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内容概括唐诗中,成就突出的大家作品内容广泛,艺术特征突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独创性。本单元基本阅读部分选了《王维诗四首》,力求体现诗人总体成就;《李白诗四首》,基本体现诗人的精神风格及其雄奇飘逸、清新自然的诗风;《杜甫诗五首》,都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和高度成熟的诗歌艺术技巧。拓展阅读部分选了《即景抒情诗四首》,以寓情于景为主要特色;《山水田园诗四首》,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为主;《边塞战争诗四首》,以边塞为背景,以描写战争、送别、思乡、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内容概括《王维诗四首》:《积雨辋川庄作》通过描绘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来映照诗人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辛夷坞》描绘辛夷花美好形象的同时,又描绘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送沈子福归江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无限依恋惜别之情;《观猎》通过一幅将军骑猎图表现将军逐马鸣镳之乐,以雄浑取胜。《李白诗四首》:《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梦中寻仙表现他桀骜不驯的叛逆精神;《哭晁卿衡》表达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情绪;《丁都护歌》通过写纤夫们夏日拖船之苦,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越女词五首(其三)》描写越女美丽的容貌和活泼的姿态。内容概括《杜甫诗五首》:《月夜》通过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中亲人的思念,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哀江头》通过曲江今昔的对比,表达诗人忧时伤乱的哀思;《蜀相》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的感慨;《又呈吴郎》通过劝告吴郎让老妇人打枣这样一件小事,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的人民真切的关心和深挚的同情;《登岳阳楼》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表达了自己衰暮之年仍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即景抒情诗四首》:《登幽州台歌》写诗人登幽州台之时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感慨;《春江花月夜》写春江花月夜的动人美景,对宇宙和人生作了哲理性的思索,并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望月怀远》写月夜怀人,情思真切;《题李凝幽居》通过写友人李凝居所的清幽环境,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内容概括《山水田园诗四首》:《宿建德江》写诗人的羁旅愁思;《终南望余雪》写在长安中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更加寒冷逼人;《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写归隐田园之乐;《游终南山》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险怪之景,表达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边塞战争诗四首》:《从军行(其一)》写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蓟中作》写边塞风光,表达诗人忧心边事但请缨无路的苦闷心情;《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写边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并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崔侍御的赞美之情;《塞下曲》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诗人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学法指津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其所处时代背景,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的书籍,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2.了解和掌握诗词创作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3.背诵要求背诵的篇目,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1王维诗四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赏析】这首诗极力所要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首、颈两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山水田园画。诗的颔联和尾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清新恬淡,精美雅致,于李杜之外自成一家。他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中。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作者介绍1.《积雨辋川庄作》这是一首七律诗,作于辋川山庄。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西南十余公里处的辋川山谷中,是王维在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兴建的园林。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乱,王维厌倦了官场生活,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在辋川,信奉佛教,寻访山林,怡然自得。该诗就写于这一时期。背景解读2.《辛夷坞》王维隐居辋川期间,寄情山水,吟咏自然,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后编为田园组诗《辋川集》。组诗中,作者不仅以细腻的笔墨描绘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写出了景物的精神气质。该诗就是组诗《辋川集》中的第十八首。3.《送沈子福归江东》大约在开元二十八(740)、二十九年(741),王维知南选,到襄阳。这期间,他的行踪处于江汉一带,该诗就是诗人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时所写。4.《观猎》四十岁以前的王维,思想奋发向上,积极仕进,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诗歌创作积极乐观,写下了不少具有强烈批判性的政治诗和具有奋发向上精神的边塞诗。《观猎》就是他前期的边塞诗。1.字音辋.川(wǎng)饷.(xiǎng)啭.(zhuàn)朝槿.(jǐn)红萼.(è)辛夷坞.(wù)罟.师(gǔ)临圻.(qí)2.字形辋辋川惘怅惘槿木槿谨谨慎馑饥馑萼花萼愕愕然颚上颚1.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找出《积雨辋川庄作》中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一联,并分析体味王维诗的绘画美。提示:这一联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浓淡相宜。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音;“漠漠”是指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写夏木浓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相互映衬,相互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描写得画意盎然。2.说说《送沈子福归江东》后两句的特色。提示:诗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可观可感的春色,形象感人,蕴藉深厚。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的春色无边无际。诗人突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你去吧!将自然界的景色比作心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1.《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通过描写恬静的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淡泊自然的心境。2.《辛夷坞》这首诗通过对山林中花开花落这一自然景象的描写,衬托了山林的清幽安静,寄寓了诗人自然淡泊的情怀。3.《送沈子福归江东》这首送别诗,通过对送行之地的景色描写,将自然的春色与人类的情思联系起来,抒发了友人走后诗人的思念之情。4.《观猎》这首诗叙述了一位将军的狩猎活动,渲染了激烈、紧张的狩猎气氛,描写了狩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和猎后风定云平、满载而归、悠然自得的心情,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1.《积雨辋川庄作》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首先找出尾联,明确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根据诗句内容,特别是“海鸥”一典来分析诗人的感情。【答案】尾联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厌倦喧嚣,淡泊自然,向往隐居山林生活的情感。2.分析《辛夷坞》中“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两句诗蕴含的情感。【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根据诗句中的“寂无人”来分析其中寄寓的作者情感。【答案】花自开自落,在描绘辛夷花美好形象的同时,蕴含了诗人的寂寞之意与淡泊之情。3.《观猎》整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于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首先明确全诗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然后通过前后对比,狩猎时的紧张情景与出猎后的平缓场景,从中归纳出对情感表达的作用。【答案】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狩猎时风劲鹰疾,气氛相当紧张;猎后风定云平,猎手们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对比手法的运用是为了表达情感,使得感情在环境氛围的紧张和平缓的反差之中见出消长变化,从而显得摇曳生姿,韵味十足。4.《观猎》这首诗,清人沈德潜曾叹为观止:“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从沈德潜的评价中所说的“章法、句法、字法”来具体分析。【答案】这首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间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至于三、四句既穷极物里,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凝练,都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所有这些手法,又都能表达诗人士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所以,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诗歌体裁与分类(一)按音律分,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对接高考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后人又称“楚辞体”为“骚体”。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后变成一种诗体。汉、魏晋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北朝民歌)、《木兰诗》(北朝民歌)、《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2.近体诗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是古代诗歌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完善,到唐代才确定下来的一种诗的体裁。它的特征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讲究押平声韵、讲究平仄、讲究对粘,所以又称格律诗。后来的词、曲实际上也是格律诗发展的变种。这里先讲近体诗中的绝句和律诗,词和曲放在“漫步宋词”和“聆听元散曲”里讲。①绝句:也叫“断句”“截句”,是八句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②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3.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①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排律八句以上,另作别论。②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五言的、六言的、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③古体诗用韵不严,它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1 王维诗四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87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