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江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
江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储东涛教授课程前言第一章经济结构理论与经济结构演变规律本章概述第一节经典经济结构理论(上)经典经济结构理论(下)第二节前沿经济结构理论(上)前沿经济结构理论(下)第三节两种经济结构理论之比较第四节经济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第二章江苏结构现状及其特征判断本章概述第一节江苏经济结构指标的统计分析第二节江苏经济结构变化的特征判断第三章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本章概述第一节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本质第二节江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策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而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同时,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七大给予了经济结构调整高度的重视。如今,研究江苏经济结构的调整,一定要以17大报告为指导,同时结合江苏的实际。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三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经济结构理论与经济结构演变规律,这一章主要是理论的学习。第二章,江苏结构现状及其特征判断,这一章我们主要联系江苏的实际进行分析。第三章,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这一章主要联系江苏的实际,强调如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一章经济结构理论与经济结构演变规律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将了解以下内容:1.经典经济结构理论2.前沿经济结构理论3.两种经济结构理论之比较4.经济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第一节经典经济结构理论1857年-1859年,马克思确立了经济结构理论。如今,我们将马克思的经济结构理论称之为经典经济结构理论。在这一节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马克思对经济结构的经典表述”、“经典经济结构的具体内容”、“经典经济结构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对经济结构的经典表述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提出了他对经济结构的看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从马克思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判断出,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那什么叫生产关系呢?所谓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一定的相互关系。过去我们往往强调物质资料的生产,如今,我们不仅仅强调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且强调精神产品的生产。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这就叫生产关系。马克思将生产关系动态地看作四个环节: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分配过程、消费过程。这是一种动态的、纵切面的分析方法。经济结构就是生产关系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分配过程、消费过程的总和。斯大林也曾对生产关系进行定义。斯大林将生产关系分为三个方面:(1)生产资料的所有者(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3)产品的分配形式斯大林对生产关系的解释有重大贡献,也有明显的缺陷。他的重大贡献在于,把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看作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发展。明显的缺陷是他把生产关系分为三个方面。他强调了产品的分配形式,但对生产流通、消费基本无涉及。斯大林对生产关系的分析是静态的、横断面的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对经济结构也有一次经典论述:“生产的承担者对自然的关系以及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他们借以进行生产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就是从社会经济结构方面来看社会的”。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马克思的落脚点是社会,切入点是社会经济结构。他从社会经济结构这个角度来定义什么叫社会。什么叫社会呢?社会就是生产的承担者,对自然的关系。所谓生产的承担者就是生产者或者劳动者。生产者或劳动者与自然的关系就是生产力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不仅仅是生产力,不仅仅是生产关系,而是劳动者生产者借以进行生产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就是社会。马克思经典经济结构理论认为什么是经济结构呢?综上所述,经济结构就是生产力结构与生产关系结构的对立统一,两者缺一不可。2.经典经济结构的具体内容现在我们用表格来阐述马克思经典经济结构的具体内容。马克思所定义的经济结构是广义的经济结构,包括生产关系结构和生产力结构。生产关系结构即社会经济结构,其中包括五大结构,具体来说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生产结构、分配结构、流通结构、消费结构。生产力结构即国民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城乡经济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等等。生产力结构还包括很多结构。例如交通结构、能源结构等等交通结构又能分为航运、航空、桥梁、隧道、管道、铁路等。能源结构也能被细分成很多细小的部分。因此,我们要拓宽对经济结构的认识。3.经济结构的科学内涵经过前面两点的学习,我们知道广义经济结构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产关系结构,主要是所有制结构,人们通常又称之为社会经济结构;另一个是生产力结构,人们通常又称之为国民经济结构。什么是经济结构呢?通过对马克思著作的学习,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经济活动中社会经济各种成份、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以及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各个方面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在经济结构的概念中,我们提到了各种经济成分。在这里我们还有必要探讨一下,我国究竟有多少种经济成分。党的16大报告,党的17大报告,都指出了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至少有9种经济成分:国有企业、集体经济、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合作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商投资经济、基金所有制经济。例如科技研究基金,教育投资基金等等。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成分的确达到了多元化。当然经济结构还可以按部门分:例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等。在这些行业中,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江苏省国民经济大的行业是39个,主要指工业方面,当然也包括农业和建筑业。如何理解经济结构概念中“再生产”这三个字呢?我们每年都在进行生产。今年相对于去年,那就是再生产。明年相对于今年,那也是再生产。再生产可以是简单再生产,也可以是扩大再生产。当然,我们追求的是扩大再生产,年年有所增长,我们不追求太高的增长速度,但是我们不能没有速度。社会生产再生产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以上,我们主要介绍了:马克思对经济结构的经典表述经济结构的具体内容经济结构的科学内涵第二节前沿经济结构理论我们不仅要了解经典经济结构理论,而且还要学习前沿经济结构理论。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1986年形成了经济结构理论。我们把以钱纳里的理论为代表的经济结构理论称为前沿经济结构理论。首先来了解一下钱纳里的主要经历和主要著作。钱纳里曾经担任过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副教授、教授,美国国际开发署副署长、世界银行副行长等职,1965年起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1959年与克拉克合著《产业联系经济学》1969年完成《工业化进程》、1971年完成《发展计划研究》、1974年完成《伴随增长的再分配:政策探讨》、1975与赛尔奎因合著《发展型式,1950-1970》1979年《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1986年与鲁宾逊,赛尔奎因等人合著《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本课重点讲的是《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这本著作的观点。《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是钱纳里的一部力作。在这部力作中,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经济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就是“从一个相对固定的结构向另一个结构的多维过渡。”这是当代最先进、最前沿的经济结构理论。钱纳里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这本书中主要有哪些观点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六点:★经济结构及其转变的含义★经济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济结构转变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工业化的阶段划分★工业化的三种主要型式★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慎重选择首先,了解一下经济结构及其转变的含义。钱纳里认为:“经济结构可以被定义为不同部门中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及使用。”从钱纳里对经济结构的定义来看,他的论断比较浅显。钱纳里只是对经济现象进行了描述,没有揭示出经济结构实质性的内涵。例如: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在工业部门是如何分配的?在农业部门使用了多少劳动力,消耗了多少自然资源?这些都是钱纳里的经济结构定义没有涉及到的。虽然钱纳里对经济结构的论述没有马克思那么深刻,但是钱纳里对结构转变这个范畴的阐述是相当精彩的。钱纳里认为结构转变这一范畴,主要包括:“农业结构转变、工业化、人口结构转变和城市化等。其中,每个概念都描绘了整个结构转变过程中的一个或更多的侧面。”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围绕经济发展做了哪些事情?这二十年以来,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钱纳里1986年已经概括出来了。例如:农业结构的调整,即农业产业化。工业化,我们国家尤其是我们江苏省特别重视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化水平。另外还有人口结构转变,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城市化进程。如今,我们常提到的发展战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党的17大又将这“四化”拓宽为“五化”,增加了“信息化”。虽然钱纳里在20多年前未涉及信息化,但是他还是把握了问题的本质,已经涉及到了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这是钱纳里的第一个观点。他解释了什么叫经济结构、什么叫经济结构的转变。钱纳里的第二个观点阐述了经济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对经济增长的理解很僵硬,有些人甚至把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全颠倒。“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把调整经济结构当作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当作目的。这是大错特错的。钱纳里首先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把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进程理解为经济结构全面转变的一个组成部分最恰如其分。经济增长是产生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的变化,应能更有效地对技术加以利用。”从钱纳里的探索中,可以看出,结构转变是目的,经济增长是手段。他的这种认识是正确的。经济增长只是一个概念。例如GDP增多,财政收入增加,进出口总量增加都只是一个量的增多。后期国民产出量比前期增加,比如:06年比05年增多,07年比06年增多。这就是经济增长,但是这种增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目的是结构的提升。因此,量的增多并不是我们最后的目的,结构的优化升级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17大报告将多年来“转变经济增长”改为“转变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号召我们从追求量的增多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量的增多属于经济增长,结构的转变才是质的提升,两者之间的正确的关系应该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从属于服务于经济发展。这与钱纳里强调的经济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转变是相符合的。钱纳里的第三个观点,经济结构转变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不少人对工业化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认为工业化便是工业项目,工业化就是有工业项目、工业产品、工业企业。例如:招商引资,引进各种企业。当然项目、企业、产品等都是工业化的载体。那到底什么是工业化呢?钱纳里给出了一个中心观点:工业化是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阶段。他给工业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工业化即是以各种不同的要素供给组合去满足类似的各种需求增长格局的一种途径。”这个观点中的“各种不同要素供给组合”就是指不断更新的产品。钱纳里对工业化的定义是很好理解的。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带动老百姓的需求结构相应发生变化,市场消费结构也会跟着变化,市场上需要新的产品、好的产品去满足老百姓的需求。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需求多样化了,就需要产品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越来越好。在钱纳里看来,工业化就是经济结构的转变。钱纳里的第四个观点,工业化的阶段划分。钱纳里对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在这些调研的基础上,钱纳里重点调查了9个准工业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我国的台湾和香港。钱纳里根据对9个准工业
本文标题:江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87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