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修齐治平为儒家用语。“修”,修身;“齐”,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他们以“修身”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修齐治平”的思想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主动入世的精神。对于这种积极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态度,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如果能将民族精神中的这种积极的人生理念作为支撑,那么当人走向社会时,有望能抵御环境中的不良风气。如果将“修第四单元修齐治平齐治平”这一传统的民族精神作为奋斗的目标,一个人就会以终身学习的态度去不断完善自身,同时具有主动实践、影响他人和社会的能动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状态。《大学》是修身治国的规则。《中庸》是儒家学说的思想理论基础,它所宣扬的不偏不倚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具有普遍意义。第四单元修齐治平1.积累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能熟练地诵读文本并背诵文中的名句名段。2.理解“三纲”“八目”的含义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正确认识这些思想的文化价值和作用。3.了解《大学》《中庸》对中国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探讨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第四单元修齐治平◎走近先贤宗圣——曾子1.生平简介曾子(前505~前435),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一说山东嘉祥县)人。曾子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一生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2.主要成就著《大学》(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孝经》《曾子十篇》等儒家经典作品,被后世尊奉为“宗圣”。3.地位影响曾子“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子以他的建树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儒家“五大圣人”。◎背景呈现《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国学链接[文学常识]“四书”之首——《大学》《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时被从《礼记》中抽取出来,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书”。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1.内容《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传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容意旨明明德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毋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内容意旨正心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谈治理国家的事《大学》寄托了古人内圣外王的理想。2.影响《大学》作为儒家哲学的一部经典文本,其思想以修身为中心,向外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向内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由此消除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主观与客观之间的隔阂,达到“合内外”的精神境界。《大学》是中国的先贤们向人类社会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为人类整体的道德提升和和谐共生所做出的理论贡献。[文化常识]内省慎独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勉强在形迹上伪装是伪装不了的,只有像慎独的人一样“诚于中”,才能“形于外”,“诚于中,形于外”是慎独的一个主要含义。一、通假字1.此之谓自谦.___________________2.上恤孤而民不倍.______________通“慊”,满足通“背”,违背二、一词多义1.定知止而后有定._____________________少之时,血气未定.______________天下已定.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而奉行者即为定.例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词,目标、志向动词,确定动词,安定动词,确定形容词,不变的2.修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______________孙子膑脚,《兵法》修.列__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______________则修.文德以来之______________务耕织,修.守战之具______________动词,修养动词,写形容词,美好形容词,高形容词,长动词,增加动词,修建3.著掩其不善,而著.其善______________仆诚以著.此书______________脚著.谢公屐______________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______________名岂文章著.______________动词,显露动词,写作动词,穿着动词,穿着动词,显出动词,有偏向通“避”,躲避动词,打开通“避”,避免动词,开辟动词,不端正4.辟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______________而观其辟.丸也_____________________晨往,寝门辟.矣______________姜氏欲之,焉辟.害______________辟.病梅之馆以贮之______________苟无恒心,放辟.邪侈______________5.机其机.如此______________鸡鸣入机.织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_____________名词,作用名词,指织布机名词,预兆三、词类活用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长.长而民兴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知所先后,则近.道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先齐.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先正.其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彰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接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6.先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致知在格.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其所厚.者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如恶.恶臭,如好.好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上老.老而民兴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诚名词活用为动词,推究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看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厌恶,喜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四、古今异义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离开家庭到庙宇里去做僧尼或道士。走出家门。五、文言句式1.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判断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判断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是根本,财是枝末。这就是修养自身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心思的道理。3.尧、舜帅天下以仁。(状语后置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谓诚于中,形于外。(状语后置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这就叫作内心的真实一定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是没有这样的事情的。六、名句默写1.大学之道,______________,在亲民,____________________。2.心不在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3.故好而知其恶,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鲜矣。4.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恶而知其美者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本文介绍了儒学文化的主体“三纲”“八目”,告诉人们修己是治人的前提,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摆脱外在的诱惑、困扰,真心诚意地培养高尚的情操,才能够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进而使自己的家庭关系符合人伦道德,并最终完成为国建功立业、使天下太平的伟大理想。本文具体内容归纳如下: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1.作者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________________。[明确]认识,研究万事万物2.分析这段材料,概括“大学”的宗旨在于什么。[明确]“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3~4题。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3.这则材料中,小人的行为可以用__________、自欺欺人两个成语来形容。[明确]无所不至4.怎样理解“慎独”?“慎独”有何现实意义?[明确]“慎独”是指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使自己意念诚实,真诚面对自己,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慎独”是一种自律、一种修养,在每个人自我道德培养和人格塑造中起着重要作用;“慎独”促进社会和谐,每个人的自觉修养是养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1.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你是怎样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含意的?[明确]《大学》一开篇便开宗明义,指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德”就是人天生拥有的善性,但是这种善性会被外在的东西污染,“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的善性发挥出来。朱熹在《大学章句集注》中,把“亲民”写作“新民”,把“新民”的意思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经典原文《大学》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