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力 章末优化总结课件 教科版必修1
章末优化总结01核心素养规律归纳02热点素养分类聚焦章末过关检测规律总结归纳核心素养构建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的相互性、矢量性.2.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2)按效果分类:动力、阻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物理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规律总结归纳核心素养构建3.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方向:竖直向下.(3)大小:G=mg.(4)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科学思维:(1)力的图示和示意图(2)重力G=mg(3)胡克定律F=kx(4)滑动摩擦力f=μN规律总结归纳核心素养构建4.弹力(1)产生:物体直接接触;接触处产生了弹性形变.(2)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与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同.①在接触面上产生的弹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②绳产生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3)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4)胡克定律: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5)等效替代法、数形结合法(6)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正交分解法规律总结归纳核心素养构建5.摩擦力(1)静摩擦力①产生:物体接触且有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趋势.②方向:沿接触面的切面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③大小:0f≤f静max.(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物体接触且有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②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③大小:f=μN.科学探究:(1)确定薄板的重心、动摩擦因数的测定(2)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3)探究求合力的方法(4)作图法在力的分解中的应用规律总结归纳核心素养构建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等效关系.(2)遵循的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3)二力合力范围:|F1-F2|≤F≤F1+F2.科学态度与责任: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素养1物理观念——力、三种性质的力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基本概念的形成、提炼及升华[典例1](多选)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C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斜面体C有沿地面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D.将细绳剪断,若B物体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为零[解析]若绳对B的拉力恰好与B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则B与C间的摩擦力为零,A项错误;将B和C看成一个整体,则B和C受到细绳向右上方的拉力作用,故C有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B项错误,C项正确;将细绳剪断,若B物体依然静止在斜面上,利用整体法判断,B、C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其他外力作用,水平方向没有运动趋势,则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为零,D项正确.[答案]CD[方法技巧]弹力或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2)结合物体运动状态判断.(3)效果法.1.如图所示,斜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两物体间用一根细线连接,在细线的中点加一与斜面垂直的拉力F,使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物体的受力个数一定相同B.a、b两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相同C.a、b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D.当逐渐增大拉力F时,物体b先开始滑动解析:对a、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细线沿斜面向上的分量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量相等时,摩擦力为零,所以b可能只受3个力作用,而a物体必定受到摩擦力作用,肯定受4个力作用,故A错误;a、b两个物体,垂直于斜面方向受力都平衡,则有N+Tsinθ=mgcosα,解得N=mgcosα-Tsinθ,则a、b两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相同,故B正确;根据A项的分析可知,b的摩擦力可以为零,而a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故C错误;对a沿斜面方向有Tcosθ+mgsinα=fa,对b沿斜面方向有Tcosθ-mgsinα=fb,正压力相等,所以最大静摩擦力相等,则a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故a先滑动,故D错误.答案:B素养2科学思维——合成法及正交分解法在力合成与分解中的应用[典例2]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和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m2m1为多少?[解析]法一:正交分解法小球m2受重力和细线的拉力处于平衡状态,则由二力平衡条件得T=m2g.以小球m1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以N的方向为y轴,以垂直于N的方向为x轴建立坐标系.N与T的夹角为60°,m1g与y轴成30°角.在x轴方向上有m1gsin30°-Tsin60°=0解得m2m1=33.法二:合成法以小球m1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m1受到重力m1g、碗对小球的支持力N和细线的拉力T三力作用.则N与T的合力F=m1g根据几何关系可知m1g=2Tsin60°=3m2g,所以m2m1=33.[答案]33[规律总结](1)对于三力平衡问题,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这两个分力必定与另外两个力等大.(2)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则在任一方向上物体所受的合力都为零,如果把物体所受的各个力进行正交分解,则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还可以表示为:Fx合=0,Fy合=0.2.(多选)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N,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mgtanθB.F=mgtanθC.N=mgsinθD.N=mgtanθ解析:法一:力的合成法滑块受力如图甲,由平衡条件知mgF=tanθ,则F=mgtanθ,N=mgsinθ.法二:正交分解法将滑块受的力沿水平、竖直方向分解,如图乙所示,mg=Nsinθ,F=Ncosθ,联立解得F=mgtanθ,N=mgsinθ.答案:AC素养3科学探究——含弹簧(橡皮筋)的合力求解方法的探究[典例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测力计.(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弹力F/N0.501.001.502.002.503.003.50伸长量x/(10-2m)0.741.802.803.724.605.586.42用作图法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N,请在图乙中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的图示;(3)由图得到F合=________N.[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然后连成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1所示,直线的斜率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3.56.5×10-2N/m≈54N/m.(2)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10N(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以O为顶点,画出两绳套方向就是两拉力方向,再确定并画好力的标度,画出两拉力的图示,以两拉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合力F合.如图2所示.(3)根据图2可得F合=3.3N.[答案](1)54(±2内均可)(2)2.10(说明:有效数字位数正确,±0.02内均可)图见解析(3)3.3(说明:±0.2内均可)3.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甲图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N、F2=3.85N和F3=4.25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乙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丙图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a、F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解析:(1)作出力F1、F2和合力的图示如图所示;经测量可得合力大小为4.70N.(2)橡皮筋被拉伸到a和b时,根据平衡条件,因重物的重力一定,橡皮筋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一定,如图所示,则橡皮筋受的拉力T=Gcosθ,大小一定,故Fa=Fb.(3)由(2)可知橡皮筋的长度与受的拉力不是正比关系,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但受到的拉力与第1次相同,选项A错误,B正确;若两次被拉伸相同长度,第2次橡皮筋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由T=Gcosθ可知,第2次受的拉力较小,选项C错误;拉力越大时,橡皮筋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由题图可知,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选项D正确.答案:(1)图见解析(2)Fa=Fb(3)BD素养4科学态度与责任——摩擦力对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影响[典例4]如图所示为某新型夹砖机,它能用两支巨大的“手臂”将几吨砖夹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已知某夹砖机能夹起质量为m的砖,两支“手臂”对砖产生的最大压力为Fmax(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手臂”与砖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A.μ=mgFmaxB.μ=mg2FmaxC.μ=2mgFmaxD.μ=Fmaxmg[解析]夹砖机夹起砖时,两“手臂”对砖各有大小为mg2的摩擦力,又因为压力为Fmax,所以μ=fN=mg2Fmax=mg2Fmax,选项B正确.[答案]B4.(多选)自行车是很普及的代步工具,不论它的品牌如何,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上来看,它涉及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自行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处均刻有花纹,并且都使用动摩擦因数大的材料,增大了摩擦力B.车轴处经常涂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C.车轴处一般有滚珠,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D.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解析:自行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处均刻有花纹,并且都使用动摩擦因数大的材料,增大了摩擦力,选项A正确;车轴处经常涂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选项B正确;车轴处一般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选项C错误;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选项D正确.答案:ABD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力 章末优化总结课件 教科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81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