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3.8 拿来主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妙语雅思◇书香文蕴◇真正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读来总是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感到增添了某种向上的力量。阅读时不妨从文章结构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把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对这些文章,如果能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或阐发,那我们也就接近或进入了更高的境界。◇学法指津◇1.读《拿来主义》一文,可从理解作者的思路入手,在理清思路的同时,抓住文章的论点。同时要注意抓住杂文形象说理的特点。一是文章以小见大,就近取譬;二是运用对比和反衬;三是卓越的讽刺和幽默。另外还要联系时代背景,注重“知人论世”。2.《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是用西方思维方式——弗洛伊德式心理分析行文的,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采取分析语句难点、理解关键句等方式,然后再整体理解课文。同时可以借助自己的生活经历、自己理解的父母的爱理解文章反映的思想感情。3.《短文三篇》可参照上一条学习,重在领悟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画解文意◇《拿来主义》盲目排斥与全盘接受都是极端的。学会选择就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明智的选择胜于盲目的执着。选择,并且为我所用,然后再有所创新、创造。人生亦是如此,学会选择与放弃,学会借助外力壮大自己,才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画解文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世上有一种爱是永远不会消逝的,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有丝毫的改变,也不会如爱情般起起伏伏;它像涓涓的溪流缓缓地流过我们的全身,流淌于我们的心间。这是一种伟大、无私、高尚的爱——父母之爱。◇画解文意◇《短文三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它不像一个普通的动物,它是一个能坚守“信条”的动物。我们要用“思想”的智慧给自己增添华丽的衣裳,要用“信念”的力量为自己书写精神的华章。第8课拿来主义喜欢“拿来”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拿来”是虚心学习外民族的长处,为我所用。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拿来”,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拿来”,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拿来”,只会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少深厚的内涵。因此,学会“拿来”才不自满,才不孤独,才开眼界,才见学问;学会“拿来”才善于思考,富于创意,从容冷静,虚怀若谷,这个民族才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精诵读·晨风吟咏[国学经典]先贤语录: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论语·先进》古文今译:子路派子羔到费地担任行政总管。孔子说:“你这是害了人家的儿子。”子路说:“那里有人民,有土地,何必要死读书才出去做事呢?”孔子说:“这就是我之所以讨厌那些巧嘴利舌的人的原因。”知行启迪:子路算得上是“读书无用论”最早的主张者了,现在应该有很多学生认同子路的说法吧。但是“有民人焉,有社稷焉”,就不用读书了吗?赵普,做过宋太祖的宰相,他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非常有名,但当时就有很多人进谏说他不学无术。宋太祖当上皇帝的第四年,想改个年号,提出要求,要找一个意义深远并且前朝从来没有用过的词做年号。赵普提议用“乾德”为年号。后来,宋太祖有一天看到一面铜镜,背面刻有“乾德四年铸”五个字,感到很奇怪,就问赵普这是怎么回事,现在只是乾德三年而已啊。赵普端详了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找来了翰林学士窦仪来解释,窦仪看了看说:“这肯定是后蜀的镜子,前蜀王衍就曾用过‘乾德’这个年号。”宋太祖听后十分气愤,用毛笔涂了赵普一脸墨,感慨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啊!”不读书,不学习,认为读书无用,最终不免会闹出赵普之类的笑话。[诗词探幽]自题小像□鲁迅灵台①无计②逃神矢③,风雨如磐④暗故园。寄意寒星荃⑤不察⑥,我以我血荐⑦轩辕⑧。注释:①灵台:指心灵。②无计:无法。计,方法。③神矢:神奇的箭镞,借指新兴的革命力量。④磐:磐石,厚而重的石头。⑤荃:荃草,一种香草,这里指君王。⑥察:体察,垂察。⑦荐:献,进献(祭品)。⑧轩辕:黄帝。这里象征古老的中华大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赏析:此诗作于1903年。鲁迅到日本不久,在他所在的仙台医专江南班内,鲁迅第一个剪掉了象征民族压迫的辫子,拍照留念并作本诗。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怎么做也不能从心中割舍游子对风雨飘摇的黑暗笼罩的祖国故土的眷恋。虽然我的一片爱国之心不能得到理解,但我将把我的鲜血敬献给祖国,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我以我血荐轩辕”是这首小诗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升华,也是青年鲁迅鸿鹄之志的写照,更是鲁迅先生矢志不渝、毕生实践的人生格言。☆美文鉴读导读:许广平女士曾用一句很形象的诗来描绘鲁迅先生——“囚首垢面谈诗书”。这位伟大的作家、坚强的战士、思想界当之无愧的启蒙者和领导者,虽然囚首,虽然垢面,但他那崇高的精神、坚强的信念,却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令人敬仰;如同一股清冽的泉水,使人心灵得到涤荡。囚首垢面的鲁迅□纳兰泽芸有人说鲁迅是“一身补丁,一团漆黑,一头直竖”。补丁指的是他身上的衣裳打着补丁,漆黑是指他皮肤黑黑,直竖当然是指他的头发——鲁迅的一头“冲冠怒发”,无人不晓。你见过爱因斯坦头发顺顺的照片吗?似乎没有。那是因为他头发总是乱蓬蓬。他舍不得花时间梳一下头发。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让他获得崇高的荣誉,但他看得很淡,生活依然极其朴素。应邀访问比利时,国王派专车以最高礼节迎接,然而接到的是一个头发乱蓬蓬,拎着一个旧皮箱的老头。一个对全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却要求逝后将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发讣告,不建坟基,不立纪念碑,免除所有宗教仪式,免除鲜花和音乐。他的心,是一滴清水,无论外界如何烟霭迷蒙,清者自清①。如他所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②。就像鲁迅,对于物质的索求,他是那样的微薄——穿久了的蓝布夹袄破了,要给他换新的,他不肯,补补又穿在身上。虽然夜间熬夜写作,饭菜也只是一两样普通菜蔬。不大吃鱼,因为他认为鱼的细骨太多,吃起来太费时,时间浪费在这上面太可惜了。可是,对于精神方面,他却是“苛索无度”,几至“席不暇暖”。常常到凌晨二三时才可休息,而且常常是衣裳不脱就这样和衣倒下睡两三个小时,然后醒来抽根烟喝杯茶,继续写作。鲁迅的许多小说就是这样完成的,他认为写小说是不能断的,一断,人物的气就会接不上来。他头发长了可以不剪,衣服破了可以不换,但他把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书有点脏了,他会拂起自己的袖子就揩。朋友来了,别的什么都可以借,就是书不肯借,实在逼得狠了,就干脆将那本书送给朋友。唯一的“不正当”爱好是吸烟,但吸的多是用烟叶卷起的廉价烟,偶尔得到一些好烟,也要与朋友一起分享。即便如此,他也嫌烟头留得过长,有点可惜。后来用上了烟嘴,烟头短到不能再吸了才丢弃。鲁迅幼年丧父,靠母亲和姐姐给人洗衣度日月,所以物质上清苦点,于他已不算什么折磨,而要让这样一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人去忍受精神的贫乏与困苦,那是万万不可,他说,人生最苦痛的莫过于梦醒了无路可走。所以,他沿着他的梦想一路执着地走了下去。他哪里是天才,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上了,就像一幢巨大建筑,总是由零碎的一石一木累叠而起。德国哲学家西美尔说,货币只是一条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永远无法在桥上栖居。人最终能够安然栖居的,是自己的心灵。“囚首垢面谈诗书”,这是鲁迅的写照。可是,有诗可作,有书可读,就算囚首,就算垢面,又如何?虽然囚首,虽然垢面,但他们的心,仍是清水一滴。像爱因斯坦、鲁迅,像那些令人高山仰止的人。在愈显物质化的世界里,那滴清水中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令这滴水始终清凛,始终纯美,始终涤荡着后来者的心。③他山之石☆①学比喻画线句子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爱因斯坦心灵高尚,不受世俗名利的诱惑和干扰,永远保持纯净的本色。②学衬托第二段写爱因斯坦生活朴素,成就巨大,淡泊名利,与鲁迅先生极为相似。用爱因斯坦的形象衬托鲁迅先生的形象。③学结尾文章结尾,由赞扬鲁迅先生上升到赞扬所有像他一样拥有执着信念和精神追求的人,从而完成了主题的深化和情感的升华。心得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预习·翻转课堂[作者档案]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著作宏富,小说、杂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散文、散文诗成就也极其可观,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深远,在世界文苑中也占有重要地位。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的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著名散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优秀杂文。主要著作有杂文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等16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背景回放]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而国民党政府却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的反动文人打着“发扬国光”的幌子,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逆流,企图以此来抵制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甚至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遗产;当时左翼文艺队伍中也有人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为了打击敌人,澄清在对待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观点,鲁迅写了此文。[文化常识]杂文的特点1.迅速反映现实生活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或政治论文,要求能够迅速地反映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矛盾、斗争,以及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反响。鲁迅的那些“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的著名杂文,几乎都是为了配合当时的实际社会斗争需要而写的。2.短小犀利杂文不仅要求篇幅短小,还要求内容与表达犀利有力。这主要表现在旗帜鲜明、富有斗争性或论争性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杂文可以看作是匕首、投枪、解剖刀、清醒剂。3.幽默感和灵巧性杂文不只要求逻辑严密、论证深刻,它还要求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幽默感和举重若轻的灵巧性。谈天说地有哲理,嬉笑怒骂皆文章,这便是所说的“杂文味”的重要特点。既能从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事、平常话中开掘出深刻的道理,也善于运用反语、夸张、类比、比喻等手法,既夸张又真实地显示对象的可笑面目。4.议论形象化杂文中的形象描述往往借助典故、笑话、趣闻、传说等内容,通过打比方、作类比、说古道今、谈天说地等手法和议论挂钩,将形象作为说理的依据,或是“即物以明理”,使理趣和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时甚至完全融为一体。[语基存盘]一、读准字音1.单音字注音自诩.()残羹冷炙.()冠冕.()吝.啬()脑髓.()譬.如()蹩.进()玄.虚()2.多音字注音冠冠冕夺冠度大度忖度倘倘使倘佯孱孱头孱弱给补给给你钉碰钉子钉扣子二、写对字形kē头唠kēkē睡吝sè稼sè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3.8 拿来主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1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