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3课李凭箜篌引南园十三首(其六)李贺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赏析】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诗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作者介绍生平李贺(791—817),唐代诗人。字长吉,陇西望族,为唐宗室之后,家居昌谷,故后世又称他“李昌谷”。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只能做奉礼郎一类的小官。心境凄苦的他任职不到三年便告病还乡,至死都没有摆脱贫困的生活。作品著有《昌谷集》,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评价李贺将“哀愤孤激之思”以浪漫的手法表现出来,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和李白等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诗风,因此后人称其为“诗鬼”,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813),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背景解读避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意思是在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知识链接避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1.字音识记(1)颓.()(2)弹箜篌..()(3)女娲.()(4)神妪.()2.字义解释(1)吴丝蜀桐张.高秋()(2)李凭中国..弹箜篌()(3)二十三丝动紫皇..()(4)石破天惊逗.秋雨()tuíkōnghóuwāyù演奏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天皇。这里兼指皇帝引阅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2)风格迥异:《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1.结构图示2.主旨归纳这首诗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1.诗歌开头四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对应考点:考查诗歌的内容及开头诗句的作用。提示:结合诗歌开头四句的具体内容及其作用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制作得精美,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高秋”一词,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二、三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的事物,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的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点出演奏者的姓名,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提示:结合通感及诗句对音乐的表述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3.怎样理解“老鱼跳波瘦蛟舞”中的“老”“瘦”?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提示:结合“老”“瘦”在诗句中的作用和诗句内容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却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样的形象描写使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4.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提示:结合全诗内容分条概括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高考对古代诗歌阅读中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试题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考点透视鉴赏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属于表达技巧范畴。近年来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对此多有涉及。有时会直接考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放在表达技巧提问中进行考查的。设题时,一般不会侧重对诗歌的全部进行考查,而是要求考生从句子的角度进行分析;考生答题时要结合句子内容或句子所体现的情感加以分析。考查趋势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的作用)。方法归纳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例题【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解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意思说作者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地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作者高昂的诗兴。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作者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