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目的。3.了解王安石变法的结局及对它的评价。预习教材自学自查自主学习一、富国1.背景(1)“”后,财政危机和社会矛盾并未改变。(2)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高涨。(3)宋神宗迫切要求改革局面。(4)被任命为宰相。庆历新政地主士大夫积贫积弱王安石2.措施(1)均输法:就近采购,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2)市易法:由朝廷在开封设“”,限制了豪门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3)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使农民免受盘剥,也增加了政府利息收入。(4)募役(免役)法: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征收募役费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财政收入市易务高利贷户等(5)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工料由居民按照户等高下分派。使各地的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6)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根据,作为纳税依据。丈量的土地的数目明显加大,政府收入增加。水利工程肥瘠划分等级如何评价王安石的富国政策?“富国”与“富民”相同吗?(1)王安石推行富国之策,主要是为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缓和社会矛盾,是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2)“富国”与“富民”不同:“富国”政策主要是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富民”政策主要是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预习思考1二、强兵1.目的:革除军队弊端,对内镇压暴动,对外抵御强邻。农民2.法令(1)将兵法:对原有进行精简裁并,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军队的将官,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保甲法:农闲时集合训练,维持治安。壮丁与正规军配合,减轻了北宋王朝的财政负担。(3)保马法:推行民户的办法,节约了政府的开支,降低了马匹死亡率。(4)军器监:在设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禁军保丁代养官马开封城内王安石针对北宋军队特点采取了什么措施?实行将兵法,精简整编禁军,加强训练;实行保甲法,组织训练各地壮丁,与正规军相参为用。这样既可减少养兵费用,又能增强军队战斗力。预习思考2三、育才1.目的:统一思想,造就人才。2.措施(1)科举改革: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取士,在《诗》《书》《易》《周礼》《礼记》中选择。(2)改革学校制度:造就改革派人才,在于改革学校教育,因此整顿最高学府,撰注《三经新义》作为科举考试的依据。改革经义策论太学王安石的教育措施有何借鉴意义?培养和选拔人才注重实用性;注意教育的内容要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预习思考3四、短暂的变法1.根本目的:改变北宋局面,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2.显著成就:使财政收入增加,抑制了的兼并势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积贫积弱豪强地主3.结果(1)利用国家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2)新法遭到诸多守旧官僚的反对,宋神宗死后,任宰相,新法被废止。行政权力司马光重难突破典例巩固要点探究要点1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比较变法项目“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相同点背景社会危机严重:政治危机、财政危机、边患危机目的巩固统治,挽救危机结果旧势力强烈反对,以失败告终性质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不同点中心整顿吏治理财措施政治为主理财、军事、取士等影响对缓和社会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但时间短,作用不大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程度局部全面范仲淹改革和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王朝两次为挽救封建统治改革,它们都以失败而告终,比较二人的改革,其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反对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C.政令不通达,一些地方官不执行新法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解析】A、B、C三项都是其原因,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答案】A典题例析11.原因(1)触犯了守旧派及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2)宋神宗的动摇。(3)司马光任宰相后废除新法。(4)王安石变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用人不当,在新法推行过程中有危害百姓的现象。(5)根本原因:没有触及社会根本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根本矛盾,没有真正给农民更大利益,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要点2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2.启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②新法的某些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③王安石变法失去了宋神宗的支持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典题例析2【解析】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开展的一场挽救统治危机的运动,它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因而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现象,④不符合史实,予以排除。【答案】A侧框测评一望而知教材解惑【学习思考】1.你对王安石推行的富国政策怎么看?“富国”与“富民”相同吗?答案:要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去观察这个问题,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危机,缓和社会矛盾,是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富国”与“富民”是不相同的:“富国”政策主要是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富民”政策主要是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2.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案: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3.你认为王安石变法前后的科举和教育制度有何异同?答案:宋初诸科以试帖经、墨义为主。帖经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墨义类似于简答题,考核应试者对经文及注疏的记诵功夫,没有丝毫供考生发挥己见的余地。这样的考试形式,扼杀了考生的创造性思维,改革后的科举以经义取士有重大进步。太学在改革前为保守派把持,阻碍变法。改革后,以《三经新义》为教材,大大有利于变法革新思想的传播。4.你认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答案:王安石变法的深入必然会触及到当权的地主官僚阶层的利益,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其变法不可能对其作出超越。从统治阶级自身的整体利益上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5.你如何理解王安石的变法?答案:王安石变法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一次改革自救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王安石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例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失败。【自我测评】1.王安石变法中增加政府收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答案: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2.最能体现王安石变法“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思想的措施有哪些?答案:均输法、方田均税法。【材料阅读与思考】王安石制定“免役法”的最初目的是什么?结合书中的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答案:免役法减轻了对劳动力的束缚,使更多的劳动者能投入到生产中去。当堂知识当堂巩固当堂检测1.为了克服北宋初期“尽削方镇兵权,只用文吏守土,及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所造成的弊端,王安石在变法中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A.保甲法B.将兵法C.更戍法D.保马法解析:从材料中“北宋初期”“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可以判断这是指实行更戍法带来的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弊端,而王安石变法中针对性的措施即是将兵法。答案:B2.假设你生活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你备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A.诗赋词章B.“五经四书”C.《三经新义》D.“五经六艺”解析:诗赋词章是唐宋科举考试的内容,五经四书是宋朝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三经新义》是王安石变法后科举考试的内容,“五经六艺”中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六艺”一说是六经,是《易》《书》《诗》《礼》《乐》《春秋》,一说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答案:C3.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追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解析:司马光的评价完全否定新法,是政治攻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法的负面影响,实行过程中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用人不当,导致青苗法变质,成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的苛政。答案:C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与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解析:“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斗争,材料中反映出王安石实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寇乱息”,即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4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