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5遨游建筑天地间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在当清华大学系主任时,他坚持站在教学第一线亲自给学生上课,往往能把抽象的建筑学概念形象地解释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上建筑概论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尺度”这一概念的含义,他先画了一只小狗,又在小狗的旁边画了一座与狗大小差不多的小屋,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狗窝。他又在狗的旁边画了一个大的屋子,再问学生是什么,学生都说是房子。梁思成笑了,说“狗窝”和“房子”,一个是狗睡觉的地方,一个是人居住的地方,这就是“尺度”的含义。他的这个讲解,用图画的形式形象生动地讲出了“狗窝”和“房子”的区别,阐释了“尺度”这一抽象概念的含义,听了他课的同学没有不懂的。费慰梅(WilmaFairbank,1909—2002),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夫人,一位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学者。中国八年抗战期间,曾任重庆美国大使馆文化参赞。费正清在哈佛大学主持中国研究专题,哈佛的“费正清中心”就是为了纪念他毕生的成就而建。1932年,新婚的费正清夫妇在中国学习期间结识了梁氏夫妇,彼此之间共同的学者气质,使四个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以后半个多世纪的动荡中,两对夫妇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和联系。作者介绍20世纪30年代初,费正清和费慰梅伉俪来到中国。由于他们与梁思成住在同一条胡同,所以很快便成为最好的朋友。费正清说,他的名字就是梁思成起的。谈到他们的相识,费慰梅曾说:“……我在林徽因生活中的地位就从这狭窄的条件中产生。她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同情者来倾听她的诉说。她发现有机会使用她的英语技能来说出她日常生活中的奇想很有意思。在我这方面,我那时刚刚跨过生活的门槛,她的生活的故事迷住了我,引导我登堂入室。”费慰梅临终前为了却她与费正清的中国缘,孤身一人写成了怀念亡友梁思成夫妇的著作《中国建筑之魂——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背景解读字音甫.出(fǔ)储.备(chǔ)俯瞰.(kàn)迸.裂(bènɡ)癌.症(ái)庶.母(shù)服膺.(yīnɡ)窥.知(kuī)脸颊.(jiá)猝.然(cù)崭.露头角(zhǎn)撒手人寰.(huán)无懈.可击(xiè)嗤.之以鼻(chī)字形崭崭露头角暂暂时度度假渡横渡鬟丫鬟寰惨绝人寰①甫出:刚刚走出。②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③撒手人寰:委婉地说人的去世。④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⑤嗤之以鼻: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⑥服膺:(道路理、格言等)牢牢记在心里;衷心信服。⑦捕风捉影: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⑧矜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词语释义(1)刻板呆板刻板:呆板没有变化,比喻处事不灵活,不能随机应变。如:你文笔虽好,但遣词造句略显刻板,过于书本化了。呆板:死板;不灵活。如:杨老固的脑子虽然有些迟钝、呆板,但他对村里的任何变化都是很敏感的。近义词辨析(2)委屈委曲委屈:①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如:被人错怪了,感到委屈。②使人受到委屈。如:你在我家受了许多委屈。委曲:①勉强服从。如:不委曲而累己。②(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如:水流委曲似惊蛇。③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如:我不知有这样的委曲。1.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内容的,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提示:本文是写梁思成、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的求学生活。既写了二人的隽永的爱情,又写了二人作为学者的严谨和作为生活的勇士的幽默;既写了二人性格上的矛盾差异,又写了二人解决矛盾后的和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的。第一方面(第1段~第5段)描述梁思成与林徽因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些情况。第二方面(第6段~第11段)讲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间的分歧与妥协。第三方面(第12段~第17段)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的学业收获。2.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提示:本文语言总的特点是平实。文章用一些简洁朴实的叙述交代了人物的行事,但是语言内涵丰富。结构图示本文讲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的求学生活。既写了两人的隽永的爱情,又写了两人作为学者的严谨和作为生活的勇士的幽默;既写了两人性格上的矛盾差异,又写了两人矛盾解决后的和谐。主旨归纳1.林徽因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女子?【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提示】从文章第4段中分析找出原因,并通过林徽因最终克服困难来分析其中反映的人物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林徽因先遇到的难题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只招男生,因为建筑系学生要彻夜赶图,而无人陪伴的女生不太方便。面对难题,她“不肯就此妥协”,结果“大学档案显示,自1926年春季班开始,徽因已是建筑设计教授的助理,而下个学期又当上了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作者在文中这样的叙说,“她究竟是怎么办到的?如何打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规定?这点我们不得而知。反正从第一年开始,她就和思成一起上建筑课了”。此外,两个人的个性和脾气南辕北辙,在婚前的这段时期,彼此仍有待调适。但在工作方面,却彼此和谐。在林徽因读书期间,父亲的猝然去世,对她也是一个考验。上述难题,她都克服了,并且她的个性还得以保存。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聪慧能干、有个性、有事业心的现代女性。2.为了使传主的事迹真实可信,本文选择哪些素材来写?各起什么作用?【对应考点】分析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提示】从文章中梁思成、林徽因求学过程中的一些人和事来分析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本文采用了梁启超的家信、梁思成的作业、林徽因的访问记等素材。(2)①梁启超的家信既反映了梁思成在追求学问过程中的困惑,也表达了梁启超对于勤奋与天才关系的正确认识。②梁思成的作业说明了他成绩优秀、学习刻苦、做事细腻认真。③对林徽因的访问记则从侧面反映了林徽因的活泼聪明以及热爱自由的性格。3.有人认为文章的第一段内容和文章的主题没有关系,可以删掉,你认为如何?为什么?【对应考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提示】先回答自己的观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方面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能删去的。这一段介绍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情况和克雷的声望地位及学术造诣,表面上看似乎和文章没有关系,但实际上这部分内容是从侧面反映梁思成和林徽因接受的是优质的教育,教育环境和老师都是优秀的,这是他们后来能够做出突出成绩的基础。文章后面还介绍克雷聘请他们当助手,说明了他们的能力和学业是优秀的。1.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阅读传记时要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事件、细节加以仔细思考。看事件在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对接高考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2.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把握传主形象。3.从作品中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评价把握传主形象作者在写作时,在尊重事实、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会对人物的好坏、功过等进行评价,对传主的把握也要看作者在作品中反映的对人物的态度和评价。如果是评传,要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原文见第2课《典型例题》)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②积少成多,不断增改,务本求真;③严谨笃实,勤勉治学,持论公允,留待后人检验。典型例题【解析】此题结合文中有关《日知录》的描写部分进行分析。由文章第2段“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可知,《日知录》代表了顾炎武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体现了他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创新,不因循守旧的治学态度。由“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可以看出他的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务实精神,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梁思成:一念执着顾学文1925年,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在宾大完成学业后,梁思成踏上了欧洲的土地,观摩各地建筑。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都写出了本国的建筑史,唯独中国这个东方古国没有,梁思成被深深刺痛了。他说:“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美文赏读匆匆回国,梁思成和林徽因一道投入建筑事业中。1932年,梁思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古建筑调查。跳蚤、臭虫、蝙蝠是调查路上的“亲密伙伴”。但对于执着于所爱事业的人而言,苦难有时也会伴随快乐。梁思成甘之如饴:“被(臭虫)咬得很厉害,但我追猎遗构多年,以此时此刻最感快慰。”“当年先生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一起,共测绘了2738座古建筑!那是什么年代?战乱!他们真的是拿命在做啊。”他的学生杨鸿勋唏嘘不已。1942年,梁思成开始编写《中国建筑史》。在这时,妻子患了严重肺病,长年卧床不起,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动不便,全家贫病交加,他依然伏案写作。1944年,《中国建筑史》一书完稿。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震惊,但没有人能想象得出,这样一本著作,诞生于李庄(四川省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1940年初冬,梁思成、林徽因所在的中国营造学社迁徙到这里)那样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杨鸿勋说。不仅是《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成就几乎都是在战乱中完成的。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在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时,另外加上了两个不属于中国的城市——日本的京都和奈良。他和林徽因一起,把这两个城市的古迹详尽地标注出来,并以自己的专业精神说服美军司令,对日本的那些古迹也要保留。而此前,梁思成一家已有两名亲属牺牲在抗日前线。“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目睹古建筑被毁,无论是哪个民族的,都是人间悲剧,梁思成无法不心如刀绞。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与热爱,才有这样震撼心灵的以德报怨。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生执念,当20世纪50年代,北京城陷入大拆大建的热潮中时,梁思成一次次仗义执言,秉笔直书。1950年,梁思成与城市规划专家陈占祥共同撰写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一文,这就是著名的《梁陈方案》。在这份长达数十页的方案中,梁思成与陈占祥详尽地阐明了他们对于北京未来规划的方案:北京应该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而不是工业中心;不应该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在北京古城的基础上建设首都行政中心,而应该在北京西郊开辟一个新的行政中心。然而,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放弃老城重建新城几乎没有可能。梁思成激烈地与人争论、大声地呼吁。如杨鸿勋所言,他确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当时一边倒的社会热潮中,他没有人云亦云。“我敢于争论,一个人没有主见是不行的。”然而,轰隆隆的铲车声、一下下沉闷的大锤声还是淹没了梁思成的呼喊,古迹一点点消失,迎接他的是默默的悲苦:“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5 遨游建筑天地间课件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8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