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5课苏轼词两首苏轼诗词名句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晨读在线·含英咀华名句集锦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隽语荟萃虽然你多次被贬,但是,你坚韧、乐观的人生态度却毫不动摇。你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你的一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我们的人生。面对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滔滔江水,你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时光和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你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你毫不畏惧,不向自然低头,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诗海撷英【赏析】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虽被贬任黄州,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古人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而作者此刻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人生之“再少”的遐想,并在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新知导学·基础梳理走近作者资料助读苏轼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赤壁赋》《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他注重提携后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为其门下。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于是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背景简介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为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曾两次到此游览,写下了两篇游记和这首词。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1.苏轼——集诗、词、散文、书画于一身的大家诗歌方面:现存诗27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赠刘景文》等。词方面:词属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词有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等等。奔放热情,豪迈旷达。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相关知识散文方面:其文明快犀利、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2.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与婉约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作品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显得豪放、大气。婉约派以李清照、柳永、周邦彦为代表。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3.关于赤壁赤壁有文赤壁和武赤壁两处。其中文赤壁在湖北省黄冈市境内,因苏轼《赤壁赋》而得名。武赤壁在湖北省赤壁市境内,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此。湖北省赤壁市境内赤壁旅游区由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三山组成。赤壁山的西南临江处,岩斜亘300余米,怪石嶙峋,汹涌的江水直扑断崖,卷起千堆雪,声如巨雷。文人骚客来此凭吊者,自古不绝,故留下众多书法。据说赤壁火攻时,周瑜站在矶头指挥,忽见冲天火光把断崖照耀得彤红一片,不觉豪兴大发,当场写下这两个楷书大字,令人刻石纪念。此传说虽不可靠,但它揭示了“赤壁”命名的由来。“赤壁”二字的近旁,还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孙权和周瑜的画像石刻,它们与书法石,交相辉映,可谓书画并茂。南屏山顶的拜风台,传为诸葛亮祭东风时的七星台遗址,后殿中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坐像,极其传神,颇引人注目。金鸾山腰的凤雏庵,相传庞统曾隐居于此。原庵早废,今庵乃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建,青砖黑瓦,古朴典雅。庵内主室所供奉的庞统塑像,庄严刚毅,有凛然不可侵犯的气概。庵四面苍苔布绿,曲径藏幽,古树垂荫,百鸟飞鸣,真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赤壁山顶的翼江亭,传为诸葛亮、周瑜在赤壁之战时观望曹营的遗址。亭乃后人所建,碧瓦飞檐,六角攒尖,与传说中黄盖献苦肉计的遗址,即中峰望亭遥遥相望,交互映衬。此亭四周山花烂漫,芳草萋萋,景色十分迷人。在亭俯瞰长江,可令人故国神游,想见当年赤壁鏖战时“樯橹灰飞烟灭”的情景。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由赤壁市出发,乘汽车可直达赤壁遗址,交通极为方便。基础整合1.字音辨识浪淘.尽()纶.巾()千堆.雪()樯橹..()()公瑾.()酹.()遂.晴()吟啸..()()何妨.()料峭.()蓑.衣()萧瑟..()()卷()卷.起()书卷.纶()纶.巾()腈纶.还()还.酹()一日还.()还.走答案táoɡuānduīqiánɡlǔjǐnlèisuìyínxiàofánɡqiàosuōxiāosèjuǎnjuànɡuānlúnháihuánxuán2.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答案尊樽酒杯3.一词多义(1)故故.垒西边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已而遂晴,故.作此(2)去大江东去.胡马窥江去.后除残去.秽去.门十里以为界(3)发早生华发.引而不发.六军不发.无奈何雄姿英发.猛将必发.无奈何发.仓囷而赐贫穷春心莫共花争发.(4)且何妨吟啸且.徐行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5)独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鳏寡孤独.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6)却山头斜照却.相迎却.与小姑别却.话巴山夜雨时答案(1)形容词,古时的名词,缘故副词,故意副词,仍旧连词,因此(2)动词,流动词,离开,离去动词,去除动词,距,距离(3)名词,音fà,头发动词,把箭射出去动词,出发形容词,勃发动词,兴起,产生动词,打开动词,开花(4)连词,并且,而且连词,况且连词,尚且副词,将要,将近(5)副词,单独,独自年老没有儿子的人副词,只,仅仅(6)连词,表转折退出来副词,还,再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东(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3)名词作动词骑马(4)形容词作动词(天)放晴4.词类活用(1)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2)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_________(3)竹杖芒鞋轻胜马.()_______________(4)已而遂晴.()______________5.古今异义(1)大江东去古义:________今义:大的河流(2)千古风流人物古义:________今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④轻浮放荡(3)回首向来萧瑟处古义:________今义:从来,一向答案(1)长江(2)杰出的(3)刚才6.名篇名句(1)苏轼在《定风波》中以自然界的风雨喻人生的风雨,表明自己对各种打击能处变不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的《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不惧风雨,潇洒徐行,表现了其倔强的性格和旷达的胸怀。(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传神地再现了周瑜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潇洒风姿。(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答案(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文本探究·核心突破整体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通过描写长江和赤壁的雄伟景色,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下片通过集中缅怀周瑜,抒发了词人自己期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词景、史、情浑然一体,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豪放激情。《定风波》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境,表现出词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主旨概要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了怎样的赤壁景色?有什么作用?品味探究明确此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峻。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飞溅、狂澜奔腾起伏的景象,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之情。同时便于引出下文的英雄故事与英雄人物,便于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之情。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周瑜的“笑”;“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苏轼的“笑”,这两个“笑”字蕴含哪些深意?谈谈你的看法。明确(1)词中的第一“笑”出现在词人凭古咏史的狂想之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此刻的苏轼完全沉醉在周公瑾轻摇羽扇,谈笑风生间,令曹操80万大军溃逃覆灭的酣畅淋漓中。这一笑,表面上是突出周郎成竹在胸、傲然取胜的神态,实则表达的是词人对前世英雄得君王信任,建不朽之功业的羡慕,又潜隐自己壮志难酬的孤独与失意。(2)周瑜能在谈笑间大败曹军,固然与他的聪明才智有关,但还包含着深层因素,即东吴孙权对周瑜诚信无忌的全权任用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相比之下,词人也是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词人艺术地再现深层因素表明自己的心理是:渴望得到君王的信任,能像周瑜那样大展宏图,建功立业。(3)少了君王诚信,东坡就断了实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0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