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智障学生青春期不良行为教育策略研究
《智障学生青春期不良行为教育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发布:程彦苹时间:2011/10/1117:07:28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117讨论:0《智障学生青春期不良行为教育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石嘴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程彦苹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适应当前培智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二十一世纪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思想已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素质教育已经不是什么新名词。学校教育一切从整体出发,协调德、智、体、美诸要素之间内在的关系,不仅仅是从书本上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重视个性,开发智能,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种大趋势下,各地智障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渐渐注意到在同一蓝天下的这群“迟开的花朵”。于是智障儿童的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智障人士教育的政策法规。家长们也揭开面纱,把锁在家的智障儿童送入特殊学校读书。但特殊学校的智障学生不同于普通学校,学生入学的年龄普遍大,一年级就有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特殊教育教学的深入改革,智障教育对象已悄然改变,不再是国家规定的轻度弱智儿童,而是大都由中、重度弱智儿童组成。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发病原因是各不相同。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增设了难题。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原始性的性行为令班主任们望而生畏。我校青春期的智障学生伴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产生了好奇和恐惧心理,有的甚至不知所措,受自控能力的制约,呈现赤裸裸的、原始的性动机、性冲动,其突出变现是:(1)男女同学没有距离感:轻度智障学生稍微好点,中重度学生男女没有界限,随便拥抱,不避人。而且会随便说一些成人化的语言,比如:某某我爱你。我要和某某结婚。(2)缺乏羞耻感:多数女生月经来时,会把卫生巾拿在手上大声地告诉别人。智力障碍严重的智障女生会把沾有血迹的卫生巾在教室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就抽出来。有的男生会展示自己的生殖器或窥视异性的生殖器,而不害臊。尤其是先天愚型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智力都很低下,所以玩弄生殖器的情况很严重,总是利用下课上厕所的时间呆在厕所玩耍。(3)缺乏道德感:有的男女生会在公开场合毫不掩饰地当众拥抱、接吻、触摸异性的胸部、生殖器,而感到兴奋满足。有的男学生还会几人躲在厕所一起玩弄生殖器。有的年龄大点的男生还会对年轻老师产生好感,随便摸老师的手,动老师的头发等等。对青春的学生如何有效进行青春期健康指导和教育成为老师和家长们的迫切期待。2.智障学生生理年龄与他们的智力年龄、社会年龄和心理年龄有很大差异矛盾的需要实践证明,智障学生由于神经系统发生障碍或教育环境不良,缺乏必要的文化刺激,造成感觉和知觉速度比同龄正常人明显迟缓,心理年龄滞后实际年龄,社会阅历贫乏,产生一系列特点和缺陷,其主要表现为:(1)感觉迟钝;(2)视知觉速度慢、容量小、范围窄,缺乏感知的积极性,知觉不够分化,水平很低,知觉综合能力差、联系少;(3)记忆发展水平低,识记慢,保持不牢固,再现不正确,有意识记发展较差;(4)言语发生发展较晚,表达能力差,词汇贫乏,词语理解不深刻,语法结构上只会用简单句,发音不准,吐词不清;(5)思维能力差,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思维缺乏灵活性、刻板、缺乏批评和独立性;(6)情感不稳定,常带有病态性的情感,自我控制能力差,高级情感发展迟缓。所以对于进入青春期的智障学生,生理上已接近成人,性逐步趋于成熟。但心理上仍保留有儿童的某些特征:如贪玩、单纯、天真等。在这种幼稚心理的驱动下,会发生原始性性冲动。性心理和性冲动的产生有其自发性和必然性,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背上沉重的负担,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和把握。教师和家长要把握好这个阶段学生的特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看待自身,把握住人生的航向,不可铤而走险,铸成大错。3.培养和塑造智障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需要学生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品质之一。素质教育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智障学生受智力影响不可能树立远大理想,学习能力极差,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尚有益的兴趣爱好。极容易由着性子做事,表现出一些极端的心理问题,继而会在学习场所发生一些不堪入目的行为。所以,我们必须利用科学的学习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缓解性压力,冲淡性冲动,让它沉默,让位于学习生活。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快乐,尝试人性的魅力所在。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以性成熟为核心的生理方面的发展,使少年具有了与儿童明显不同的社会、心理特征。这些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在这个时期中,人从儿童向成人发展是可预测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或问题则不可预测。智障学生受智力落后的影响出现的问题更多,自私,偏执,赤裸裸的表白,赤裸裸的性行为……所有这些情况,如果不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那么智障学生那种微妙的生理上的要求与他们思想上的浅阅历和不稳定性交织在一起,必然会引起许多荒诞的事情。所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解决以下问题:1.解决传统青春期教育中出现问题教师一味的批评和采用“防、堵、禁”的教育方法。2.以往,我们的老师发现问题后很是紧张,感觉不可思议,总是通知家长做处理。通过研究使教师能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学生的智力年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对智障学生进行教育。3.通过研究增进家长的认识,使家庭成为智障学生学习性知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应成为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和主要的老师。4.探索教师和家长对智障学生进行青春期不良行为矫正的教育策略。(针对学生残疾程度的不同进行分层教育。)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预计的研究突破(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对智力落后者的态度和待遇的历史可分为十个阶段。分别是混乱状态、觉醒时期、尚未成熟的乐观时期、幻灭时期、警钟敲响时期、重新考虑时期、潮落潮张时期、转折点、注意的中心、从行动到反省。最早在西方社会,人们对于这些异常人的行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对待意见不一。有人认为他们是小丑,有人认为他们是恶魔,还有人认为他们是神的化身。不同的人对智力落后者抱有不同的态度和理解,八十年代出现了一些争论的问题。其中包括教育重度的智力落后者,轻度的智力落后者进入正常教育的一体化的努力,以及“安乐死”的生物伦理学问题。再往后,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各个国家逐步制定了法律条文,规定建立了救济院和教研所,以及现代化的学校,以便为“需要者”提供服务。因为为残疾人所能做的许多事情建立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所以今天在科学、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时期,为智力落后者带来了福音。各个国家重视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智力落后的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比较滞后。所以在研究智障学生青春期教育策略这一问题还不是很多。目前普遍认为重视智障青少年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青春期教育的内容应该主要为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健康教育;培智学校应该自己开发青春期教育教材;家庭开展青春期智障性教育。(二)本课题预计的研究突破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明白性具有肉体的、心理的、伦理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各个层面,把这些层面完整地结合起来表达的性才是健康的。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家长和老师找到正确引导智障学生度过青春期的最佳教育方法。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教育中确如其分地掌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三、智障学生青春期不良行为矫正策略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青春期是正常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智障人士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因为身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又因为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保持儿童似的依赖性。智障学生青春期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常见的就是倔强、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原始性性行为。他们也许经过长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反复的尝试、碰撞、回视,才会慢慢地走向成熟,重度智障学生可能永远也无法走向成熟。在这段时间里,需要老师和家长很大的耐心和开放的胸怀,静观他们的表演,适时、适度、适当的给予教育和矫正,这对于铸就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是非常重要的。1.从目前我校的教育现状来看,多数班主任对智障学生由于智力原因导致的青春期行为问题感到棘手或不知所措,尤其是智障学生对性行为的无知和原始性的性冲动。进行“智障学生青春期行为及教育对策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旦形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就“智障学生青春期行为及教育对策”这一话题而言,各地特殊教育学校都很关注,而且也很头疼,还缺乏系统而深层次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3.研究“智障学生青春期行为及教育对策”,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智障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智障学生的管理,推动智障教育的向前发展和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心理健康的学生必须具有健全的智力、健全的情绪和情感、健全的意志、健全的个性、健全的自我意识、健全的人际关系。而智障学生本身就存在智力落后,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进入青春期遇到的问题不能像大多数健全人那样文明正确的去处理。如果教师和家长又不能适时、适度、适当的去引导和教育,那么这些智障青少年将会扰乱家庭、社会、学校的正常秩序,造成负面影响。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唤起家长、老师对智障学生青春期教育工作的重视,针对不同程度学生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为进一步开展青春期智障学生德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遵循的原则(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积极心理教育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于2000年提出了积极心理教育模式,他认为教育应关注积极的层面,而不是消极的层面。所谓积极的心理教育,是指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体验,充分挖掘积极的心理因素的教育。积极的心理教育主张尽量满足人合理的、正当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追求健康、成功、快乐、幸福的主要动机。积极体验是积极教育的主要手段。依据以上理论,我认为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智障学生青春期教育,矫正他们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较为合适。各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相关的主题进行探究。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获取青春期相关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从而杜绝不良行为,促进自身健康发展。2.有效教育的理论有效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教育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育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育就是“以最佳的方法获取好的教育效果”,它不取决于学生获取的方式,而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二)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1.生理知识和性道德同步的原则先讲生理知识,不讲性原则,学生知道了性生理结构、机能及性冲动的生理依据,却不了解性行为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很可能无所顾忌地尝试。如果先讲性道德,光用法律条文吓唬学生,偏偏把生理知识隐瞒起来,则不能满足学生正当的求知心理,这种空洞的说教也不会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和约束。所以生理知识中的性科学和性文明、性知识和性道德要同时进入家庭同时进入学生的心田。传授性道德的内容,在亲子交谈过程中进行最为妥当。2.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要想杜绝学生青春期不良行为,家庭和学校必须开展青春期教育,在学校或家庭中开展青春期教育,要选择适宜的时段、合适的内容、恰当的方式。在男孩女孩青春萌动初期开始施教是最适宜的时段,内容应该限定在少男少女阶段需要的性知识和社会规范。所谓恰当,是指老师或家长要根据智障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生活的需要和个性特点来进行适当的教育。3.培养为主的原则。青春期教育也是培养教育,是培养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即不断向学生灌输积极因素,鼓励强化学生的好习惯,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的倾向,给学生打预防针
本文标题:智障学生青春期不良行为教育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