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8课兰亭集序◆“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雅士喝酒赋诗的活动,把觞投于水的上游任其流下,觞停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喝酒,并即兴赋诗一首。历史上最出名的“曲水流觞”活动,便是王羲之、谢安等人的兰亭修禊活动(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去除不祥的祭祀)。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王羲之邀约亲朋在绍兴兰亭修禊,共41人参加,最后得诗37首,汇为一册《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并书,这便是名满天下的《兰亭集序》。此后,“兰亭”成了中国文人书家向往的“圣地”,《兰亭集序》成了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成就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会”“曲水流觞”舞台重现》张景华)◆“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这是王羲之“往后看”式的感悟。所以他在群贤毕至、畅叙幽情的热闹场景中,还能写出如此超然物外的名句。陶渊明、王羲之、苏东坡写下这些千古名句时,都尚未进入老年,但他们对人生的感悟,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年龄。可见悟道不分少长,关键在于善悟,能够在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动一静中触类旁通,将“感触”升华为“感悟”,将“感触万端”转变为“感悟至深”。(选自《从“人生感触”走向“人生感悟”》)作者介绍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背景解读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序,又称叙、叙文、叙言、序言、序文、引、引言、导言等。据说序始于孔子的赞《易》。序在古代多放在书的后面,现在一般放在书的前面,而把放在书后面的序称为后序或跋。序跋的内容、体例大致相同,因而可合称序跋文。一般的书有序无跋,如觉得序意未尽,后面仍可有跋。序有自序和他序之分。自序偏于说明著作宗旨、撰写经过、编写体例等,还可就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简要的阐述。自序有时也称前言。知识链接他序则常常要对作者、作品作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观点作引申和发挥。写在书前面的叫书序,写在诗集前面的叫诗序,也有临别赠言的叫赠序。序大都是夹叙夹议。偏于叙的,有散文的特点;偏于议的,有论文的特点。散文也好,论文也好,都要言之有物。散文要以材料的丰富和文笔的多姿见长,论文则要以论点的深刻和分析的透辟取胜。在各种应用文体中,序是具有较大的文学价值或史料价值的。1.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兰亭集序》《伶官传序》等。2.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原毁》《原君》等。文化常识3.论一种论文文体。如《六国论》《过秦论》等。4.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如《师说》《马说》《捕蛇者说》等。5.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2)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3)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2.古今异义所以..游目骋怀()亦将有感于斯文..()俯察品类..之盛()俯仰..一世()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古义:自然界的万物今义:种类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3.词类活用群贤.毕至(形容词用作名词,有才有德的人)映带.左右(名词用作动词,围绕)少长..咸集(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轻的人和年长的人)无丝竹管弦之盛.(形容词用作名词,盛况)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敞开、放开)一觞.一咏(名词用作动词,喝酒)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4.一词多义之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到达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代词,代“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夫人之.相与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足以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修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修.守战之具动词,整治、治办虽虽.趣舍万殊连词,虽然虽.世殊事异连词,即使以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亦足以.畅叙幽情介词,用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5.特殊句式死生亦大矣(判断句,语意上构成判断)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终期于尽(状语后置句)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句)仰观宇宙之大(定语后置句)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悟言一室之内(省略句,“言”后省略“于”)放浪形骸之外(省略句,“浪”后省略“于”)1.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如何理解作者这种情感的变化?【答案】作者由眼前的兰亭相聚的欢乐,推想到普天之下朋友相处的情境: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情随事迁,喜欢的会不再喜欢,拥有的会不再拥有,再圆满的团聚终要离散,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进而想到生命短暂,深切感悟到,再坚强的生命终要死亡。生命短促,一切终究会曲终人散,面对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由生离到死别,自然乐极而生悲,令人痛心。在这个古今人共同面临的无奈面前,作者不由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感慨。这种情感变化是十分正常的。2.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感有何关系?【答案】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力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流水急湍,飞花溅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景物清澈明朗,晶莹亮丽,生机盎然。这种雅致的景色是“乐”的重要方面,而优美的景色又容易触发作者对人生的深度思考,所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引发了作者的“痛”感。1.结构图解乐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畅叙幽情游目骋怀―→痛快然自足老之将至向之所欣今为陈迹―→悲临文嗟悼喻之于怀后之视今今之视昔2.主旨解读作者独出机杼,从一次游宴活动谈到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探索人生哲理,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其理性的思考,显得不同凡响。1.文中有“信可乐也”句,“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对应考点】概括文章的情感内容。【提示】解答该题要抓住作者在文中叙写“信可乐也”一段和上一段的内容,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乐”有集会、自然之景的原因,更有深层次的原因:“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自然之道的理解。【答案】从字面上来看,“乐”的具体内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环境幽雅,三是气候宜人;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2.第三段中作者感叹“岂不痛哉”,作者是为何而痛?【对应考点】概括文章内容。【提示】解答该题要抓住文章第三段,抓住作者“放浪形骸之外”“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等对人生的感叹作答。【答案】第三段在前面极写宴集之乐后引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兰亭宴集,自然快乐,但终有期限,聚会难而短,分离易而长。由此想到了人生。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悟言一室之内”,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静或动,“暂得于己”,但随着时境的变化,心境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由此而生。3.全文在亦“乐”亦“痛”之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对应考点】赏析文章的思想情感。【提示】解答该题要从全文的角度出发,整体理解文章;然后抓住文章中“乐”“痛”“悲”的转换,分析作者情感是如何变化的即可。【答案】本文由“乐”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由“乐”而“悲”,看似突兀,但却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悲”随之而生。作者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古人亦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因此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再将目光移至未来,推想后人,后来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能够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与前文的“乐”遥相照应,形成一个整体。错落有致,骈散间行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则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出来,渲染了清幽的气氛。技法镜鉴又如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难怪后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世说新语·赏誉》)【即时小练】运用骈散结合、错落有致的语言描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50字。要求句式整散结合,语意连贯,生动形象。【答案】在我们相聚的日子里,有着最珍惜的情谊,在我们年轻的岁月中,有着最真挚的相知,这份缘值得我们珍惜。山海可以阻隔彼此,却阻隔不了我的思念;距离可以拉开你我,却拉不开真挚的情谊;时间可以淡忘过去,却忘不了永远的朋友。朋友,让我轻轻地说声你好,虽然人生难免有聚有散,但你却是我心中最珍惜、最难忘的朋友。在成长的岁月中,曾经陪你笑陪你愁的朋友,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愿彼此都能珍惜这份友谊,做个永远的朋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纲透视】实词是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查内容,指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现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考查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因、于、与、则、者、之。对接高考【考查趋势】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是历年来必考题型。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结合语境,调动平时积累,推断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真题典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0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