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
1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NewprojectsofeliminatingfloodsanddroughtsintheHuaiheRivervalley(彭泽云安师大科技处芜湖241000)摘要:淮河流域的主要灾害是涝灾和旱灾。取直淮河中游河道和开凿下游河湖分离、直通入海的河道,是解决淮河流域涝灾问题的唯一选择。在流域内增建水库的同时,从长江三峡水库调水,是解决淮河流域缺水问题的必然选择。关键词:淮河流域涝灾旱灾调水直通入海造陆淮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江河流域中洪涝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50多年来,国家治淮投资900多亿元,建成了一个包括上游5700多座水库,中游行蓄洪区42处,修建加固堤防5万多公里,开凿20多条大型人工河道分洪入江入海的防洪工程体系,使淮河流域抵御洪涝旱灾害的能力大为增强。但是,淮河流域的洪涝旱灾害远没有得到根治,在遇到大旱灾和大的洪涝灾害时,总是要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地制约了淮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例如,防洪工程面对1991年的大水,无法抵挡,造成大范围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成灾面积5954万亩,倒房186.7万间,死亡556人,直接经济损失282亿元。2003年淮河中下游又发生相当于1991年的洪水,造成涝灾3000多万亩,120多万人临时迁移,直接经济损失140多亿元。在欢呼科学调度抗洪胜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怎样解决涝灾问题。经分析,造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淮河下游的洪泽湖以13米多的高水位排洪,壅高了中上游的水位。2)淮河中游河道弯曲,排洪不畅,壅高了中上游的水位。3)流域山区水库的蓄洪能力有限,只能有限削峰,不能保证洪水不下山,加重了淮河排洪负担。面对造成淮河洪涝灾害的原因,治淮战略应是:上蓄下泄中取直。上蓄,就是淮河流域的山区增建水库,保证洪水不下山。下泄,下游开凿直通入海的以低水位泄洪的新河道。中取直,就是将淮河的中游河道切弯取直,使水畅其流。解决淮河流域的洪涝问题,关键点在于解决涝灾问题,解决涝灾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以低水位排洪。1950年以来,治淮一直解决不了洪涝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抓住这一关键点。如果1950年就抓住了以低水位排洪这一关键点,50多年来治淮投入的巨资大部分可以省下来。如果能彻底解决淮河流域(不包括沂沭泗流域,下同)的涝灾问题,洪灾问题自然随之捎带解决,届时,行蓄洪区全部都不需再设置,淮河主干及其支流河道的大堤大部分可以作废,不需再投入巨资做庄台住人。﹡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一、治淮新方案治淮新方案就是一句话:上蓄、下泄、中取直。上蓄,在流域内的山区和黄河上兴建18座大中型水库,实现洪水不下山,既可减轻洪水对淮河的压力,又保存了淡水资源。下泄,淮河下游开凿一条避开洪泽湖直通入海的新河道,使洪水可以畅泄。中取直,将淮河中游河道切弯取直,即淮河中游河道改道。同时,在淮北平原开凿2条东西向的河道,截取支流洪水直排入海。淮河流域属于资源性缺水区,这是淮河流域旱灾问题无法解决的根本原因。要彻底解决淮河流域的缺水问题,仅靠增修水库显然不行,必须从流域外调水。数省联动,开凿从长江取水的大中线南水北调运河是唯一可行的调水方案。由于12月--5月几乎不能从长江调水,只有依靠水库供水,所以流域内增建水库,是解决旱灾问题必不可少的工作。将淮河流域的旱灾问题与洪涝问题捆绑解决,可以相得益彰,大为减少淮河流域治理的费用。二、治淮新方案可行性分析1、解决洪涝灾害的方案可行性分析淮河流域的洪涝主要发生在淮河中游两岸地区和淮北平原地区。如果误认为这些涝灾地区的地面高程低,遭受涝灾不可避免,实在是战略性的认识错误,因为这些涝灾地区海拔并不低。淮河中游两岸的低洼区,其实是洼而不低,淮北平原易受涝灾的低洼区,更是洼而不低。以淮河中游上段的蒙洼地区(海拔22-25米)、中段的荆山湖地区(海拔16-17米)、下段的沫五淮澥地区(海拔15-17米)为例,将它们与长江流域的合肥市和荆北平原的海拔高程(合肥市到海约450公里,市区的高程是海拔12-14米;长江流域荆北平原到海距离约900公里,地面海拔高度为26-28米)比较,这3个地区的相对高程分别超过合肥和荆北地区9-11米和10-11米、6-7米和7米、7.5-9.5米和8.5-9.5米。相对于长江流域的荆北平原和合肥市,可以说这些低洼区的地面相当高。相比较之下,荆北平原更应该成为一个大湖,湖面1.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8个洪泽湖,可以蓄水1000亿立方米,为什么不干呢?洪泽湖的排洪水位高,是造成淮河流域涝灾问题的关键点,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降低洪泽湖排洪水位的方案不可行,如果将洪泽湖入海水道的排洪门坎降低3米,水面高程降为10米,那么洪泽湖就不存在了,因为洪泽湖的湖底高程为10-11米。洪泽湖是江苏省的重要水库,不能失去。所以,要开凿以低水位排洪的直通入海水道,必须避开洪泽湖,由此导出河湖分家的治淮新方案。设计淮河下游不经过洪泽湖的直通入海河道的路线是:从蚌埠以东的沫河口起,经古沛镇(南)、盱眙县城(北)、金湖县城(北)、界首镇(南)兴化县城(北)、东台县城(北)等地,直至东台河口的川水港入海。且称这条路线为沫川路线,开挖的河道且称为沫川入海水道。沫川入海水道正对着河口外3800多万亩的浅滩沙洲区,冲下的泥沙3可以在这里大量造陆,这个优越性至关重要。沫川入海水道长约312公里,设计河道开挖平均宽350米,平均挖深10米,开挖土石方量约12亿立方米,其中石方约2亿立方米。石方开采的市场价为每立方米6元,运输费按每立方米9元计算,石方开采及运输需费用约需30亿元。用土方中的0.5亿立方米建造两座长堤,每立方米土方费用按10元计算;余9.5亿立方米土方利用水流冲入大海,每立方米费用按2元计算,计需24亿元。土石方合计需开采费用54亿元。如果开采出的石方按平均每立方米15元出售,可以全部收回石方的开采费用。淮河中游河道弯曲,也是造成淮河流域涝灾问题的关键点。由于淮河中游河道太弯曲,小切弯取直没有意义,而中切弯取直基本利用不上淮河中游的现河道,等于是新开河道。既然是要新开河道,那就很适合采用大切弯取直的方案—淮河中游改道。对于淮河中游低洼地区来说,要解决自流排涝问题,需要淮河洪水位低。而淮河排洪需要采用高水位,因为采用高水位排洪,河道过水断面大、流速快,排洪量大,排洪效率高。解决排洪与排涝对水位的不同要求这一矛盾,可以采用主客水分流的办法解决。开凿的淮河中游新河道,截淮河上游下来的洪水(客水),以高水位下泄到下游。而本地产生的涝水(主水),则通过现淮河中游河道以低水位下排到下游。主客水分流,各行其道。淮河中游新开河道的路线是:在淮河的洪河口与王家坝之间建坝,截断淮河。新河道从洪河口处的盛郢起,经黄岗、颍上县(北)直到荆山口。盛荆新河从淮河北岸低洼地区的北沿通过。新河既下泄淮河上游的洪水,也截排其北面淮河支流的洪水,这些支流洪水不再通过淮河中游河道,盛荆新河实际成了新淮河的主河道,而从王家坝断开的现淮河中游河道实际成了新淮河的支流。从淮河上游下来的客水,以高水位通过盛荆新河下泄。而现淮河中游两岸的主水通过现淮河中游河道,以低水位下泄。盛荆分洪道长约170公里,设计堤间距350米,开挖宽度平均按250米计算,挖深平均按12米计算,开挖土方量约5亿立方米。用0.2亿立方米的土方建两条大坝,开挖及运输每立方米土方按10元计算;余4.8亿立方米的土方用水冲走,每立方米按2元计算。合计需费用11.6亿元。现淮河中游河道不在荆山口处与盛荆新河交汇,而是从马城镇处将淮河截断,向东通过蚌埠南面新开一条切弯取直河道,在凤阳县境内的临淮关处接入淮河。马临新河长40公里,土方量约1亿立方米,约需费用15亿元。为有利于淮河上游排洪,拟将盛荆新河起点盛郢处的最高洪水位降低到海拔28米,设计此时盛郢处流量为每秒1万立方米(过水断面4000平方米),结合淮河上游已建和新建水库的运作,即使发生1968年型的洪水,盛郢处的水位也不会超过海拔28米。当发生大洪水,盛郢处洪水位高程为28米,临淮关处的洪水位约为15米,可以满足淮河4中游两岸低洼区的排涝要求。届时,淮河中游两岸360万亩的行洪区、蓄洪区全部都不需要再设置,彻底解放。建水闸船闸渠化淮河,既可以保证在非洪水季节淮河少水期可以正常航运,又可以通过河道的下渗、侧渗,保持一定的地下水位。地下水位高,对于农作物生长和冬春季抽用地下水有利。在淮河直通入海河道的河口建闸,闸上水位3米,闸下任意(随海潮涨落)。第二闸设在大运河东的界首处,闸上水位9米,闸下水位3米。第三闸设在蚌埠处(已建,需改造),闸上水位16米,闸下水位9米。第四闸设在盛郢处,闸上水位26米,闸下水位16米,与王家坝闸相同。解决淮北地区的洪涝问题,拟采用高水高走,直接入海的方案解决。高处的水直接入海,河道短,河道纵比降大,水的流速快,相应河道断面可以小一些,工程量少一些,治理投资少一些。在淮北地区开凿两条东西向的供水兼顾排洪的河道,可以彻底解决淮北地区的洪涝灾害问题:1)开凿甘江河(叶县境内)至六塘河、灌河的供水兼顾排洪的运河,甘六运河中间经过临颍、太康、亳州、永城、濉溪、符离镇、灰古镇、尹集镇、大庄镇、仓集镇、泗阳县、响水县等地。甘六运河控制流域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包括大中线调水运河的控制区域。大中线调水运河从淮河流域西北部通过,控制淮河流域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设计流量每秒3000立方米。运河工程土方约5亿立方米,采用水流搬运,每立米按两元计算,需10亿元。大中线调水运河控制区域的洪水将通过大中线调水运河排入黄河,其余甘六运河控制流域的洪水由甘六运河直接下泄入海。2)开凿汝河(汝南县处)至界首县的运河,连通界洪新河(需拓宽)、新汴河至洪泽湖,通过洪泽湖入海水道入海。汝洪运河控制流域面积7.3万平方公里(包括甘六运河的控制面积),设计流量每秒2000立方米。工程约土方3.5亿立方米,需投资7亿元。甘六运河与汝洪运河之间的洪水由汝洪运河直接下泄入海。以上新开凿及连通的4条河道,工程土方量共计有26.5亿立方米,其中石方约3亿立方米,如仅采用机械开挖,需投资280亿元;如利用水力搬运,约需投资98亿元。2、解决淮河流域缺水问题的方案可行性分析解决淮河流域的缺水问题,主要依托两点:1、依托大中线调水运河的供水;2、依托流域内水库的供水。工程规划如下:1)大中线调水运河供水、输水方案规划大中线调水运河,起点长江三峡水库(设计最高取水位155米),终点在郑州附近的万滩入黄河(最高水位93米),沿途经宜昌县、粟溪镇、仙居、宜城、耿集(最高水位133米)、枣阳、唐河、方城、寨后(最高水位114.6米)、郏县、长葛等地,长约6205公里。其中从起点到耿集长220公里,设计这一段河道的过水断面为250×20平方米;从耿集至寨后长184公里,过水断面为4500—4000平方米;从寨后至黄河长216公里,过水断面为3500平方米。河道纵比降均为1:10000。选择从宜城过汉江,比从襄樊市、太平店镇、老河口市、丹江口市这四处过汉江的方案优越,并且投资省。大中线调水运河工程,土方量约43亿立方米,其中石方约19亿立方米,计需投资585亿元。桥闸搬迁等费用按200亿元计算,共计约需800亿元。大中线调水运河起点流量每秒10000立方米,入黄流量每秒6000立方米,通过开凿的干线供水运河及黄河,向淮河流域供水约每秒4000立方米。相应淮河流域承担开凿大中线调水运河的费用为320亿元。大中线调水运河向淮河流域供水的3条干线河道的路线为:①淮北线。从大中线调水运河的寨后处向辛店水库(甘江河,叶县境内,待建)分水,然后利用甘六运河,向淮北地区供水,计划供水量每秒1500立方米。②淮河线。从大中线调水运河的大河屯处向淮河的出山口水库(待建)分水,大出运河长约75公里,土石方量约1.3亿立方米,开挖费用约需20亿元。大出运河的正常供水量每秒1000立方米。在出山口水库以下的明港镇再建一个水库(坝高20米),然后开凿从明港水库到臻头河官庄处的连接河道,明臻运河长
本文标题: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8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