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内容概括本单元选取了《柳永词二首》《苏轼词二首》《李清照词二首》《辛弃疾词三首》《爱国词四首》《登临词二首》《言情词三首》。这些词或豪放,或婉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天地。《蝶恋花》是一首表现刻骨相思相恋的情歌,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望海潮》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内容概括《定风波》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明睿、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作者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鹧鸪天·桂花》通过赞扬桂花的色淡香浓、迹远品高,表现自己独特高尚的人格理想。《永遇乐》不是着意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欢乐,而是通过眼下的元宵和过去的元宵佳节的不同情景的对比,来抒发深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青玉案·元夕》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鹧鸪天》通过追忆自己过去壮烈的经历,对比眼下投闲置散的处境,发出了壮志未酬而年岁老大的喟叹。内容概括《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表达了词人对朝廷奉行投降国策并由此带来的国破家亡表示强烈不满和无限悲愤,表现了词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炽热的爱及壮志难酬的情怀。《鹧鸪天·建康上元作》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强烈的黍离(国破家亡)之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对横遭政治迫害的胡铨表示深切的同情,对迫害者表示强烈的谴责和控诉,体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强烈的正义感和大无畏精神。《诉衷情》表现了作者炽热的爱国襟怀及其对南宋统治者丧权辱国行为的批判。《柳梢青·春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故国深沉的怀念,对元统治者切齿的痛恨,抒发了亡国的深哀剧痛,充满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桂枝香》通过对六朝统治者相继亡国的历史事实的批判,对当朝者提出了严正的警诫,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锐利目光和睿智思想。内容概括《念奴娇·登多景楼》申明了词人鲜明的政见,表现出抗敌报国的迫切心情、坚定立场和昂扬斗志。《蝶恋花》是一首闺怨词,是一支思妇怀远的情歌。《鹊桥仙》是一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吟唱对象的情歌。《青玉案》是一支描写单相思之苦的情歌。学法指津1.知人论世。对词的理解要注意“知人论世”,通过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理解词的意义。2.抓住关键。对词的理解,可以通过对关键词语、语句的理解,把握整首词的意思,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词的意境等。3.把握章法。阅读词时要抓住词的开头,理解词意,通观全篇,利用将全词连成一体的过片(即下篇的首句)和总括全词的结尾,理解词人表现的情感。4.理解意象。意象是蕴含作者情感的客观事物。从意象入手,理解它体现的意义,以之揣摩作者的情感。5.熟读成诵,默写经典宋词。13柳永词二首少年游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赏析】这首小词以深秋的长安为背景,触目伤怀,抒发了词人“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和离愁别恨。全词不事雕琢,采用白描手法,营造出一种低沉萧瑟而又怡淡清丽的意境。上阕描写了词人秋日郊野所见萧瑟凄凉的景象,是词人自写今日之飘零落拓,望断念绝,自外界之景象着笔,感慨极深。下阕开始写对于过去的追思,感慨一切希望与欢乐已难复得。直写自己今日的寂寥落寞,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这首词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高柳乱蝉、夕阳秋原的凄凉之景,而且更寄寓着作者浓重的离愁别恨和沉痛的身世之感。通篇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意境淡远。柳永(约987—约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作者介绍柳永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因而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有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的词凄婉缠绵,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以至于“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虽有花间词派遗风,亦标新立异,独树一帜。1.《蝶恋花》柳永出身于世代儒学仕宦之家,青年时代在汴京度过,生活放荡,是一位风流才子。他为人放荡不羁,仕途坎坷,一生抑郁不得志,多往来于秦楼楚馆之间,与教坊乐工歌妓相交,相传死后是由歌妓们集资为其营葬。其风流韵事、离情别意之举司空见惯,以此为题材写出了诸多旷世之作。本词即词人自己漫游江湖之中,触景生情,春愁难耐,相思骤生,为他的意中人而作,或为排遣心中抑郁而作,历史上并无明确结论。背景解读2.《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是他从家乡福建崇安赴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谊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时的赠词。当时,孙何徙两浙转运使,礼贤下士,爱好词艺,故柳永作词相赠,以博得孙何的称扬和赞誉,可见,柳永亦有升迁之意,仅是一生潦倒不得志而已。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过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完颜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1.字音伫.倚(zhù)黯.黯(àn)凭阑.(lán)强.乐(qiǎnɡ)钓叟.(sǒu)参差.(cī)堤.沙(dī)天堑.(qiàn)珠玑.(jī)罗绮.(qǐ)叠(yǎn)羌管(qiānɡ)憔悴..(qiáocuì)2.字形憔憔悴樵樵夫礁礁石黯黯淡暗黑暗谙谙熟拟模拟似似乎箫笙箫萧萧瑟1.《蝶恋花》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提示:刻画了一个独倚危楼,时已黄昏却久久不忍离去,借酒浇愁,对酒当歌,却无法排遣无边的春愁,孤单凄凉,相思满怀的抒情主体形象。2.赏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中的“弄”和“泛”字。提示:“弄”字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字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这里展示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1.《蝶恋花》这是一首表现刻骨相思、相恋的情歌,表达了主人公为爱情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起来,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全词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至诚男子的形象,心理描写细腻充分,尤其是词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生动传神,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2.《望海潮》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很强。词人以清新的笔墨,铺陈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把杭州富丽非凡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钱江潮的壮观,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区的富庶繁华,人民生活的美好都尽收词人笔下。1.《蝶恋花》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形象,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从“危楼”“草色”“烟光”“残照”等意象中归纳出描写的画面,从中概括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答案】上片写了“危楼”“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阑”等几个体现愁思的意象,组成了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表现了词人的愁苦之情。2.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望海潮》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从总分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先总说钱塘繁华,后面具体进行了描绘。【答案】上片“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点,然后展开描写为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下片“重湖叠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为染,它从三方面进行描绘: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3.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本题要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动词“卷”所表现出的力量之美。【答案】不好。“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详细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答案】“不悔”体现了词人的坚贞、执着,“憔悴”体现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本句画龙点睛,直抒胸臆,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为了她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忠诚男子的形象。古代诗词的“诗眼”和炼字1.诗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分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对接高考如李白的《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形象。首句写他过去的戎马生涯,“碎铁衣”,可见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酷烈;次句写眼前的境遇,“数重围”,可见危险之极;最后两句写其突破重围、夺路而归。一个“独”字,便是本诗的诗眼,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赞颂之能事。2.炼字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以使其传神动人。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分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怜己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深化了审美形象所体现的孤独、寂寥的情感,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炼字主要包括:(1)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做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如王勃《郊兴》“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两句,“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一个“湿”字极为确切。一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显示出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13 柳永词二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