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单元原毁历经“安史之乱”的狂风暴雨,昔日盛唐的繁华已销声匿迹。唐王朝一派满目疮痍的景象。此时的帝王,并没将精力用于经邦治世,反而一味任奸用佞,以致朝纲荒废,民不聊生。满朝文武无人敢言是非得失,唯韩愈慷慨陈词,批龙鳞,逆圣听。于是《原毁》《原道》《原性》《原人》《原鬼》五篇议论针砭时弊,应运而生;“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这些正直敢言的文章把韩愈推向了学术的顶峰和政治的风头浪尖,但韩愈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践行着他的理想:“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第五单元心术苏洵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作文的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施之于今”;他虽未列朝班,却有一整套政治革新的理论,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尚威”,破怠惰之气和苟且之心。苏洵还“喜言兵”,十篇《权书》和《审敌》《御将》《兵制》等都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智慧,一篇《六国论》让我们看到苏老泉针砭时弊、振兴北宋的赤子之心。这篇题为“心术”的策论,又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体现出苏洵“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一片苦心!第五单元鞭贾“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杜甫《丽人行》)那是一个崇尚华而不实的社会,有谁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分辨出事物的真假?那是一个流行自欺欺人的社会,有谁能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里发现人性的荒谬?“黔之驴”的传说依然如影随形般讽刺着那些表面上看似不可一世、实则百无一用的庞然大物,“鞭贾”的故事又如针如芒般直指人心,嘲讽着追逐浮名、不务实际的浮夸之风。还是那位边官柳宗元,给那个江河日下、声色犬马的唐王朝以无情的嘲讽。第五单元兴贤还记得那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曹操吗?还记得那个谆谆告诫蜀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诸葛亮吗?还记得那个“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唐太宗和主张“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的魏征吗?自古而来,明君贤臣都把“兴贤任能”当作是治国第一要务。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也以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崇高的责任感而大声疾呼:“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第五单元17原毁第五单元祖席(得秋字)韩愈淮南悲木落,而我独伤秋。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第五单元【赏析】诗歌的首联是开题,主要写叶落悲秋,古今同慨。两句意思是说:淮南王当年曾悲叹秋来草木零落,而我现在也见秋至而独自伤怀。此联用典自然贴切,读之不觉是在用典,而是出自肺腑之言。颈联转入回顾友情和叙述今日之悲,两句意思是说:当年同科进士,本望同有荣华之乐;而今已成异路之人,愿与君子风雨同忧。尾联归结到送别的用意上来,劝朋友要想得开,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表面意思是:您不要以为属于江南西道的宜春离京城太远,那里的江山如第五单元画,风光宜人,希望您能在那里畅快地游赏。言外之意是:千万不要以暂时的荣辱升降为念,要好好地保重身体,保持开朗的心怀。这比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在意义上更加丰富动人。【思考】诗歌本为送人,为什么以“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嘱托结尾?【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作者卡片]见《〈张中丞传〉后叙》一文此栏目。[写作背景]《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原”就是探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作者是有感而发: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而由于上层统治者求全责备,下层地主阶层很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遭排挤。面对这样的现实,韩愈写下此文,希望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一、字音怠.(dài)舜(Shùn)懦者(nuò)二、通假字①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②懦者必说.于色矣____________________③道德之行,难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懼,通“惧”,害怕说,同“悦”,高兴已,通“矣”,语气词,用在句末三、一词多义(1)善①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____________②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____________③素善.留侯张良____________④善.日者王,善时者霸____________⑤太祖曰“善.。”乃南征__________________⑥子善.视之______________动词,擅长名词,好事动词,交好动词,爱惜形容词,表示同意副词,好好地(2)病①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____________②亮疾病.,卒于军____________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____________(3)焉①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__________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___________③今已服矣,又何求焉.________________④则将焉.用彼相矣__________________⑤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________________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___________名词,缺点动词,病重动词,担心代词,他兼词,于此语气词,表疑问疑问代词,表疑问语气词,表陈述代词,哪里(4)修①是故事修.而谤兴____________________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____________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________________⑤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____________⑥务耕织,修.守战之具____________动词,进修,有成绩动词,举行形容词,高、长形容词,长、久动词,修养动词,修理四、词类活用①故人乐为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____________________④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究其旧.不图其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用作名词,好事动词用作名词,名声名词用作动词,光大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过去,现在五、古今异义①古之君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现在指人格高尚的人。②其责己也重.以周古义:________今义:重量、分量。③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古义:________今义:邀请。指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严格。简约。④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修饰。⑤究其旧不图.其新古义:________今义:图画。⑥必其人之与.也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介词,跟。学习,培养。考虑。同党,同类。六、特殊句式判断句舜,大圣人也(“也”表判断)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者,……也”表判断)某非良士(没有标志词的判断句)原毁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根源——怠与忌危害——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1.文中所举两次“语于众”的例子旨在说明什么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危害)是什么?[我的理解]当你称赞或批评一个人时,人们不是以这一称赞或批评的正确与否作出反应,而是按照与某一个人的关系而定。应者(要好的人)与不应者(无利害冲突的人、畏惧他的人)表现不一样。由此形成恶劣的社会风气——“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其国家可几而理”,应如何理解?[我的理解]最后一段阐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杜绝毁谤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韩愈把希望寄托在“将有作于上者”,即统治集团中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身上,要他们破除世俗的偏见,不以社会的毁誉取人。这表达了韩愈个人的愿望,也表达了以他为代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奋斗进取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愿望。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第三段,那么,文章为什么要从“古之君子”说起?它与中心论点又有什么内在关联?[我的理解]先从“古之君子”谈起,远远写来,却又处处暗扣“毁”不兴的缘由。第二段“今之君子则不然”仍未涉及“毁”,但在对他们言论的描摹上,字字句句扣在“原毁”的轨迹上。前两段准备好了箭与靶,第三段水到渠成,引矢破的,点明了“毁”字。先提出中心论点,“毁”根源在于“怠”与“忌”,又从众人对“良士”“非良士”的反映来透视世风,证明当时“毁风”的猖獗。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们待人也轻以约。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君子:这里指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重:严格。周:全面。以:连词,而。轻以约:宽容又简约。重以周,故不怠;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宽容又简约,所以别人都乐意做好事。故:所以。怠:怠惰,懈怠。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他们听说古代有个人叫舜,他的为人,是一个讲仁德义气的人。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探求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于是就责备自己说:“他是人,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闻:听说。仁义:仁德之义。求:探求。所以:……的原因。彼:他。予:我。乃:却。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朝夕思索,改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就其如舜者。发扬那些与舜相似的地方。就:追求,发扬。闻古之人有周公者,他们听说古代有个人叫周公,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他的为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周公: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姓姬名旦,是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儒家推崇的圣人。才与艺:才华与技能。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他们)探求周公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于是就责备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朝夕思索,改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其:代周公。责:要求。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舜,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周公,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不如周公,这就是缺点。”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及:比得上;赶得上。焉:语气词。是人:这些人,指古之君子。乃:却,竟然。病:缺陷。不亦……乎:不是……吗?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别人,就说:“他这个人能够这样,就算得上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是个好人了;能够擅长这个,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良人:善良的人,好人。善:擅长。艺人:有技能的人。取其一不责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取人家一点长处,不苛求他有更多的长处,只看他现在的表现,而不追究他的过去。恐恐然:恐惧的样子。为善之利:做了好事应得的好处。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一种美德容易培养,一种技能容易掌握,可是,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他们对待别人时,却说:“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又说:“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能够擅长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这不就是对别人的要求既轻以约乎!宽容而又简约吗?一善易修:一种美德容易培养。修,培养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17 原毁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