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新课改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改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策略研究罗江县金山中学教科室李刚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是师资队伍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新课改顺利实施的关键。我校在新课改中注重培养教师,研究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的策略,通过实践,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教师特点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一定经验。总结起来,有以下一些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使教师全面深入地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在使用新教材之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首先对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如,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在现阶段历史条件下应该突出什么,优先考虑什么?为什么要重点对这几个方面加以改革?这几个方面的改革又应如何开展?具体地说,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有哪些变化?新教材有哪些创新之处?新课程、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理解这些方面的问题。承担新课程教学任务教师人手必备一套新教材及其课程标准,认真分析研究各科课程标准中相应的实施建议,要求教师们认真研读。通过学习,写出心得体会,并运用于指导工作实践。在思想上,教师要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面向学生",这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这些理念,只有通过教师在实践中的全面贯彻,才能得以落实。我们要求教师要注意领会改革意图,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力求全面。我们发现,刚开始的时候,有些教师对新教材的精神领会不深,感到不适应,总觉得自己以前积累的"教学经验"无法在新课程中施展,结果仍是穿新鞋,走老路,使新课程、新教材形同虚设。鉴于此种情况,我们组织各教研组、各科任教师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深刻理解教材,集思广益,使这一现象得以扭转。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资源,开展本土化教学。新课程强调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特别强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和科技新进展。如各科教材都大大增加或加强了与当今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尤其那些与当前学生生活、当今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尤其是那些最新的技术难题)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从而在宏观上进一步扩大了知识面,拓展了学习广度。新课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引出新内容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课程理念,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体落实。当然,各科新教材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从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启发。但是,每位教师所面对的班级都不一样,学生所处社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也都不同,我们要求教师要注意了解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尽可能地针对自己的学生选取生活和社会素材。如生物学科在学习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时,或学习各种代表性的绿色植物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特点,选取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系统或代表性的植物种类为范例,来对教材中的重要概念进行学习。教材中还设计了一些学习活动,目的也在引导教师开展本土化教学和校本教学。另外,我们要求教师从观念上抛弃学科中心的思想,务必明确: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不再是独立的哪个科学知识;教师所教、学生要学习的是存在于学生身边的那个世界,是存在于学生生活中、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那些知识,这是一个世界各地都不一样的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本土化的天地。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内容,如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现代社会中的科技新成就与新问题,如基因、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疯牛病等。语文新教材的选文更新力度也很大,五分之四的选文是新的,不仅强调文质兼美,强调名家名篇,而且进一步加强了时文的比例。从新教材注明的选文出处看,不少选自1999年和2000年新近出版的书籍中,选文内容和主题富有时代气息。政治教材的更新力度更大,七年级新设心理素质教育。这些新内容,对于许多教师也是陌生的,不少教学内容也只能是现炒现卖了。如果教学中学生出现疑问或不懂的地方,教师回应起来自然就觉得有困难了。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新教材中大量新内容的出现是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巨大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就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一杯水,至少要让自己成为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溪。教师要淡化学科角色,把学生视为接受教育的一个完整的人。在知识结构上走综合型人才、跨学科发展之路,在自己的弱势领域不断补充。新教材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要求教师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修养,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在课程综合化的思想指导下,各学科新教材必须注意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综合。如语文新教材中第四单元是"科学"单元,生物新教材第89页生物学与文学栏目是"寄予植物的情怀"等,整套教材强调大语文教育思想,强调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育和熏陶。许多学科的教材在语言上都下了大功夫,使文字更加优美、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许多引语更是像一首首散文诗,极富文采。各科教材在人文方面也都大为强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自己原来的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学习。例如,新教材中大都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有的提供了许多供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或素材,而不是仅把分析思考后得出的结论直接呈现在教材中,意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对于这些探究活动,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生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不代为探究,更不能以"讲授深究"代替"亲历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摸索和总结,针对不同的探究活动,进行不同的指导。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努力为学生发展个性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教师必须掌握并恰当运用多媒体网络新技术,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新教材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各科新教材大都提供了有关的网站,引导教师和学生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拓展学习渠道和领域。如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索月球奥秘"中就提供了三个有关的网站,这不仅大量提供由于课本篇幅所限而无法纳入的阅读材料和拓展学习,而且及时推出由于课程教材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所来不及更新和提供的最新材料。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新技术。我校由于开通了校内网络,利用接收中央电教馆卫星传输的教育资源,并建立了校内资源网站,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相应的操作培训,教师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2003年秋期,我校分别承担了"罗江县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的教学示范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罗江县新课程语文教学示范"活动,我校三名教师上示范课4节,均取得成功,受到上级领导和同事的好评。目前,我校教师基本上能独立上机查询教学资源,并利用资源进行授课。事实证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关照个别差异,在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给吃不饱的学生提供补充。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如果说我们原来的课程教材是班级里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的获得成功,学有困难的学生感觉吃力的话,新的课程教材则强调让大多数学生都成功。由此,刚开始也有教师有这样的担心:比方说我的班级中原来是30%的学生吃不了,10%的学生吃不饱,多数学生(60%)刚刚好;现在吃不了的学生大为减少,比如说只有不到5%,其余大多数学生(超过95%)都能获得成功,但这时班上吃不饱的学生就可能达到20%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出现了数量不小的学生感觉太容易,吃不饱。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首先,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减轻负担,删减那些超出多数学生接受能力的过于深难的内容,并从总体上控制必修课知识学习总量,这样做同时也是为了给探究和创造等实践活动创造机会。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学习必须具有适度的难度和挑战性,以防止"全面的肤浅性"或普遍的"学术平庸化"。从各科课程标准来看,我们认为,虽然有些学科是否删减或降低得太多仍存在争议,但多数学科的标准应该说还是比较适当的,从内容上看,有减也有增,有新也有旧,更新力度适当,并没有走极端。其次,由于新课程强调让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在学习总量和难度上毕竟比原来降低不少,因此产生比例更多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也是自然的。我校要求教师针对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各科新教材除遵照课程标准精心编写必学内容外,本身也编写了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的内容,这就利于因材施教。另外,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也可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如语文教师对语文特长生要求他们背诵更多的优秀诗词。布置作业时,提供一些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的思考题、探究题或小型研究项目等,就是很好的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评价模式。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纸笔测验中能够体现和反映的那些素质。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无论是试题设计的改革、评分标准的改革、评价指标的改革,还是评价模式的整体改革,最终都要依赖评价者素质的提高与观念的转变。至于如何对学生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这是我们学校目前正在进行研究的问题。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变是永恒的不变",这就要求教师是一个彻底的实践者。一次课程改革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很多问题也不是靠教育内部自身能够解决的,另有些问题需要我们耐心等到整个社会共同进步到一定阶段后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歇,进步的脚步永不止息。所以有人说,一切都在变,变是惟一的永恒,稳定性都只能是暂时的。甚至有些变化还没有来得及稳固下来就又被新的事物所代替。的确,我们正处于一个川流不息、变化不止、日新月异的社会。希求一劳永逸,一次到位,或者固守城池,惧怕变革,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我们认为,教师要在改革的大潮中搏击长空,做时代的弄潮儿,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反思,不断重建。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有个人论文的学术研究者不符合实际,但每一位成功的教师都必定是一位反思的实践者,一位积极进取、永远向前、敢于尝试、不断总结的行进者,而不是一位原地踏步的、机械重复的教书匠。我们要明确,新课程、新教材仍处于实验阶段,必定存在需要改进之处,教师在实验中要敢于对新课程、新教材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为新课程、新教材的不断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标题:新课改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