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7汉魏晋诗三首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译文: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会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赏析:《蒿里行》是汉乐府旧题,为古代的挽歌。曹操的《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的文人之手。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作者介绍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诗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曹操(155—220),字孟德,谯(qiáo)郡[今安徽亳(bó)县]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即魏武帝。其诗大致分两类:一类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代表作有《苦寒行》《薤露行》《蒿里行》等;另一类则主要表现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和《观沧海》等。其诗继承《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富有创造性,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归园田居》一共五首诗歌,描写了陶渊明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这五首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抒发了诗人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课文所选是其中的第一首。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友私谥为“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作品现存的有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等。《古诗十九首》。这十九首诗歌,有的来自民间,有的则是文人模仿民歌之作,是民歌体的文人诗,都是艺术造诣很高的杰作。后世历代文人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在内容上多表现夫妻、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士人失意之感,情感深沉曲折,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这种情绪与东汉后期的政治混浊、社会不安定有很大关系。背景解读《短歌行》。建安时代,文人五言诗繁兴,代表作家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他们继汉乐府之后,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牢固的地位。《归园田居》。陶渊明是建安以后较为突出的大诗人。陶渊明在思想上深受儒道两家影响,其诗篇常流露出知足平和的道家人生观;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长期隐居农村的各种生活体验。建安风骨建安为汉献帝年号。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俊爽刚健的风格、强烈的个性,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也叫“汉魏风骨”)这一时代风格。知识链接曹操作为统治者,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的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其诗气韵沉雄,古直悲凉,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其文亦精峻通脱。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他的诗多是乐府诗,特点是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苍凉悲壮。一、正字音①迢.迢(tiáo)②皎.皎(jiǎo)③擢.素手(zhuó)④札.札(zhá)⑤机杼.(zhù)⑥慨.当以慷.(kǎikānɡ)⑦子衿.(jīn)⑧呦.呦(yōu)⑨鼓瑟.吹笙(sè)⑩契.阔谈宴(qì)⑪三匝.(zā)⑫吐哺.(bǔ)⑬羁.鸟(jī)⑭守拙.(zhuō)⑮暧.暧(ài)⑯狗吠.(fèi)二、多音字①荫yīn荫翳yìn荫庇②间jiàn间隔jiān中间③语yǔ语言yù不以语人④纤qiàn纤夫xiān纤细⑤脉mài脉搏mò脉脉三、形近字①暧ài暧昧暖nuǎn暖和②辍chuò辍学缀zhuì点缀③哺bǔ哺育浦pǔ浦东④颠diān颠簸巅diān山巅四、正确使用词语1.词语释义①纤纤擢.素手(举起,摆动)②但.为君故(只)③依依..墟里烟(依稀可辨的样子)2.通假字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通“辍”,停止)3.词类活用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②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动词作名词,担忧的事,忧思)4.一词多义①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去.日苦多离去,逝去②厌贪得无厌.满足水不厌.深嫌5.古今异义泣涕零.如雨古义:落下今义:“数的空位”等6.文言句式①何以解忧(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何”放在介词“以”的前面)②开荒南野际(省略句,“南野际”前面省略介词“于”)③狗吠深巷中(省略句,“深巷中”前面省略介词“于”)④鸡鸣桑树颠(省略句,“桑树颠”前面省略介词“于”)结构图示《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用牵牛、织女的爱情神话故事,将天上人间的悲剧融为一体,抒发了男女遭受爱情折磨的痛苦。主旨归纳请找出诗中的叠音词并分析其作用。【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答案】这首诗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手的形状,“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盈盈”是水的形态,“脉脉”是人的神情。它们分别表现了距离之远、星光之亮、织布之声、手之纤美、河水清浅之貌、人相视之态。既是对外在景物的描写,又是对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抒发;既增添了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随韵成趣,情趣盎然,也使诗篇更具浓郁的抒情性,自然而又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间接抒情,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技法镜鉴间接抒情《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是表现夫妻分离而不能相聚的哀怨和无奈。全诗没有一字一句提到织女如何思念牛郎,但其思念之情已自见:迢迢的星星、皎皎的星光、札札的织布声、盈盈的水,无一不传达了织女的思念与哀怨之情。【即时小练】假设你期末考试获得全班第一名,请你用间接抒情的方法写一段文字表明你的心情。【答案】我走上这座小桥,心情是那么愉快。桥下,水底的鱼儿悠闲地游动;头上,欢乐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微风吹来,镜子般的水面荡起细小的波纹,倒映在河面上的桥影,随着波纹轻轻地颤动,真像弧形的五线谱。我禁不住内心的喜悦,真想高歌一曲,又怕惊飞了天上的鸟儿。我也真想跳一段优美的舞蹈,又怕吓跑了桥下的鱼儿。【考点解读】1.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叠词、双关、互文、用典等。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对接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又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2.答题步骤分析修辞类型题时,首先要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最后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典型例题】虞美人·梳楼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韵味。【答案】“丝丝”这一叠词,看似平常,其实颇为巧妙。从音调上讲,这个叠词协畅自然,念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从功能上讲,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也生动地描绘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暗衬倚栏人愁绪的万缕千丝。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选自《古诗十九首》)美文赏读译文: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从前她曾是歌舞女,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赏析:此诗截取的是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段,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的章法、“秀才说家常话”式的平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平凡,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诗的结构看似平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照之妙。文白对译结构图示《短歌行》这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来表达诗人功业未成的苦闷、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主旨归纳1.请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答案】①用典贴切。特别是化用了《诗经》里面的诗句,好像出自诗人之口,贴切自然。②抒情、议论、叙事三者结合紧密,既有对客观生活的描绘,又有对自己主观精神的抒发,志向高远,想象丰富,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成就。2.诗中曹操以周公自比,有什么深切含意?【对应考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答案】这贴切地表达了诗人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倾诉了诗人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从诗人对人才如此渴求,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建功立业是竭尽诚心的,所以这也表明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决心。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引人联想等作用。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善用典的诗人中,辛弃疾和杜甫是代表。《短歌行》诗中事典、语典交互使用,均能切合诗之主旨。语典如“子衿”之典,“鹿鸣”之典,“管子”之典;事典如“周公吐哺”。技法镜鉴用典【即时小练】请运用用典法写一段有关你读书感悟的文字。【答案】课内课外多学点古代诗词,不同的审美内容就会多方面地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诵“大江东去”,会发出关西大汉之慷慨;吟“晓风残月”,会抒发二八少女之柔情;“采菊东篱”会使人心境趋于恬淡平静;“娇莺啼鸣”会使人心田洋溢春之情趣;“位卑未敢忘忧国”,唤起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国牺牲敢惜身”,激励着我们献身祖国的决心……【考点解读】1.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可以归纳为豪迈雄奇、悲壮慷慨、生动形象、绚丽飘逸、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17 汉魏晋诗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4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