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挖掘课程资源提升科学素养实施策略
挖掘课程资源提升科学素养实施策略陈建中(吴江市梅堰中学215225)摘要生物课程资源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工具.本文就如何利用和挖掘各种实验设备、整合学生经验、整合网络资源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教学实例作一阐述。关键词课程资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科学素养资源是指对人类有用的、用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教学资源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教学活动中的物质之源、能量之库。在生物学教学中,本着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这一目的出发,教师必须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1对课程资源的再认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课程资源就先要从认识上入手。一般认为,凡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知识与能力获得以及正确价值观形成的一切可用因素都应属于课程资源。它包括诸如学校各种教学设备等的有形资源和教师的经验与智慧、学生生活经验等的无形资源。笔者认为,生物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生活性、直观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主客观的原因如初中生物教师不专职(兼任其他学科教学)或不专业,或多或少存在课程资源荒废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也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对生物学的兴趣。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用好生物课程资源,发挥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呢?笔者以多年的生物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2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各种教学设备,发挥课程资源的直观性和实践性。2.1用好现有生物实验装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传统的教学资源在生物学教学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验室是师生进行实验和实践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各种教具如挂图、标本、模型、实物、显微镜、投影片等是进行直观教学的必要资源。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形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同时运用视觉、听觉则可接受知识的65%。笔者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_____心脏”一节的教学中,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实验班用心脏的挂图和心脏的模型等教具教学,并还让3位同学在讲台前合作拆卸和组装心脏模型,并说出房、室和各血管的名称;对照班不用任何教具教学。第二堂生物课我都带去了猪的离体心脏,都分别要求3位同学到讲台前(可交流)指出各部位的名称,实验班同学除了主动脉和肺动脉指示有误外其余血管和房、室指示正确,对照班同学抓头挠耳不能指出。由此看来在生物学教学中正确地组织和运用各种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获得知识和技能。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作用。在实验教学方面,学生只有通过教师不断的指导和不断的训练才能获得基本的实验能力.诸如显微镜的使用、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等,这些动手做就不能用多媒体手段代替.另外,教师为了提高教学实效,还可自制一些教具,如我们曾利用课余时间带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野外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用树叶、花等作材料搞以环保为主题的拼图,用玻璃钟罩和橡皮膜等制作模拟呼吸运动的装置,等等。这些教具在课堂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2校内外环境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可为我所用。校园和校园外自然环境是生物学教学的天然课堂,除了让学生在教室内学习外,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带学生走进这天然的课堂。从中领悟大自然奥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选择校园灌木丛、草坪、裸地等三个不同的环境,在同一天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段用干湿表测定空气的湿度,了解不同植被、不同时段空气湿度的变化,从而认识生物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事实。又如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引领学生参观校园周围荒地上外来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疯长对本地植物生长的影响,体会到了生物入侵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的不良影响。再如校园内的绿化和荷花池是学习高等植物形态结构和植物类群的理想场所,特别是对苏南地区常见蕨类如凤尾蕨、蕨和苔藓类如葫芦藓适宜生长在阴湿环境中有了深刻的认识。2.3挖掘其他学科资源,积极实施探究式教学化学、物理、数学、文学艺术等学科都与生物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整合这些资源可增加课堂教学的实效。如以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知识为铺垫,指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测定柑桔、苹果(榨汁)等水果的维生素C,了解不同水果维生素C的含量的不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指导学生用桂花树叶制作叶脉书签等。又如以物理上一些光学仪器为实验器材,结合生物和物理知识探究眼球成像的原理和近视形成的原因和矫正方法。3整合学生经验,发挥课程资源的生活性。教育本质上是生活的,任何课程内容都来自于生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是教学中的无形资源。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抓住生物教材生活化的特点,从学生生活经验和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事例出发,组织实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现在学生家里养猫、狗等宠物的想象比较普遍,于是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反射”的内容时,我这样问学生:家里养的猫、狗等宠物与人一样也有条件反射,你有没有去教你的宠物在家里指定位置大小便?如何教?于是学生兴趣高涨,这样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这一概念.又如本校学生课余吃零食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正餐吃得很少甚至不吃。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生物学教材上的内容,教导学生常吃零食的危害,如常吃零食、进食不规律会引起消化机能的紊乱、营养不良等,伪劣食品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并组织学生对身边食品展开调查,重点调查食品添加剂,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这些食品添加剂各有哪些作用,对人体有没有影响?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科学生活、健康生活。4整合网络资源,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直观性。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有些知识点如人体血液循环、肾单位形成尿液的过程等,如果配合一些动画,会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难于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案例: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教学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分“尿液的形成”和“尿液的排出”两部分。尿液的形成是本节的中心内容,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办法,先引导学生观察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型,形象直观地了解各个器官和器官的主要功能。随后观察肾脏模型,并以文字及图片的形式呈现肾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理解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没有感性上的认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适时呈现课件内容:肾单位结构放大图,了解肾单位的结构,知道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形象直观。要让学生了解尿液的形成和血液循环的关系,要让学生讨论分析血浆、原尿和终尿成分上的异同,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尿液的排出的内容,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了解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及人体废物派出的意义。2)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②了解肾的结构和特点③描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④通过观察肾的结构特点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⑤通过有关肾的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了解肾的结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3)教学实施(简)引入新课:以尿毒症患者需要作肾透析或换肾的事例引入,设置情景,讨论尿毒症患者为什么要换肾。肾脏有什么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1)展示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型学生观察后讨论:组成和功能?在身体上确定各个器官的大致位置。2)展示肾脏模型,分析肾脏剖面上皮质、髓质和肾盂、输尿管。肾单位的组成3)展示课件:肾单位的放大图学生观察课件,阅读教材,讨论后思考:肾单位的结构是怎样的?各部分有何特点?教师可补充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是根据它们的形状来命名的。强调肾小管的周围布满了毛细血管。尿液的形成4)展示课件:滤过和重吸收(动画)讲述: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原尿在肾小囊内形成,健康成年人每天可形成150升原尿,而实际尿液只有1.5升左右。学生讨论:量上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血液有哪些成分可通过肾小球,流经肾小管的时候,又有哪些成分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分析血液、原尿、终尿成分上的异同学生讨论后,归纳5)展示课件小结:原尿=血浆-大分子蛋白质尿液=原尿-(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排泄教师讲述排泄的意义学生思考后讨论:排泄还有哪些途径?如何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教师最后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5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课程资源的实践性。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与生物学课程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课题研究,学会调查,学会合作,学会如何获取和有效筛选信息。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示例:当地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的调查1)课题研究背景:懂得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是人健康生活的一种基本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有关传染病的知识,通过课余查阅资料和课外对本社区常见传染病的调查,深入了解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采取的具体措施,使学生树立起关注社会、珍爱生命的意识,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①了解当地一些常见传染病的名称、种类和发病规律②了解当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儿童预防接种的情况意义本次调查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并让学生知道传染病的威胁常常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到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会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树立起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责任感。3)活动计划:①学生分组:四人一小组,共六组,选出小组长,明确组长和组员的任务。②活动地点:平望镇梅堰社区卫生院和学校计算机教室③调查方式:查看卫生院有关传染病的科普宣传材料,询问医务人员了解本社区常见的传染病、预防措施及本社区计划免疫实施情况。网上查阅有关传染病特别是有关艾滋病的预防资料。询问同学家人是否患过传染病。4)活动实施建议教师提前两天联系好卫生院相关医务人员,在活动开始前布置各组的具体任务,并拟定要调查内容的提纲(学生也可自拟调查内容的提纲)传染病的种类(拟定两张表格)传染病的预防(拟定下列一些问题)预防传染病,医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和实施细则?前几年预防SARS医院采取了哪些措施?预防传染病,个人可采取哪些措施?公共场所如学校、车站、饭店等如何预防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本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学生自拟表格)调查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教师点评并将学生成果汇总和在班级里展示。另外,随着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建设的日益完备,网络教学资源的日益完善,优化和整合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必将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参考文献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9-412刘云香.生物学教学中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生物学教学,2004,(10):14-15
本文标题:挖掘课程资源提升科学素养实施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