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新课标要求: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自读教材·填要点]一、地球历史的记录1.地层与化石(1)地层:①概念: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和。②特点无扰动情况下,先形成的,后形成的地层的性质可反映形成时的成层岩石堆积物居下居上地表环境(2)化石:①概念: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②研究意义:确定所在地层的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2.地质年代表(1)具体划分: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纪等,分别对应地层单位等。(2)主要作用:反映地球历史的重大地质事件发生的早晚或_________。遗体遗迹宇、界、系先后顺序年代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1.地球形成2.演化简史三、地球演化过程1.生物演化(1)从生物发展看,经历了从到、从到的过程。(2)从分布空间来看,经历了由向扩展的过程。(3)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物的和,出现了另一些生物的和。低级高级简单复杂海洋陆地衰退灭亡诞生兴盛2.海陆变迁3.构造运动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影响气候的变化、生物的演化、矿产的形成海陆变迁地形变化4.矿产形成铁矿成矿期后期煤炭成矿期煤炭成矿期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知识勾连·成体系]问题探究一如何识别地层与化石基础考点[思考探究]珊瑚礁是指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珊瑚礁。珊瑚一般要生长在水温22~30℃且有一定盐度的海水中,同时其光合作用还要求有充分的光照。[探究]我国地质和古生物科技工作者,曾多次在喜马拉雅山山坡上找到珊瑚化石,请由此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古地理环境。提示:很久以前喜马拉雅山地区曾为温暖浅海环境,后来由于地壳的运动,海洋变为陆地。[系统认知]利用生物进化演变规律确定地层时代的方法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因此,可以根据古生物的演化规律,利用化石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着一定的生物群,在生物体上会留下自然的烙印。这样,利用生物化石可以恢复生物的生活时代和古地理环境。例如:在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中,可以形成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在湿热的森林茂密地区,可以形成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等。[集训冲关]1.化石常存在于下列哪类岩石中()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D.花岗岩解析:化石是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的。答案:A2.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A.整体性B.阶段性C.差异性D.区域性解析:研究不同地层及其所包含的化石,发现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不同,说明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答案:B3.下列地质年代中不属于中生代的是()A.三叠纪B.侏罗纪C.二叠纪D.白垩纪解析:二叠纪属于古生代。答案:C问题探究二地球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重难考点[思考探究]燕子石,又叫多福石,学名叫三叶虫化石。在其形成进程中,三叶虫的一部分形成化石,这一部分化石头鞍弯曲如弓,两弓刺大于身一倍,两弓如翼而融为一体,身小如雨燕而得名,石玩者又称它为“飞上天石”。[问题设计]1.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三叶虫生活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在地球上灭绝的时间。提示: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温暖的海水里。在地球上灭绝的时间是古生代末期。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形成燕子石的岩层属于哪类岩石?在其形成过程中,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有哪些过程?提示:沉积岩。在燕子石形成的过程中,地球表层经历了地层的沉降和沉积过程。[系统认知]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及环境变迁后对生物灭绝的影响,可以用右面的结构图表示: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1)时间变化: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集训冲关]1.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A.前寒武纪B.新生代C.古生代寒武纪D.中生代侏罗纪解析:在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突然在2000多万年的时间内,地球表层出现大量无脊椎动物,形成多种门类动物同时共生的繁荣景象。答案:C2.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是()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第四纪解析:中生代时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答案:B3.晚古生代,下列哪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A.蕨类植物B.裸子植物C.蓝藻D.被子植物解析: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在中生代兴盛,蓝藻出现于太古宙,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答案:A4.导致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的原因,最可能是()A.生物进化B.环境污染C.环境变迁D.陆地消失解析:中生代末期还无人类,所以不可能是因为环境污染。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变迁。答案:C5.请将不同地质年代和生命现象连线。选考选做6.读下面一则报道,回答下列问题。美国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一篇文章说,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地球在6500万年前遭受一颗小行星撞击而导致恐龙灭绝,但这并非是地球唯一的“飞来横祸”。另一颗小行星(也可能是彗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也撞击过地球,触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有关证据是科学家们在对远古时代的沉积物进行研究时发现的,这些从日本、中国和匈牙利的不同地点搜集的沉积物来自地质史上的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这颗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撞击的威力相当于地球上最大地震的100万倍,由此还引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火山运动。火山灰和撞击引起的灰尘覆盖整个地球达数百年。当时地球上的主要物种,包括1.5万种三叶虫全部灭绝,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脊椎动物被毁灭……(1)“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应该是距今约__________年,这也是________代和________代的时间界线。(2)简要分析当时全球气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简述当时地球上生物遭毁灭的直接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中提供的时间即可判定。第(2)题,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热量及火山喷发将导致地球上的温度很高。撞击后产生的灰尘遮天蔽日,太阳辐射被极大地削弱,地球上气温降低。第(3)题,撞击发生后产生大量灰尘遮挡阳光照射,许多植物因为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大片的死亡。由于植物的大片死亡,许多动物也因食物缺乏而大量死亡。答案:(1)2.5亿古生中生(2)在撞击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撞击所产生热量及火山喷发的热能的作用,地球上的温度很高。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大量的灰尘遮天蔽日,太阳辐射被极大地削弱,地球上气温降低。(3)撞击发生后,地球上暗无天日,许多植物因为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大片的死亡。由于植物的大片死亡,许多动物也因食物缺乏而大量死亡。思维结构性评价——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1977年,在南非35亿年前的斯威士兰系的古老堆积岩中,曾发现200多个在显微镜下可清楚看到与原核藻类非常相近的古细胞化石。我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而国外科学家发现在巴西和南非石炭—二叠系的地层中均含一种生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的爬行类——中龙化石﹐而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同学回答示例你的评价及思维完善同学甲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化石说明早期喜马拉雅山地区为海洋;在南非和巴西发现中龙化石说明中龙在当时遍布全球各地同学乙不同历史时期的化石不同,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简单、低级的化石同学丙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化石说明地壳运动剧烈,发生海陆变迁;在巴西和南非发现相同的中龙化石,说明前期美洲和非洲为一块大陆,后期发生漂移同学甲的第一点提到了喜马拉雅山地区原为海洋,但没点到海陆变迁这一核心点,而第二点的结论则为错误结论;同学乙能够归纳出不同时期化石不同这一关联性知识,但遗漏了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两个关键变化;同学丙的回答清晰地点出了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这两点,但未将其放到整个地球演进史中去分析,缺乏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归纳。[思维完善示例]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生物逐渐由简单、低级向复杂、高级演变;且在此过程中,地壳活动剧烈,海陆格局发生重大变迁,后来大陆板块发生漂移,逐渐形成现在的海陆分布格局。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1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1.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课件 鲁教版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6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