度较小。答案:A素养二滑坡、泥石流灾害特征分析与防御(综合思维)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2~3题。2.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3.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7月前后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地地壳活动频繁,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基岩是较为完整的岩石,不易断裂破碎。第3题,防御措施主要包括护坡和进行山地植被建设。答案:2.C3.D素养三地震分布判断(区域认知)4.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两次大地震()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解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了解地震的能量来源和海地、智利两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地震属于内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大多位于板块边界,但需要说明的是板块内部存在的断层也可以引发地震,如海地地震;影响烈度的因素不仅包括震级,还包括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抗震强度等。答案:C素养四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与成因分析(区域认知、综合思维)5.下图是“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1)从地形、降雨条件分析泥石流多发区的自然特征。(2)图中A地山脉分布并不广泛,为什么是泥石流多发地?(3)图中B地并不是多暴雨地区,却是泥石流多发地,其原因是什么?(4)非洲与亚、欧两洲相比,泥石流出现的可能性较小,试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①陡峭的沟谷;②大量松散的堆积物;③充足的水源。第(2)题,在山区、高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因风化作用,地表多碎屑物质,如果植被覆盖较差,水土保持能力弱,一旦遇有暴雨或大量冰雪融水,就易形成泥石流。第(3)题,B地夏季冰雪融化产生较大水流;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松散物质。第(4)题,非洲总体比亚欧地区降水少。答案:(1)泥石流多发区,地势起伏大,坡度陡,且多碎屑物质;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变率大(多暴雨)的地区。(2)①A地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地表植被缺乏,地表多碎屑物质;②气候特征大陆性强,降水变率大。(3)①B地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水流;②B地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松散物质。(4)非洲总体降水较亚欧地区少。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6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