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诗词古韵第三单元(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滋润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风景线。中国古代的文人登山临水,感怀古今,寓心于字,寄情于文。精妙的古诗词叠合着诗人的个人际遇和时代风云,负载着诗人的丰富情感和生命感悟,烙刻着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处世情怀。让我们一起走近古诗词,倾听先辈的心声,感受诗人的悲欢。品读经典,感悟生命。1.语言建构与运用:识字辨形,积累词语;掌握古诗词吟诵的方法,有感情地诵读作品;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句式特点;学写文学短评。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中不同的人生感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诗词意境,体会诗歌中景与情的高度融合,鉴赏诗歌的语言及艺术手法。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积累词的相关知识,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文本初读感知1.识字辨形譬.如(pì)呦.呦(yōu)子衿.(jīn)鼓瑟.(sè)可掇.(duō)越陌.(mò)度阡.(qiān)三匝.(zā)周公吐哺.(bǔ)羁.鸟(jī)守拙.(zhuō)榆.柳(yú)樊.笼(fán)荫.(yìn)暧.暧(ài)2.积累词语(1):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2):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比喻在位者礼贤下士。对酒当歌周公吐哺3.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契阔谈.“”通“宴”,相聚叙谈。(2)古今异义人生几何..古义:多少;今义: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3)一词多义当对酒当歌应当当窗理云鬓对着一夫当关把守螳臂当车阻挡适少无适俗韵适合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始适还家门出嫁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故但为君故缘故池鱼思故渊原来的,从前的既克,公问其故原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4)词类活用鼓.瑟吹笙:名词作动词,弹奏1.走近作者(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2)陶渊明(352或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田园诗人,自称“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影响。2.探寻背景(1)《短歌行》: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成《短歌行》。(2)《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出生时家道已衰落。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3.积累常识(1)古体诗:又称古风。唐代以前不合近体格律的诗,均被称为古体诗;唐代以后仿古而作的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也被称为古体诗或“古风体”。古体诗的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2)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3)“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1.《短歌行》:这首诗第一句作者担忧人生之短,感悟光阴易逝,深感人生有限。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他借用《诗经》中的句子表明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2.《归园田居(其一)》: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现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而为了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不能不违背自己的本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的世俗之网。接下来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描写了做官时的心情,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后八句是写归隐之后的生活: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一经诗人点化,都添了无穷的情趣。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原文呈现]文本深究细研1.《短歌行》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短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求贤不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功业未就志:一统天下2.《归园田居(其一)》归1.从何而归尘网、樊笼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为何而归性本爱丘山本性使然3.归向何处园田满足、欣慰4.归去如何无尘杂有余闲自由、安逸、喜悦1.《短歌行》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呢?[答案]开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引出诗人的感慨。人生短暂,作者满怀忧愁。他忧的是什么呢?一是时光易逝,二是贤才难得,三是功业未就。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若渴。不同的人,对短暂人生的态度看法不同。有及时行乐的,如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无名氏——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有积极进取的,如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而曹操因人生短暂,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也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2.陶渊明辞官归隐,有人说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怎么看待呢?[答案]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归园田居》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审美鉴赏品味一、《短歌行》《归园田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用典《短歌行》:“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语言古朴深沉,自然妥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归园田居》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似乎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2.比喻(1)《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喻贤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寻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诗人惟恐贤士不来的焦急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山高海深比喻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2)《归园田居(其一)》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3.白描《归园田居(其一)》:以村落、草屋、榆柳、炊烟、鸡鸣、狗吠等农村中的最平常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恬静、平和、质朴的田园风光,其中融入了诗人的高雅情趣,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营造出宁静淡远的意境。陶诗的美,美在朴素淡雅,不加雕饰而诗意隽永,其成功的秘诀得益于白描手法的运用。白描本是一种绘画技巧,指仅用墨线勾勒物象而不施以彩色的画法。后来用以指文学创作上采用简练朴素的文字加以描摹,不注重华丽词藻与渲染烘托的笔法。(1)屋舍环境之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一句,用简笔勾勒出屋舍概貌:宅院不大,占地也有十亩左右;草屋不多,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诗词古韵 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新人教版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