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有机战略观导言什么是战略?战略涉及什么?怎样与之相关?如何选择战略和进行战略管理?战略应该是怎样的?这些核心问题已经随着两大进展得到解释,这两大进展更多地是区别于认识论的差异,而不是年代顺序。第一次大的进展包括几个基于规律的独立的中层理论,主要是SCP(结构-行为-绩效),SSP(战略-结构-绩效)和RBV(资源基础论)。这些理论被用来解释战略和绩效的变化(如鲁梅尔特,1991)。战略本身已主要被视为一种姿态和规划,设计模型和SWOT分析模型(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安德鲁斯,1971;巴尔尼,1997)被分别作为战略管理和策略性选择所采用的主要模型。我们称这第一次进展为机械战略观。它提供的一套概念性、解释性以及说明性的模型,已被信奉牛顿学说的机械逻辑的人们统一为认识论的共同基础。对于战略研究、教育和实践的发展来说,机械战略观仍然非常重要。它建立了重要的结构、问题及其理论关系的中心地位,其说明性的导向表明该领域致力于帮助公司改善运作和绩效的承诺,并涉及到管理层所关心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机械战略观的概念、理论和模型在统一的假设下相互加强,并更好地促进了沟通、产出和观点的交流。然而,尽管机械战略观有很多的贡献和成就,它的原则还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其简单的假设更适用于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预见的世界或某领域初期的发展,但在所观察到的个体行为越来越复杂并不断变化的情形下,似乎就显得格格不入。因此,批评家们指责机械战略观是“静态的”(如Pettigrew,1997),“线性的”(如亨德森和米切尔,1997),“零碎的”(如申德尔,1994)。由于机械战略观存在其局限性,随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崭新思想的深入,战略领域得到了第二次大的发展:这就是有机战略观的产生和迅速传播。其重要的发展包括:对战略结构和执行的研究(如奎因,1980;明茨伯格和沃特斯,1985),进化的观点和过程模型(如纳尔逊和温特,1982;VandeVen,1992;巴尼特和伯杰尔曼,1996),对战略和其它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如泰勒尔,1989;亨德森和米切尔,1997),以及整合研究(如巴登-富勒和Stopford,1994)。这些研究的进展带来了对关键结构更为动态和兼容并蓄的看法,提出了战略结构的崭新观点,突出了战略过程的重要性,尤其是它们用更为复杂的因果关系的观点来代替单一的推理模型。而且,还将焦点从战略选择转移到战略变化,更多地认识到“软性”变量以及现实“棘手”的一面。总的来说,有机战略观的发展表明了机械战略观基础认识论假设的重要转变,包括时间、流程、以及模型内外的结合。首先,机械战略观对时间的概念是离散的或同步的,它不考虑历史的演变,而仅考虑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特定行为。因此,其结果就是一成不变,既没有注意到过去、未来、进程以及时间的落后、持续,也没有注意到新的实体的产生。相反,有机战略观采用的是不断探求现象变化的观点,也就是认同概念和关系是持续过程和重复序列的一部分,实体也是创造出来而不是特定的。其次,机械战略观有别于有机战略观还在于它对进程持定向思维,常常对事件和因果关系提出线性和有续的观点,强调行为的确定性原因(布尔茹瓦,1984),而很少注意到相互作用、反馈,和多重、相互、内生的影响。最后,尽管战略早期的概念强调整合的特性(如安德鲁斯,1971),机械战略观仍然将重点放在内部差异的特点上,认为解释性模型和说明性模型的构成比连接他们的关系更为完善和合理。相反,有机战略观更强调战略现象和概念的完整性(例如以问题为核心、多层次、相关性)。有机战略的组织认识假设对战略领域的促进有几个方面:第一,它考虑到了战略的复杂性和跨学科的性质。第二,它保持了连贯性的同时并没有拒绝低层次的机械概念,而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布丹,1956)。最后,现代公司和战略本身更关心的是变化、冲突和相互依赖,有机战略观的假设因此看起来接近这些需求。尽管如此,有机战略观的发展也只是部分地融入到战略领域的主流中,而且,该领域内,在盛行的分析和说明性模型与新概念和新观点之间的分歧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利用上述两种发展的相对优势,本文从组织的角度对战略的核心问题作了概述。作为有机战略观,这种新的角度的内在连贯性源自于对时间、流程和构成的组织认识假设。与机械战略观相对应,它提供了一套统一的概念上的、解释和说明性的因素,尤其是提出了目标和行为相适应的协调的战略概念。它建立了组织-环境-战略-绩效(OESP)模型——一体化理论结构,联系了各种中层理论,综合了机械观和有机观的观点。最后,它包含了战略管理过程的组织模型,从中强调了过程的反复和整合。有机战略观的这三部分内在兼容,它们代表了战略领域的连贯性和进步性,更适合当今越来越复杂、相互联系、不确定并不断变化的世界。有机战略观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战略领域作出了贡献:第一,通过组织主题的调整,有机战略观帮助更新了机械战略观的观点和模型,而且也没有放弃机械战略观的重要认识和贡献及其对说明性的关注。第二,有机战略观整合了不同的研究潮流,与之分享了其认识论的导向,并鼓励交叉运用概念性的、理论性的和分析性的模型。最后,除了更新和整合外,有机战略观还激发了新的概念和运用。另外,基于组织对时间、流程和结合的假设,一旦其从最初的贡献中分离出来,就可以在其它途径应用和按其它方式重新组合。我们将从描述机械战略观的观点开始,通过讨论有关研究的潮流发展,提出有机战略观的思想。本文着墨于在这两种发展的基础上为有机战略观奠定三个支柱的基础,最后,我们将总结新观点的贡献和其蕴含的意义,并提出未来的工作途径。机械战略观机械战略观包括战略的概念、相关的解释性模型和管理的框架,这三个要素基于共同的认识论假设。战略的概念在机械战略观中,战略主要被视为一种姿态——相对稳定的结构,在相互支持的组织元素如活动和组织结构,以及环境因素如顾客群中的一种配合或联盟。战略的两种主要姿态是定位(如差异化战略)和范围(如纵向一体化)(钱德勒,1962;鲁梅尔特,1974,1984;波特,1980,1991;沃纳费尔德,1984)。战略姿态已成为战略团队研究的传统核心(如库尔和申德尔,1988),多元化(如蒙格马利,1982),以及战略结构(如怀特,1986)。另外,起源于战略规划的早期的战略观点被视为理性的规划,目前仍然支配着战略领域的许多思想,例如行动是有目的、有预期的,战略则是按规划实行(明茨伯格,Ahlstrand和兰培尔,1998)。战略的解释性模型主流战略研究关注的两个焦点是解释公司绩效由什么决定和确定公司战略受什么影响。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有三个研究计划尤其具有影响力,结构-行为-绩效(SCP)模式(如贝恩,1956)和它派生的产业结构模型(波特,1980),它们将外在环境视为战略和绩效的关键决定因素,在SCP模型中,主要的因果关系从产业结构变量到公司行为(如战略),然后到公司和产业绩效。波特的模型保留了SCP的基本流程,然而,它利用了该模型来讨论针对改善公司绩效的战略(如定位策略),而不是关注产业。战略-结构-绩效(SSP)模式突出了对公司绩效而言与战略互补的因素的重要性,如组织结构。该模型源自于钱德勒(1962)对大型美国公司的发展的经典研究,它提出战略发展的不同是基于内部资源的积累和配置,以及与不同的内部结构安排相匹配,如功能性和多部门的组织结构。钱德勒的理论模型尤其暗示了战略和结构的匹配将带来更好的绩效。该主张引导了随后的许多研究(如Stopford和威尔斯,1972;鲁梅尔特,1974;法兰克,1976;迈尔斯和斯诺,1978),而且被列入对组织理论的可能性研究中(如加尔布雷恩和纳桑森,1978),还被结构理论家们延伸到其它组织过程(如米勒和Friesen,1978)。该研究提供了与战略、组织结构(和过程)以及绩效相关的因果关系模型。近来更被人接受的一个相关模型是资源基础论(RBV)。在钱德勒的研究出现之前,早期的资源基础论描绘了在公司成长中资源所承担的角色(彭罗斯,1959)。有人提出了该模型的几个更近期的变量(如沃纳费尔德,1984;蒂斯,皮萨诺和Shuen,1997),所有的这些变量反过来都强调影响战略和绩效的公司特有的内部属性,补充了SCP的外在观点。RBV认为某些资源特性,如不可仿性、独特性、适应性,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战略(如成本领先),并且有助于保持竞争优势(彭罗斯,1959;沃纳费尔德,1984;巴尔尼,1991;蒂斯等,1997)。总的来说,机械战略观的这些不同模型认为公司绩效受环境、公司战略和其它内部属性如资源和组织结构影响。战略本身则受公司内部属性和环境特征的影响。这个基本的因果模型描述了战略研究核心架构中的主要关系:组织资源、环境、战略、组织结构和绩效,也为相关的模型提供了战略管理和选择。战略管理和选择的设计学派设计模型的说明性框架,在实践和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的同时,又为不同因果模型的组合提供了隐性的方便(安德鲁斯,1971;波特,1980;巴尔尼,1997)。该框架描述了战略管理过程——公司战略的实际步骤和需要管理以维持或改善公司绩效的子过程。在标准设计模型中,战略管理通常包括两个主要的子过程:战略形成和战略执行。战略形成的子过程关注于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对公司、商业和职能级的战略选择。战略执行则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行政活动和组织结构及过程的设计(钱德勒,1962),以及将政策融入组织的社会结构(塞日尼克,1957:91-107)。通过回顾发现,每一个主要的研究计划都对设计模型作出了贡献。五力模型和与它相似的动态模型都起源于SCP,它们成为了分析外部环境的主要模型(波特,1980)。SSP为设计模型的形成-执行链结提供了理论基础。另外,关注于公司内部属性的RBV模型和公司工作流程的价值链模型,已经成为了分析设计模型内部(如组织)的标准工具(巴尔尼,1997)。SWOT模型常常用来指示设计模型的战略选择(如战略结构)部分。在该模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整体目标,战略需要将公司内部资源和独特竞争力与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相匹配(安德鲁斯,1997),所运用的决策原则是选择战略利用公司优势、弥补劣势、开拓机会、防范或消除威胁(巴尔尼,1997)。战略需要表现外部一致性即组织资源要与环境机会相匹配,以及内部的一致性即战略要和组织架构相协调。另外,战略需要符合管理者的价值和社会期望(安德鲁斯,1971;波特,1980)。上述提到的各种研究计划,都为这些不同的一致性要求提供了支持(如钱德勒,1962)。认识论的共同基础尽管在内容和重点上有所不同,机械战略观还是以严谨的方式回答了该领域的主要问题——战略的本质、关系,战略管理与战略选择的方式,并相互加强。将战略视为一种立场和姿态的观点暗示了战略选择主要是对静止结构的选择。此外,SCP所暗示的战略主要由行业环境决定的观点,类似于设计模型中相对忽视战略改变环境的看法(如Chid,1972)。最后,战略选择的SWOT模型其现在的特点是伴随着外部环境(如波特,1980)和内部资源(如巴尔尼,1991)的解释性模型。这种一致性主要源自于对时间、流程和联系的很大程度上隐含着的共同看法。在经营战略的研究开始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信奉牛顿学说的机械观和微观经济学应用,以及行为和经济学科主流观点的影响。时间的概念:离散在机械观的公司战略中,环境、公司资源、结构和工艺流程技术,常常被当作离散的种类或状态合并起来创造静止的效率(如规模经济)、组合和配置(如Galunic和Eisenhardt,1994)。战略管理被视为一次性形成和执行的单一选择,而不是连续的过程。人们预期战略制订的机制是固化的,因而忽视它的学习、历史和过程。战略形成和执行活动都浓缩在短短的时间内,因而其过程变得微不足道,对模型的部分选择常常导致对过去和后果不加考虑的一次性选择,而且新的选择和目前存在的选择的延
本文标题:有机战略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