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会议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2.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3.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史实,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4.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梳理点拨巧记课前自学基础梳理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____________上来。(3)做出了实行____________的决策。实事求是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3.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始了中国以____________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3)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____________的到来。经济建设新时期【易错提醒】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两点误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2)措施:实行____________承包责任制。(3)过程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____________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小岗②____________、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③1980年9月,“包产到户”“____________”的责任制迅速推广。(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安徽包干到户2.城市改革(1)背景: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2)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____________。国有企业(3)内容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②管理体制:实行____________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4)结果①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____________责任制。②企业内部实行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政企承包经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国营企业为重点,是从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开始的,相继经历了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发展阶段。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背景: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2.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①背景: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________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②设立:1980年,在广东的____________、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1988年又划定____________为经济特区。福建深圳海南岛③意义: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____________”。试验田(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①时间: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②措施: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____________开发区。③意义: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经济技术(3)开辟经济开放区:自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____________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这成为中国进一步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3.对外开放格局(1)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2)特点:____________、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__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层次改革开放【易错提醒】经济特区不是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主要特殊在与内地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但在管理体制上,在社会制度上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外开放格局弓:海岸线。弦:京广铁路。箭:长江。有利条件:这些城市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口岸;它们还具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关于“对外开放”,要注意抓住“渐进性”的特点,整理出“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建立外向型开发区)→“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线索,能够理解这一对外开放战略的积极意义。【轻巧识记】1.十一届三中全会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2.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中央的支持,普及全国,1980年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改社建乡,政社分开。农村的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中央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中心环节,1987年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3.1979年中共中央决定给广东、福建特殊政策;1980年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1984年决定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又在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和环渤海开辟经济开放区;海南岛设省开放;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标志着中国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开放格局。探究突破升华互动探究重难突破要点一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史料探究]材料一: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雇农贫农中农富农新富农地主其他1948年831971161802721953年3743550407——李立志《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材料二:农业实现合作化材料三: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明确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实行“以供给制为主”的分配制度,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采取大兵团作战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并实行“生活集体化”,大办公共食堂。人民公社在轰轰烈烈地办了一两个月后,原来宣传的许多优越性很快走向反面,“干不干,三餐饭”“出工不出力”,许多人坐起了“共产主义大船”。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变,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思考:(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变动的根本原因。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原因: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土地由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2)材料二图片反映了什么事件?这对农业生产有何积极作用?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事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实行农业合作社)。积极作用: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弥补了个体生产形式的不足,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应如何认识?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现象:主要反映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负面影响,从生产力上看,人民公社制度除在大规模上调动人力、物力进行生产外,从总体来看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脱离社会实际的。认识: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史论升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原因内容结果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富农经济和小土地所有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原因内容结果农业合作化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原因内容结果人民公社化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实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原因内容结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做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的一项长期经营制度稳定下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要点二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史料探究]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材料二: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思考:(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春天”的内涵是什么?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老人”是指邓小平。“画了一个圈”是指在广东、福建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春天”的内涵是指改革开放。(2)依据材料二,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特点: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的特点。[史论升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2)“线”是指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4)“全方位”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的两手战略,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5)“宽领域”是指我国不仅开放经济领域,而且在逐步开放政治、思想文化领域。(6)“多层次”是指不仅设立经济特区,而且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开放区,并且不断向内地延伸。一、学习思考(教材P53)1.提示:主要原因在于农业集体化以后,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