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静电场人教版物理(高中)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高二上)1课堂导入在日常生活中,你接触过“电”吗?你对“电”的感觉是什么?思考:人的头发为什么会散开?提示:点击画面播放视频电荷知识点1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泰勒斯就发现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16世纪,英王御医吉尔伯特在研究这类现象时首先根据希腊文(琥珀)创造了英语中的“electricity”(电)这个词什么是电荷?物体怎样带上电荷的呢?电荷知识点1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1)正电荷例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2)负电荷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2.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实验:验证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问题:摩擦起电本质原因是什么呢?提示:点击画面播放视频––––––––––––+–––––––––++++++++++++++++++++++++++++++++++++++++++++–––––––––––+–––––––––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知识点2起电方式【一、摩擦起电】起电方式知识点2【结论】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起电方式知识点2【二、感应起电】金属导电机理:金属内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每个正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移动。【结论】感应起电本质:提示:点击画面播放视频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作感应起电。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作静电感应。近异远同,等量异种验电器两金属箔片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工作原理:【实验验证】【三:接触起电】一个物体带电时,电荷之间会互相排斥。如果接触另一个导体电荷会转移到这个导体上,这种方式称为接触起电。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接触后,再分开+Q-Q-Q本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接触后,再分开-3Q+Q起电方式知识点2【典例1】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AB++AC【解题关键】张角减小说明有自由电子下移中和部分正电荷.【典例2】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A.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B.此时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C.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D.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解题指南】感应起电的规律是:近异远同,等量异种。BC三种起电方式对比总结:接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不带电导体在靠近带电体时,近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的现象等量的异种电荷相同金属球平分总电量等量的异种电荷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本质规律现象感应起电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方式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知识点3电荷守恒定律传统的表述: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不变。现在的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符号—Q(q)单位—库仑(C)2.元电荷:电子的电荷量(最小带电单元e=1.6×10-19C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3.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知识点4元电荷4.电子的比荷1911301.6101.7610/0.9110eeCCkgmkg【典例3】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测得玻璃棒的电荷量是6.4×10-9试估算从玻璃棒转移了多少个电子到丝绸上?-910196.410C4101.610CQne个解析:3课堂小结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1)摩擦起电(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3.电荷守恒定律两种表述4.元电荷191.6010Ce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专题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8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