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第六课语言的艺术“望子成龙”和“望子成狗”一次,一位中国教授与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龙”一词,教授说:“你父母大老远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们是‘望子成龙’啊!”话音刚落,不料这位留学生竟瞪大眼睛反问教授:“你说什么?为什么要‘望子成龙’,而不是‘望子成狗’啊?”第六课语言的艺术在中国,“龙”是一种祥兽,而在西方,“龙”则是“邪恶”的代名词;“狗”在汉族人眼里,不是什么好东西,而在西方人眼里,却是一种善良、忠诚的动物。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上述笑话。所以说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学习语言就要入乡随俗,就要好好地了解与之有关的文化。说“狗”→不同语言间有着很多差异(西方)“狗”这个字用于褒扬的方面(中国)“狗”这个字用于贬斥的方面1.请概括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明确]2.具体分析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上的表现最为明显。一种情况是相同的事物不同民族用不同的词语,这只能从民族文化角度来解释;另一种情况是不同语言中似乎相同的词语实际的意义和用法可能很不相同,这也往往需要从民族文化意识来解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表现得也很明显。比如西风吹来,给亚洲东部地区带来的是花木的凋零和冬天的肃杀,而在西欧国家,恰恰是西风唤醒了昏睡的冬天,迎来明媚的春光。一、1.英译汉:“blueMonday(倒霉的星期一)”“redflag(让人生气的东西)”“whiterage(震怒)”“whitelie(善意的谎言)”“whitenight(不眠之夜)”“yellowjournalism(耸人听闻的报道)”“yellowdog(可鄙的人)”“agreenhand(新手)”“agreenman(新手)”“agreenoldage(老当益壮)”“blackdog(忧郁、不开心的人)”“blackletterday(倒霉的一天)”“blacksmith(铁匠)”“blacksheep(害群之马,败家子)”“blackleg(骗子)”。Mr.Whiteisaverywhiteman.怀特先生是一位非常忠实可靠的人。“white(忠实可靠)”Hewaslookingrathergreentheotherday.他那天脸色看起来相当不好。“green(病危)”Hehasbeenfeelingbluetoday.他近来感到闷闷不乐。“blue(沮丧或悲伤)”WhenIsawhim,hewasinabrownmood.我看到他的时候,他显得心事重重。Ihopehe’llsoonbeinthepinkagain.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inthepink(是一个词组,是一个幽默语,意思是:身体很棒)”2.汉译英:“红白喜事(weddingandfuneral)”“黄袍加身(beacclaimedemperor)”“黄毛丫头(agreenhand)”“白做(getsmallthanksforsomething)”“黑白不分(confoundrightandwrong)”“白手起家(startfromscratch,buildupfromnothing)”“真相大白(comeoutinthewash)”“开门红(tobeginwell,tomakeagoodstart)”“红光满面(tobehealthyandenergetic)”“红娘(matchmaker)”“红眼(greeneyed)”“铁青着脸(blackintheface)”“苍天(empyrean)”“青史留名(stampone’snameonthepageofhistory)”“黑色幽默(blackhumor)”“青出于蓝而胜于蓝(surpassone’smasterorteacherinlearning)”“黑帮(sinistergang)”。二、以“九”为例。在我国,人们之所以把“九”看成是自己心目中的“天数”和最富有神奇色彩的数字,是因为“九”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在我国可以说历时最久,涉及面也最广。“九”是一种神秘的数字,它起初是龙形(或蛇形)图腾化的文字,继而演化出“神”之意,于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力为天赐神赋,便竭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如天分九层,极言其高,天子祭天一年九次。更有趣的是连皇宫建筑都与“九”有关。例如,北京城有九门,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门上饰有九路钉(即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排)。汉语词汇中也常用“九”来形容帝王将相的称谓,如“九五之尊”,称官位仅次于皇帝的王爷为“九千岁”等。此外“九”还虚指多数。《红楼梦》第九回中用“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来比喻贾氏家族族大人多,龙蛇混杂,好坏不一,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在文娱、体育等词汇中,数字“九”也比比皆是。比如歌曲中有“九曲黄河”,乐器中有“九音锣”,体育活动中有“九柱戏”,兵器中有“九节鞭”,地名中有“九寨沟、九华山、九江、九龙”等。(其他数字的解说略)三、汉文化中的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象征,非牛莫属;而在俄罗斯文化中,马才是任劳任怨的典范;在阿拉伯文化中,坚韧、忠诚和力量的象征则首推骆驼。再以“狮”和“虎”为例。对英国人和大部分西方人来说,狮子在西方是“百兽之王(kingoftheanimals)”,从“regalasalion(狮子般庄严)”“majesticasalion(狮子般雄伟)”等词语可以看出,狮子享有很高的声誉。12世纪后期英王理查一世因勇武大胆而被誉为“lionheartedRichard(狮心理查)”。雪莱在他的诗中也以勇武的狮子比喻英国人民:“Riselikelionsafterslumber(快像狮子般从梦中醒来)”。难怪英国人会选狮子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百兽之王”则非虎莫属,从“虎踞龙盘”等成语到“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等熟语均可看出,在中国人眼里,虎才是“王者、威猛、力量”的象征。汉语中常用“虎”来形容威猛勇武和雄心胆量,诸如“英雄虎胆、虎背熊腰、生龙活虎”。古时称勇士为“虎贲”,称勇将为“虎将”,称将军在战场的营帐为“虎帐”等等。当然,汉语中的“虎”也有贬义的地方,虎凶猛残忍、冷酷无情,故有“拦路虎、狐假虎威、苛政猛于虎”等由于汉英文化中狮虎喻体的不对等,使得同一个喻义需要不同的喻体。如汉语说“虎头蛇尾”,英语说“inlikealion,outlikealamb(来若雄狮,去若羔羊)”;汉语说“拦路虎”,英语说“lionintheway”;汉语说“老虎屁股摸不得”,英语说“Don’ttouchthelion”。原因略。1.下列关于语言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每个民族都热爱自己的语言。B.会说本民族语言却不说,反而去说别种语言,甚至说入侵者的语言,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C.历来民族沙文主义政权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种种高压手段试图消灭被压迫民族的语言,从而达到同化被压迫民族的目的。D.汉文化和俄罗斯文化中牛是忍辱负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象征。解析:选D。俄罗斯文化中马才是任劳任怨的典范。2.下列关于从语言看民族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文字和词语,人们往往可以发现早期民族文化的痕迹。B.中国很多没有文献的少数民族的历史由于语言材料已经随时光消逝而不能得以保存,因而很难挖掘。C.通过语言文字直接了解文献所记载时期的民族文化,更是研究文化的重要途径。D.我国南方民间普遍有喝茶习惯,种茶树须用种子,不能幼苗移植,这就象征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理想婚姻,于是“吃茶”就引申出女子受聘定亲的意思。解析:选B。“中国很多没有文献的少数民族的历史也可以通过语言材料来窥见。”3.假设你是记者,即将采访金庸先生,面对下列访谈内容,你将采用什么顺序进行访谈,请按顺序排列。①侠义思想在中国历史演义中产生的利与弊②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历史眼光③金庸年轻时的抱负④对通俗文学的定位⑤澄清有关“为秦桧平反”论的说法⑥祖父的“侠义”精神对金庸的影响访谈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④→②→⑤→⑥→③→①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出这样的春游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请为下面两副对联分别拟写下联和上联,概述这一春游情景。(1)第一副:上联:呼朋引伴踏春去下联:(2)第二副:上联:下联:童子六七沂水濯衣衣犹香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撰写对联的能力。题干要求“请为下面两副对联分别拟写下联和上联,概述这一春游情景”,而前面已经给出了春游的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内容来自材料,形式对仗,上下联相同部位不要重字。一般要求上联结尾字要仄声,下联结尾字要平声,讲究仄起平收。答案:(1)(示例)戏水沐风咏歌回(2)(示例)冠者五六舞雩当风风正暖5.“微博”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不少名人都纷纷选择通过“微博”这一方式和自己的粉丝互动,或者发表自己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看法或意见。与此同时,“微博”还产生了大量的经典语录,为网民所津津乐道。请以“成语听写大赛”为主题,写一则微博,要求凸显个性,令人回味,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80个字左右。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题干明确要求:一是以“成语听写大赛”为主题,这就规定了微博的内容,要与“成语”有关;二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可以选择常用的修辞入手,比如比喻、对偶、夸张等等;三是“80个字左右”,一定要注意字数的要求。答案:成语典故不老,美丽中文不灭;千年文脉不朽,灿烂文明不绝。这是一场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华文明的比赛,选手们凭借扎实的成语功底,巧妙的解答接答,紧张激烈的电控拼抢,秀出了自己的中国风。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他成分是相对应的。因此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为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特别是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试题中。2019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3周年,为纪念这位戏剧大师,某剧院策划了系列演出活动。请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答:[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拟写时,可以从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作品或者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中取得的艺术成就切入。作答时要注意有创意,有文采,语言简洁。[答案]四大悲剧,四大喜剧,人生悲喜尽在其中;穿越时空,走近莎翁,大师风范历久弥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经典语句的理解及语言表达简明、得体、鲜明的能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有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即能够“推己及人”。答题时要紧扣这两句话的意思,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即可,注意要有理有据。[答案](示例1)自己不想说的话,不强求他人说;自己不愿听的话,不强求他人听;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强求他人做。设身处地感受他人难处,推己及人避免强人所难。(示例2)为他人生活提供方便,为和谐相处创造条件;为他人成长贡献力量,为共同发展奉献智慧。在成全他人中成就自我,在分享快乐中创造幸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4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0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