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十五敬鬼神而远之第四单元哲学思想孔子对鬼神的看法如何?这样的问题看起来仿佛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对大多数的人而言,“存而不论”该是我们对于孔子思想中一个最具体的答案。但是孔子为什么选择“存而不论”?是避鬼神不谈,还是反鬼神?仔细想一想,可以讨论的空间很大。与其说孔子“信鬼神”,不如说是他对于鬼神的崇敬;与其说孔子“反鬼神”,不如说他反的是对鬼神的亲近与迷信。在孔子学说中,我们处处可见人文精神的自觉与肯定,那么,对于孔子而言,鬼神还有什么样的有形无形的影响呢?我想,答案应该是很明显的了。第四单元哲学思想一、字音狎.大人(xiá)公伯寮.(liáo)媚于奥.(ào)无所祷.(dǎo)二、通假字1.樊迟问知.___________________2.道之将废也与.___________________3.我独亡.___________________知,通“智”,聪明与,通“欤”,呢亡,通“无”,没有三、一词多义1.患①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____________②患.得患失_______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2.知①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_______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_______③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发愁,忧愁担忧祸害,灾祸聪明懂得知识3.而①敬鬼神而.远之________________②仁者先难而.后获___________________③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___________________4.于①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__________②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__________③获罪于.天__________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承接,不译连词,表因果,因而介词,向介词,对介词,从四、词类活用1.季路问事.鬼神___________________2.慎终,追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仁者先难.而后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敬鬼神而远.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词作动词,事奉形容词作名词,远代的祖先名词作动词,付出努力形容词作动词,远离五、古今异义1.夫子之文章..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2.畏天命,畏大人..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成人。3.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人格卑鄙的人。文献典籍。有地位的人。地位低的人。4.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5.季路问事鬼神..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鬼怪和神灵。不是这样的。两个词,鬼,指死去的祖先;神,指自然界天地山川等的主宰。六、特殊句式1.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________________2.子服景伯以告__________3.道之将行也与,命也__________4.何谓也_____________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__________介词结构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1.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点拨]孔子这里讲的“事人”,指事奉君父。在君父活着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忠尽孝,君父死后也就谈不上孝敬鬼神,他希望人们能够忠君孝父。本章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或死后的情形上,在君父生前要尽忠尽孝,至于对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这一章为他所说的“敬鬼神而远之”做了注脚。2.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一章节与孔子的观点有何联系?[点拨]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张,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因此,本章仍是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从这句话来看,“敬”与“恭”有何不同?[点拨]“敬”意为做事严肃谨慎,认认真真,不马虎了事,有责任感。只有这样,与人相处才有“信”可言,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这是交友乃至做人的基础。而“恭”意为对人恭敬谦让,以礼相待。孔子“仁”的思想具体到生活之中,便是希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待,平等相处,天下之人亲同一家,情同手足。同时孔子又主张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在他的言论中,常常可以找到引导他的弟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的例子,最终达到“仁”的境界,从而实现天下大同的宏愿。4.面对“命运”,孔子真的相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吗?[点拨]在孔子看来,个人的生死祸福属于命的范围,人力无法改变。但孔子并没有因此而走向消极。他继承了春秋子产等人的“天道远,人道迩”的观念,在神秘的天命和现实之间他更加关注现世;在现世与来世之间,他更关注现世。他认为个人应该有尊严地生活,这是人力可以选择的。“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奋斗在于自己,只要努力了,也就无怨无悔,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得以体现。5.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罕言“性与天道”,说明他关注的重点在哪里?这种观念对后世有什么影响?[点拨]说明孔子关注的重点在现实,在国家民生,实现他的“礼”、“德”、“仁”的理想。这种观念影响后世的儒家,文人重视、关心现实、国家、百姓,例如中国古代诗人、诗歌,就是如此;也影响了后世文人少理想、幻想色彩,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不多,即使有,也很重视民生实际(如李白)。我国古代少神话传说,也与此有关。古代“小说”被认为是“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之类的东西,因此“小说”便成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消遣性读物。清代袁枚的笔记小说集就取名《子不语》,是孔子所不说的东西(“子不语怪、力、乱、神”)。根据你对本课话题的理解,另找一些章节进行赏评,体会孔子的观点和思想。[各抒己见]♣“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一章可以看出,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从《论语》书中,很少见到孔子谈论怪异、强力、叛乱、鬼神,如他所说“敬鬼神而远之”等。但也不是绝对的。他偶尔谈及这些问题时,都是有条件的,有特定环境的。♣“樊迟问知”这一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他还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他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张以卜筮向鬼神问吉凶。所以,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作用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子入太庙每事问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还常举行祭祀活动,在这里,可以了解历史和有关的典章制度。孔子进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地进行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样样都要找人问个究竟。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这样做,曾被人看不起。有人说:“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呢?他跑进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了说:“不懂就问,这就是礼啊!”◎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用于“勤学好问”“谦虚”“绝知此事要躬行”等有关话题作文写作中。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课件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2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