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3节伴性遗传[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特点。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3.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遗传特点。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认同生命的结构与功能观。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伴性遗传的典例,总结归纳伴性遗传的规律及特点。3.社会责任——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对后代性状及比例作出预测或应用于生产实际。读教材、抓双基自主预习一、伴性遗传的概念与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1.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性别2.人类红绿色盲(1)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及位置。①显隐性:3_________基因。②位置:4_________染色体上。隐性X(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性别女性男性基因型XBXB5________XbXb7_______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6_________正常8_______XBXb色盲XBY色盲3.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1)女性患者的9_________和10_________一定是患者。(2)因为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11_________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3)具有12______________遗传现象。父亲儿子女性交叉、隔代二、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例,说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的特点1.抗维生素D佝偻病与基因型的关系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D和正常基因d位于13_________染色体上。基因型XDXDXDXdXdXdXDYXdY表现型14______15______16______17______18______X患病患病正常患病正常2.遗传特点(1)19_________患者多于20_________患者,部分女性患者(杂合子)病症21_________。(2)具有22_________遗传现象。(3)正常女性的父亲和儿子都23_________。患病男性的母亲和女儿都是24_________。女性男性较轻世代连续正常患者三、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鸟类的性别决定性别性染色体类型性染色体组成雌性异型的25_________雄性26_________27_________ZW同型的ZZ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图例如下:ZBWZbZbZBWZbZBZbZbW1.判断正误(1)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又存在于正常体细胞中。()(2)X、Y染色体上不存在等位基因。()(3)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4)某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只位于X染色体上,Y上若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则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病男孩,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6)性染色体相同的个体所代表的生物均为雌性个体。()×××2.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C.红绿色盲遗传与性别无关D.红绿色盲男性有两种基因型解析:选A人类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红绿色盲男性只有一种基因型。3.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A.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性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性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儿子必然正常,女儿必然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解析:选D根据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可知,A、B两项中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C项中,女性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儿子、女儿都有可能正常,也都有可能患病;D项中,患者的正常子女肯定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解疑难、提能力课堂探究探究点一|伴性遗传的方式及特点|核心探究|一、性别决定1.概念:性别决定是指细胞内遗传物质对性别的作用。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是性别决定的物质基础。2.性别决定的常见方式(1)XY型染色体雄性:常染色体+XY异型雌性:常染色体+XX同型生物类群:某些鱼类、部分两栖类、哺乳动物、果蝇和雌雄异体植物菠菜等(2)ZW型染色体雄性:常染色体+ZZ同型雌性:常染色体+ZW异型生物类群:鸟类、鳞翅目昆虫等3.性别决定的时期:精卵结合时。二、伴性遗传的方式及特点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实例: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2)典型图谱(3)特点分析(以人类红绿色盲症为例)①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因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女性只有基因型为XbXb才表现为色盲,XBXb不表现为色盲;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②色盲基因的传递表现为隔代交叉遗传。因为男性体细胞内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亲,传递给女儿。a.男性色盲患者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传递给女儿。b.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一定不是色盲患者。c.女性色盲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色盲患者。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1)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2)典型图谱(3)特点分析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患者具有的显性致病基因来自于其父亲或母亲,因此其父母至少一方为患者。②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因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女性只有XdXd才能表现正常,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为隐性基因d,就表现为正常。③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正常女性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正常。3.伴Y染色体遗传(1)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2)典型图谱(3)特点分析①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正常。因为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②具有世代连续遗传现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也称为限雄遗传。[易错易混]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如图所示)(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Ⅱ2区段,在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2)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Ⅱ1区段,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该部分基因的遗传特点表现为父传子,子传孙,即传男不传女。(3)也可能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Ⅰ区段,即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AYA、XAYa、XaYA、XaYa。该部分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也可能和性别有关,如下所示:|探究演练|1.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说法,正确的是()A.父亲正常,女儿必正常;母亲色盲,儿子必色盲B.若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C.人类色盲基因b或它的等位基因B存在于X和Y染色体上D.男性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女儿一定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解析:选A女孩有两条X染色体,色盲携带者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母方或父方;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男性色盲基因会传给女儿,女儿可能是携带者,不一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2.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相比,性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①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②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同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或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④代代遗传或隔代遗传A.③④B.①④C.①③D.②③解析:选C②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同是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D项错误;④代代遗传是显性遗传病的特点,隔代遗传是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也是如此,故含④的A、B两项错误。3.(2019·葫芦岛调研)如图为遗传系谱图,已知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患乙病的男性一定多于女性B.乙病一定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C.甲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解析:选C乙病属“有中生无”为显性遗传病,由于男性患者的女儿不患病,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A、B错误;甲病属“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由于女患者的父亲不患病,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1号和2号均不患甲病,2号无甲病致病基因为显性纯合体,两者的孩子一定含显性基因而不患甲病,D错误。探究点二|伴性遗传的应用及判断遗传方式的实验设计|核心探究|一、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推断致病基因来源及后代发病率,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婚配生育建议正常男性(XBY)×患红绿色盲的女性(XbXb)生女孩,因为他们所生的男孩全部是患者,所生女孩虽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但表现型是正常的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XDY)×正常女性(XdXd)生男孩,因为他们所生女孩全部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而男孩正常生男孩,因为他们所生女孩全部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而男孩正常2.根据性状推断后代的性别,指导生产实践利用伴性遗传的特点,根据动物的性状确定动物的性别,如蛋鸡的养殖。(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决定羽毛芦花(B)与非芦花(b)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2)饲养蛋鸡时,可以用以下杂交组合(如图所示)对早期雏鸡的性别进行区分,从而多养母鸡。二、判断遗传方式的实验设计及分析1.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2)在未知显隐性性状(或已知)的条件下,可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探究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1)X、Y染色体结构分析①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B区段,在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②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D区段,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③也可能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A、C区段,即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AYA、XAYa、XaYA、XaYa。(2)实验设计方案:选取纯合隐性雌与纯合显性雄杂交①若子代雌、雄全为显性,则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②若子代雌性个体为显性,雄性个体为隐性,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方法技巧]根据性状判断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技巧选择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隐性个体与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显性个体杂交。这样在子代中具有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的个体表现型是显性,具有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的个体表现型是隐性性状。具体分析如下:(1)XY型性别决定假设X染色体上的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则选用隐性纯合母本(XaXa)与显性父本(XAY)杂交时,后代中的隐性个体必为雄性(XaY),显性个体必为雌性(XAXa)。(2)ZW型性别决定假设Z染色体上的B、b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则选用隐性纯合父本(ZbZb)与显性母本(ZBW)杂交时,后代中隐性个体必为雌性(ZbW),显性个体必为雄性(ZBZb)。|探究演练|4.鸟类的性别是由Z和W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决定的,家鸡的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这对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单就毛色便能辨别出雏鸡的雌雄()A.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B.芦花雌鸡×芦鸡雄鸡C.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D.非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解析:选A鸟类性别决定特点应当为雄性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性性染色体组成是ZW。要使后代不同性别的个体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性状,则亲代中的雄鸡必为纯合子,即基因型为ZBZB(芦花)或ZbZb(非芦花),若为前者,则后代所有个体均表现为显性性状,不合题意,故只能为后者,则雌鸡的基因型只能为ZBW(芦花)。5.(2019·潍坊月考)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死亡。如果杂合宽叶雌株与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A.全是雄株,其中1/2宽叶、1/2狭叶B.全是雌株,其中1/2宽叶、1/2狭叶C.雌雄各半,全为宽叶D.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1∶1∶1∶1解析:选A杂合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产生XB、Xb两种卵细胞;狭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产生Xb、Y两种花粉,其中Xb花粉死亡,只有Y花粉参与受精,因此后代全部为雄株,其中1/2为宽叶(XBY),1/2为狭叶(XbY)。6.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3节 伴性遗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3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