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唐]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赏析】诗发端即不凡,苍劲中蕴有一股抑郁之气。诗人感叹古代“老莱衣”这样的美谈,然而在他那个时候,干戈遍地,已经很难找到。这就从侧面扣住题意“觐省”,并且点出背景。颔联,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突破“不见老莱衣”这种天伦之情的范围,而着眼于整个时代。这两句紧承“万事非”而来,进一步点明了题意。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骨肉同胞的怀念。颈联,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尾联,余音袅袅,耐人咀嚼。这两句是说,分手不宜过多伤感,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对句则依然对未来不抱希望。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诗人笔力苍劲,诗歌伸缩自如,包容国难民忧、个人遭际、离情别绪于其中,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1.汉语方言的形成北京人、广州人、上海人、长沙人、厦门人说的都是汉语,但是彼此说的汉语并不完全相同,甚至相互听不懂。这种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就叫作“地域方言”,简称“方言”。方言是受社会分化和语言内部发展演变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语言自产生之初起,语音、词汇、语法等组成部分就处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之中,这些发展演变总是开始于某一人群,然后借助言语交际向四方扩散。原先在一起生活后来又分开居住的不同人群,如果彼此活动和居住的地点越来越分散,相距越来越遥远,互相之间的交往也就会越来越少,原本统一的社会就会逐渐发生分化,在地域上形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地区之间的言语交际频率很低,一个地区内语言发展演变也就难以借助言语交际的力量扩散到其他地区,各地区原本相同的语言,共同点就会不断减少,不同点就会不断增多,时间一长,不同地区的语言就会各自形成一系列自己的特点,不同的方言也就形成了。2.汉语方言的差异方言之间一定有差别,像北京话和广州话、北京话和上海话之间的差别都是极其明显的。但是究竟要有多大的差别才可以算是不同的方言?对此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汉语北方方言的分布地域很广,约占全国汉语地区的四分之三。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地域内,不同地区的人所说的话并不完全一样,北京人和陕西人说话不一样,陕西人和四川人说话也不一样,四川人和南京人说话又不一样,因此在北方方言的内部又可以分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区,“华北方言”内部又可以分出“河北话”“东北话”“山东话”“胶东话”“河南话”和“淮北话”六个土语群。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主要就是根据不同的语音特点来确定的。比如在声母方面,吴方言和部分湘方言中有浊塞音、浊塞擦音,其他方言一般只有清塞音和清塞擦音。在韵母方面,北方方言和吴方言都没有以辅音[-p/-t/-k/-m]收尾的韵母,粤方言和客家方言里却有这类韵母。在声调方面,北方方言声调较少,基本没有入声,其他方言的声调则大都在六个或六个以上,并且大都有入声。方言间在词汇和词义上也会有一些差异。这首先表现在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方言里可能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北京话说“月亮”,广州话说“月光”;北京话说“家具”,广州话说“家私”;北京话的“说”,广州话为“讲”,南昌为“话”,湖南双峰话为“曰”;等等。方言词里还有一些是借自外族语的异源词,例如东北官话从满语借来“埋汰(肮脏)”,从俄语借来“裂巴(面包)”;上海话从英语借来“沙发,派司(通行证)”,广州话从英语借来“波(球)、恤衫(衬衫)、菲林(胶卷)”;等等。其次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方言里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苏州话的“馒头”,既指馒头,又指包子;长沙话的“蚊子”,既指蚊子,又指苍蝇;广州话的“房”指的是屋子,“屋”指的才是房间。方言间在语法上的差别相对来说要比在语音、词汇上的差别小一些。不过方言之间的语法差别会表现在语法的各个方面,而且差别是各式各样的。如北京话人称代词单复数要靠加不加助词“们”来区别:我/我们,你/你们,他/他们;但在陕西商县话里,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却可以依靠声调变化来区别。现代汉语各方言里的名词都可以跟量词结合,但哪些名词能跟哪些量词结合在一起,不同的方言却可能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北京话说“一把刀”,广州话却说“一张刀”,潮州话说“一支刀”;北京话说“一棵树”,广州话却说“一坡树”,厦门话说“一丛树”。在语序上,不同的方言也可能各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比如北京话说“再等一下”,广东客家话却说“等一下添”(“添”相当于“再”);北京话说“给我一本书”,吴方言却说“给本书我”;等等。1.什么是普通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即标准汉语。普通话是中国不同民族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通用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2.什么是方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3.中国有哪些方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根据方言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些重要差异,现代汉语分成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1.普通话也是一种方言吗?它与方言有何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全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从某种意义上说,普通话也是一种特殊的方言,也就是说,汉语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方言来体现的。但普通话又不同于方言,它是由一种最具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权威方言。2.普通话与粤语有怎样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语音上:普通话中“一”在粤语中读ya(声调略)。读音差别较大的还有很多,如“手(sou)、使(si)、阶(gai)、你(nei)、弃(hei)、限(han)、疚(gou)、心(seng)”。(2)词汇上:表情达意的词汇略有不同,如歌词中“修饰”相当于普通话中“形容”的意思,“带出”相当于普通话中“带着”的意思,“送赠”相当于普通话中“奉献”的意思。(3)语法上:量词的使用。普通话中“手”一般用“双”来修饰,粤语中“手”一般用“对”来修饰。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指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做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透视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这一考点明确要求包含“理解与现代汉语不用的句式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指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现象。真题典例(201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他们)于是说贾谊的坏话:“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句子时,应结合语境,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注意运用“留”(保留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名等)、“删”(删去不译的虚词)、“补”(补出省略的成分)、“换”(现代双音节词替换单个的单音节词)、“调”(调整句序,使句子通顺)等翻译方法。【参考译文】贾生名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宠幸喜爱。孝文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以前还和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向孝文皇帝推荐贾谊,)说贾谊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孝文皇帝就征召贾谊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诏令交下来讨论,各位老先生们都不能说出什么,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们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孝文帝非常喜欢他,破格提拔他,一年之内(贾谊就)升任到太中大夫。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到孝文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国家和平融洽,应该修正历法,改变服饰的颜色,制订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他详细起草上述各项仪式法度的草案,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皇帝刚刚即位,多谦让,没来得及实行。但后来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都必须到封地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议的。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恨他,于是说贾谊的坏话:“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此后,皇帝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就派他去担任长沙王太傅。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博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皇帝召见。当时孝文帝正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里(接见贾谊)。孝文帝因为有惑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时)移动座席向前靠拢。听完之后,(孝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现在看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3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课件 新人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1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