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热爱劳动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言,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1.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2.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3.具体学习内容,可选择社会交往类的,如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的文书,应聘面试的应对,面对大众的演讲、陈述和致辞;也可选择新闻传媒类的,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还可选择知识性读物类的,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劳动,是全人类共同遵循的准则,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辉煌灿烂的现代文明,是劳动推动历史车轮不断前进;劳动,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先在田地里精耕细作,唱着歌采集芣苢,跳着舞在场圃收麦,吟着诗记录下劳动的场景……“修身为本,耕读传家”的教诲流传千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祖训萦绕耳畔,劳动是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基因。改革开放的巨幅画卷中更是少不了劳动者的身影:袁隆平专注于田畴,稻菽千重浪中寄寓着他为所有人消除饥饿的梦想;钟扬艰苦援藏16年,在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收集了数千万颗种子;黄大发身体力行,用艰辛劳动开凿出天渠,为百姓创造福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当此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更需要我们发扬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劳动精神,以劳动书写人生风采,以劳动助力中国向前。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词语,辨清词义;把握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的特点,学写新闻时评;根据古诗内容,描绘古代劳动场景;选取典型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突出人物的精神品格。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论点的关系;梳理文章结构,能够抓住典型事件,准确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辨析并把握新闻报道的立场,提升媒介素养。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优秀人物的精神美;赏析劳动场景,感受劳动的伟大与崇高。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诗经》和其他古诗词中关于劳动的内容,传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发扬工匠精神。第4课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文本初读感知1.识字辨形淤.泥(yū)籼.稻(xiān)分蘖.(niè)稻菽.(shū)饥馑.(jǐn)一蔸.(dōu)拟南芥.(jiè)戛.然而止(jiá)2.辨清词义(1)敏锐敏捷[辨析]二者都是形容词,但是“敏捷”多用来形容人的动作矫健,或者思维灵活等,如“才思敏捷”;而“敏锐”一般形容感官,比如“敏锐的嗅觉”、“敏锐的洞察力”等。[运用]①奥运会的赛场上,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舞步轻盈,展现了________的身姿。②他的目光十分________,一下子就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2)捍卫保卫[辨析]都有“保护、保卫”之意,但“保卫”适用范围广,“捍卫”只用于主权、领土、真理、尊严等方面。[运用]①为了________国家的尊严,我们不得不诉诸武力。②青年是革命果实的________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3)不约而同不谋而合[辨析]都有“偶然一致”的意思,但“不约而同”多指具体行动相同;“不谋而合”多指观点和见解相同。“不谋而合”在句子中作定语、宾语和补语,“不约而同”一般在句中作状语。[运用]①新老师刚走进教室,同学们便________地鼓起掌来。②两个同学个性不同,但对于这个问题的想法却________。[答案](1)①敏捷②敏锐(2)①捍卫②保卫(3)①不约而同②不谋而合3.积累词语(1):稻和菽。菽:豆类的总称。(2):灾荒;指因为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3):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4):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稻菽饥馑鹤立鸡群义无反顾(5):亦写作“屏气凝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6):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7):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8):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屏气静神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雷厉风行(9):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10):敢于排除别人的异议,有力坚持自己的观点。跌宕起伏力排众议1.走近作者(1)沈英甲(1948~)笔名佳英、英佳,重庆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北京101中学毕业,当过兵,做过工。历任《世界知识》、《世界博览》杂志编辑、记者,《科技日报》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高级记者。在太平洋、神农架、青藏高原、西部大漠进行过科学考察。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生存方式》《我穷,故我在》,长篇小说《前尘》《贼风》《墨祠》《间接打击》《居京不易》,人物传记《沧桑回眸》等,另有译著十多种,文章上千篇,主编过三套丛书。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全国征文奖和优秀读物奖等。(2)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是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的共产党员林正亨之子。父亲去世后,林为民和母亲依然遭受监视、迫害,穷困潦倒,在台湾无法生活,几经辗转,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最终来到北京,开始了新的人生。他18岁就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是一位知名的资深记者。(3)叶雨婷:中青在线记者,活跃在教育、科研等领域。2019年首次参与两会报道,一件冲锋衣、一个双肩包、一套摄像设备,用眼睛记录瞬间,用镜头讲述故事。两会让她的思维和见识得到了拓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她向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问,获得大家关注。2.探寻背景(1)《喜看稻菽千重浪》: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他研究杂交水稻50多年,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袁隆平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悉心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百废待兴,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而被破格录取。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77年是中国结束十年文革动乱后的第一年,经济萧条,百废待兴;人际关系紧张,人们工作不积极,党的权威被削弱,物资供应匮乏又致怨声载道。1977年12月,《北京日报》发表这篇文章,宣传张秉贵的先进事迹,号召人们向张秉贵学习。(3)《“探界者”钟扬》:2018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已经去世的钟扬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立心天地厚——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3.积累常识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通讯的五大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1.《喜看稻菽千重浪》:文章用小标题把内容分成四个部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介绍科学家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进一步选育“超级稻”的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展现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光辉形象。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介绍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的先进事迹。建国初期,张秉贵被北京百货大楼破格招聘为营业员,他服务热情,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还注意研究顾客的不同爱好和购买动机,揣摩他们的心理,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着每一位顾客的心,也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3.《“探界者”钟扬》:文章采用小标题形式,从“少年英雄”、“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到“生命延续”,按照时间顺序,记述钟扬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他勤奋钻研,锐意进取,在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有较长期的积累和独创性成果。钟扬教授在交叉学科领域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培育了许多学科专业人才,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嘉奖;情系社会生态,坚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把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和上海海滨,为国家与社会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文本深究细研1.《喜看稻菽千重浪》喜看稻菽千重浪曾记否,到中流击水——饥荒年代发现杂交稻菽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开创水稻研究新纪元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杂交水稻高产又优质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引领世界绿色革命热爱科研勇于探索尊重事实志向高远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热心服务顾客帮女顾客哄孩子让赶车的人先买耐心对发火的人细心帮人选糕点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刻苦钻研业务熟悉商品知识工作全力以赴受到众人尊敬赞扬3.《“探界者”钟扬》“探界者”钟扬“英雄”少年——聪明智慧、雷厉风行种子达人——冒险收集、造福苍生科学队长——传播科学、乐于育人“接盘”导师——责任担当、关爱学生生命延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标题是文章的精华和灵魂所在,“题好一半文”说的就是标题对于文章成功的重要性。结合全文内容,请分析三篇文章标题的妙处。[答案](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正题,引用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到韶山》中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副题,点明所报道的人物。(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采用比喻,以“一团火”比喻张秉贵对待顾客和工作的态度,他热情服务顾客、努力钻研业务,他发出的光和热让大家感到温暖。题目是对文章主旨的高度概括。(3)《“探界者”钟扬》:“探界者”本来是一种新型汽车的名字,用在这里喻钟扬努力探索自己生命的边界,追求生命的高度和广度,赞扬钟扬在青藏高原艰难跋涉16年,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2.人物通讯要深入挖掘典型事件以表现人物精神,并在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热爱劳动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心有一团火课件 新人教版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0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