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深入文化现象的内部,对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三者的关系。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合称文化传承。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过程渗透着文化创新的精神。因此,本单元中所谈到的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是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第二单元既是第一单元的深化,又是理解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基础。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的核心是从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方面分析人类文化的发展。围绕此问题,教材设计了三课: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主要讲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传播的方式问题。文化的多样性主要针对民族文化而言,这也是文化的魅力之所在,是文化繁荣的前提。因此,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传播,使得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文化的传播是在交流中进行的,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主要讲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的继承过程与文化的发展过程是紧密结合的,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制度、科学技术、思想运动和教育等。第五课“文化创新”,主要讲文化创新的源泉、作用和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而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要求,是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不同民族文化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1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海导航问题导引核心素养1.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政治认同:认同中华文化,维护好、发展好中华文化。科学精神:尊重文化多样性,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法治意识:依法保护文化遗产,破坏文化遗产是违法行为。公共参与:体会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参加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1主干知识梳理2释疑解惑升华3重点难点突破4随堂达标验收5课后素养演练主干知识梳理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__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____________的集中展示。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____________。它不仅对于研究____________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__________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独特标识民族节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重要标志人类文明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文化多样性的原因由于各民族间__________________、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是__________,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__________,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_________,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透视文化多样性基本特征经济的和政治的民族的世界的共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______________的内在要求。(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________________,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__________,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本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繁荣其他民族文化多样性3.面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____________的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__________,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一律平等多样性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我们所说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指()A.语言文字的多样性B.地域文化的多样性C.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D.建筑艺术的多样性[解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指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非语言文字、地域文化、建筑艺术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C2.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中国“二十四节气”时间认知体系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所以要重视对“二十四节气”的传承,是因为“二十四节气”()①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载体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作用。“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先人在实践中总结创造,对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起到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之所以要重视对“二十四节气”的传承,是因为“二十四节气”起到了凝聚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作用,体现了①;被列入世界非遗代表作名录,体现了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排除②;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排除④。3.“一带一路”美术作品展上,中外美术家通过相互描绘彼此国家的景观,展示出不同民族艺术语言之优长,共同感悟“丝路精神”厚重的文化底蕴,借助“互绘”,实现“相知”。体现了()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相互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③尊重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④民族文化有自己的精粹和个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描绘彼此国家的景观说明文化具有民族性特征,选④;借助“互绘”实现“相知”说明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认可欣赏,文化具有世界性,选①;材料主旨没有强调相互融合,②不符合题意;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前提,③不符合题意。知识整合核心要点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5.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6.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释疑解惑升华1.文化多样性就是文化多元化吗?提示:比较文化多样性文化多元化区别基本内涵不同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从性质上泛指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社会作用不同对人类社会来说,正是有了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文化多元化的存在对社会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对待态度不同对待文化多样性就是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对待文化多元化则是既要大力维护和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又要坚决克服和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联系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2.文化多样性是不是仅会通过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体现出来?提示:文化有内容、形式的差异,也有性质、层次、功能的区别,这些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除了可以体现在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方面,还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居民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3.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指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完全不同。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提示:该命题只强调了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忽视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共性。虽然世界各国或民族没有完全相同的文化。但是一些地域相邻、生活方式相似的民族就有着很多相同的文化生活,特别是在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上存在着共性。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文化多样性,正确把握文化多样性的内涵。1.教材P29“探究问题1”提示:(1)自由体操是人们为保持身体健康和健美身材而创造的一种体育运动。它具有增强体质,健美体形,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品格的功能。自由体操增强了人们的美感,提高了娱乐活动和体育运动的文化品位。(2)老北京的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这种庭院式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安排家人居住上也反映出“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房屋的布局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礼制紧密相连的。2.教材P29“探究问题2”提示:(1)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是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而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它原本是基督教徒的节日,后来演化成西方国家全民的盛大节日。从这两个节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韵味,从中可以认识到东西方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社会交往、思维意识等各不相同。(2)傣族的泼水节、汉族的中秋节、回族的开斋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巴西的狂欢节、英国的复活节、美国的感恩节、西班牙的西红柿节等。3.教材P30“探究问题”提示:(1)丽江古城依地势地形巧妙建设而成,体现了古代纳西族人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环保理念,展现了悠久、淳朴的纳西族文化。复活节岛上雕刻精湛的石雕巨人,反映了复活节岛人的雕刻艺术和宗教信仰;岛上奇怪的象形文字,反映了复活节岛人的语言文化。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体现了古代努比亚人较高的天文科技、精湛的建筑艺术、虔诚的宗教信仰等文化特色。(2)中国的文化遗产有长城、故宫、莫高窟、布达拉宫、少林寺、大昭寺、苏州古典园林等;外国的文化遗产有埃及的金字塔、麦加清真寺、希腊的雅典卫城、大津巴布韦遗址、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4.教材P31“探究问题”提示:(1)民歌中的文化多样性,不仅仅是内容和曲调方面的不同,而且表现为地理环境、历史传统、风土人情、民族风格、精神气质的多样性。(2)①从服饰来看,服饰是一种物质文化,它是人们政治、宗教、哲学、伦理、审美等观念的结晶。中国古代官服的图形、颜色、款式是古代等级观念的体现;阿拉伯妇女在烈日下衣装严整、蒙着面纱,是宗教意识的体现;现代少女超短服饰折射出大胆、奔放的性格。各地各民族不同的服饰,正是其文化特色的外在表现。②从饮食来看,我国地域广阔,各地饮食口味各有不同,素有“东酸、西辣、北咸、南甜”的说法。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倾向于合餐制,西方多采用分食制。合餐制反映出中国人牢固的家庭观念,而分食制反映了西方人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由观念。5.教材P32“探究问题”提示:(1)会徽是每一届奥运会的图腾,具有跨越国界的力量,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主办国家及城市对奥运精神的理解。现代奥运会会徽一般都有奥运五环标志,奥运五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象征全世界的运动员公平竞争、友好合作的奥运精神。第29届奥运会会徽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厚的中国韵味。第30届奥运会会徽是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1框 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7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