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浅析新国际形势下湖北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调整
浅析新国际形势下湖北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调整“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成就的反映,也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积极举措。充分认识我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机遇和挑战,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无论是对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还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走出去”战略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演进在“九五”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了“有计划地发展境外投资”的战略,“走出去”战略的思路基本形成;2000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将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从“引进来”为主,调整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上来,“鼓励能够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走出去”战略正式形成;党的“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3年中共16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促进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的重要措施,并积极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结合新的国际国内形势,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深化。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0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588亿美元。2010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稳步发展,全年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同比增长18.7%;新签合同额1344亿美元,同比增长6.5%。(二)我省“走出去”战略的发展情况当前,我省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在“引进来”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企业“走出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劳务输出快速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规模明显扩大,桥梁、水利、电力、建筑等领域的一批中央在鄂企业和省属大型国有企业,成为全省对外承包工程的主力军。如铁道部大桥工程局、葛洲坝集团、一冶、华中电力、省电力公司和省建总公司等承揽了全省大部分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企业境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成为主力,大型境外资源开发项目业已起步,如武钢集团投资近2700万美元,在澳大利亚独资设立了武钢(澳洲)公司,开采西澳洲皮尔巴拉地区津巴布铁矿,每年可获350万吨铁矿砂原料供应,开启了我省大型境外资源开发项目的先河;高科技企业成为境外投资的新的亮点,武汉邮科院、华工激光、武汉科岛等我省一批技术实力型企业开始向境外扩张,从事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和技术性服务活动,从而引领我省境外投资活动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市场多元化战略初见成效。我省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既注重巩固扩大亚非传统市场,又积极开拓欧美、大洋洲等新的国际市场。2011年上半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6%,较一季度提升9.4个百分点;工程项下外派劳务7717人次,同比下降7.7%,较一季度收窄29.9个百分点。更多企业迈出“走出去”步伐。全省新核准境外投资企业24家、机构5家,实际投资总额1.1亿美元。除利比亚项目外,我省大企业重点项目运转良好。截至6月底,我省签约的过亿美元重点项目有61个(已开工37个,未开工14个,利比亚暂停项目10个),涉及合同金额183亿美元二、湖北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新形势(一)国际关系新格局现在的世界仍处在冷战结束后开始的大过渡阶段,但是,经历了过去10多年的演变,新世纪国际形势在发生在一些重大的变化。冷战结束仍然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的变化,美国在过去10多年稳定而快速地巩固了它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当然,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在曲折中仍然取得一些进展,欧洲的进一步扩大与统一、中国的持续崛起、印度的大国化、俄罗斯开始重建进程,以及东亚地区经济性质的开放地区主义(openregionalism),这些都是多极化长期趋势的主要证明。尽管在政治上大国关系变化剧烈,但与冷战时代不同,经济因素仍然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基本的作用,追求经济利益、经济增长、经济改革与经济安全的目标仍是各国内政外交的基本考虑。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各国把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综合国力的竞争进一步增强。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二)经济指标分析2011年,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从去年三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美、欧、日等经济体已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环比正增长,按照传统经济学定义,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已经结束,并进入复苏状态。但是,多数发达国家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完全消化危机冲击尚需时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发生以后,部分欧洲国家开始降低公务员工资和政府福利支出等,以削减财政赤字、化解债务风险,加上刺激性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明显减弱,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仍存在反复的可能。根据历次重大危机后各国经济复苏的一般特点,结合近期美、欧、日等经济指标的表现和政策取向,综合判断2011年发达经济体将保持温和复苏状态,出现二次探底或恢复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均较小。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彼此之间经贸合作加强、对发达经济体依赖程度下降,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预计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新兴经济体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局面。总体上看,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略好于去年。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温和复苏,今年5月份以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持续回落的趋势也将逐步止跌回稳,预计2011年其进口增长将维持在10%左右。(三)我省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从国际形势分析,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依然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发达国家遭受危机冲击较大,产业调整势在必行,对国外和国内部分产业的投资减少,给国内企业跨国并购提供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发展势头虽有所好转,金融体系逐渐恢复,新兴经济体经济回升,但经济复苏的基础不稳,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仍然存在,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升温,部分国家发生的主权信用危机尚在继续,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加大。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外投资合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经受严峻的挑战。1、体制机制与政府政策层面分析我省对外经济合作事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要看到,我省“走出去”战略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企业走出去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乏整体规划。主要表现为缺少整体筹划与明确的目标、重点。基本上是单个企业的自发行为,境外投资的成功与失败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市场开拓中缺乏引导。哪个地区、哪个市场生意好做,大家就一齐上,一哄而起,甚至把国内的恶性竞争搬到了国外,对外投资的区域与产业领域比较集中;企业行为短期化,“捞一票”就走,缺乏对中长期投资的战略指导。二是政府管理体制和机制转变相对滞后。一方面缺乏完备的对外投资的法律保障,主要是尚未形成支持对外投资的法律政策体系,缺乏具体的引导企业对外投资的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等,企业向外发展无章可循。另一方面省内和地方政策的作用受制于国家政策法律,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解决现实存在的限制过严、对企业不平等、部门之间政策互相冲突等问题。三是境外企业管理与运营体制转轨滞后。境外投资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仍基本上沿袭国内模式,尚未有效接轨国际投资和国际竞争规则。在生产经营方面,境内母公司普遍管得过多过死,境外子公司在生产决策、融资、市场开拓等方面缺乏自主权,市场应变能力普遍较弱。而境外企业资产、财务管理,又普遍缺乏规范有效的制度约束,较多地采取以包代管、以境内资产抵押等办法,造成夫妻公司、单人公司很普遍,一些企业财务混乱,资产流失严重。四是海外经营结构单一。我省企业在海外经营中,工程承包业务和劳务输出占很大比重,已成为全省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尽管其营业收入增长较大,但还是显示出较为单一的投资结构。桥梁、水利、电力、建筑等领域一批较有实力的企业主要还是以承揽工程项目为合作内容,还有很大的投资和合作经营空间有待开发。五是省属企业海外经营严重滞后。目前,我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主力军主要是一批中央在鄂企业,如铁道部大桥工程局、葛洲坝集团、一冶、华中电力等,占全省境外经营合作的90%以上。省属企业除省电力公司、省建总公司等少数在境外经营有一定规模外,其他企业和一些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规模都非常小,盈利水平不高。六是“走出去”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弱。目前国际投资的趋势是以跨国公司为绝对主体,其投资额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其中发达国家企业单项对外投资的平均金额为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单项对外投资也有260万美元。湖北对外投资企业经营规模过小、实力太弱,导致难以形成投资的生产技术所有权优势和市场竞争中的规模优势;导致信用等级低、境外融资能力弱,许多企业在当地贷款难,生产流动资金缺乏。现实情况使部分企业感到“走出去”的投资风险过大,得不偿失。七是人才和信息缺乏。国际市场信息不灵,投资办企业缺乏懂WTO规则、懂外语、懂营销和了解当地市场环境、风土人情、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是我省众多中小企业“走出去”首先面临的难题。同时,从目前省内状况看,也缺少一支能够为“走出去”提供有效服务的、高素质的社会中介力量和一个高效方便的市场信息网络。省内至今尚无像样的境外投资咨询公司和国际市场调查信息咨询公司。2、我省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从国际上来看:一是面临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缺乏了解的风险。目前,我省的企业“走出去”仅处于起步阶段,对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背景、生活水平、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掌握和研究不多,因此很少有可以借鉴经验。这种对地源情况的不了解,会使我省企业“走出去”面临一定风险。二是品牌缺乏或竞争力不强。湖北企业要想“走出去”,就必须重视品牌的树立和打造,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我省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打造的能力明显不足,而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做好与全球知名品牌进行抗衡的准备。同时,湖北企业还要面临学会品牌的国际化管理和运作模式,要真正树立起国际化的意识,不断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达到这些要求,湖北企业“走出去”的压力不小。三是来自国际跨国公司强大竞争压力。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我省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不可避免。目前,全球500强企业已有400家进入中国,全球65万家跨国公司的内部和跨国公司之间的贸易已经占世界贸易的60%以上,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知识产权的70%。这些数字表明,湖北企业必须要学会“走出去”,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大企业或者是跨国公司。从国内来看:一是区位竞争压力增大。如各省市对外贸易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我省面临着与东部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以及被中西部其他地区赶超的双重压力。二是发展不平衡。外贸依存度与全国平均水平比差距很大,经济外向度低,开放型经济不发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省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任务非常艰巨。三是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内外贸一体化进程较缓,国内贸易市场化程度不够,农村市场建设迟缓等等,都将对我省出口及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三、新形势下国家整体战略的调整面对经济全球化新的发展态势,国家适时调整战略方向。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由“面对”转为“应战”,由“适应”转为全面“参与”,由“被动”转为“主动”。实现由“市场换技术”向“市场互换”战略转变,主动调整战略架构,积极实施新的战略转型,在更高层面上参与国际商品转移、国际技术转移、国际产业转移、国际资本转移、国际人才转移,建立新的经济国际化战略体系。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新一轮调整,包括汽车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在内的加工工业和低端服务业正在向新兴市场转移,我国面临良好的产业升级机遇。富余产能对外转移、落后产能强化发展,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外向国际化的
本文标题:浅析新国际形势下湖北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调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8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