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时空观念:以古代中国农耕方式的演变为时间轴主线,深刻理解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进步性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性。2.唯物史观:从我国古代客观现实出发,充分理解古代中国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洞悉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中所蕴含的基本特点。自主预习探新知知识点一“神农”的传说1.农业的起源(1)早在七八千年前,__________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___的国家之一。(3)相传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黄河流域粟和水稻2.农业的地位(1)_____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2)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知识补充]我国古代的原始农业是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为我国发展成为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奠定了基础。农耕知识点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时期生产工具及耕作方式原始社会__________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_________形成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曲柄锄、大镰、_____、耦犁、一牛挽犁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_______刀耕火种铁犁牛耕耧车曲辕犁2.评价(1)积极性: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局限性: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__________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个体经营[图解识记]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知识点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时代,实行_______,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2)战国时期,秦国的_________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_______,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井田制商鞅变法均田制2.土地兼并(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2)表现: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______的方式剥削农民;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土地高度集中。(3)影响: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思维点拨]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使农民遭受沉重的压迫。土地过度集中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地租知识点四沉重的赋税和徭役1.赋税(1)形式:古代中国赋税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和人头税,此外还有很多杂税、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2)作用: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农户缴纳的_____,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田亩税赋税2.徭役(1)含义: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2)内容:主要包括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公共工程的建设,也包括为满足统治者奢侈消费需要而组织的宫室工程、陵墓工程等。3.影响(1)积极影响:农耕者的艰辛劳动是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2)消极影响: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常使农民破产失去土地或离开土地,导致正常的__________秩序遭到破坏。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__________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经济生活王朝覆灭知识点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水利工程(1)战国时期,水利事业已经得到较大发展。李冰主持的_______工程和_____主持的郑国渠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2)两汉时期:水利也有比较好的发展。关中农民创造了“_____”,至今还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______治黄河,基本上解除了水患。都江堰郑国井渠王景2.灌溉工具隋唐五代时期,北方使用_________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_________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宋代的_________利用水力为动力,将灌溉用水提升到高田。明清时期还出现__________。[思维点拨]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两点认识(1)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它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旱涝灾害等。(2)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灌溉工具的进步,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立井水车高转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合作探究攻重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史料一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①。——《盐铁论》史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②铁锄铁犁铁镰史料三井田受之于公,毋得鬻卖。秦商鞅开阡陌,废井田,遂得卖买③。又战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隶役五家,兼并之患自此起④。民田多者以千亩为畔,无复限制矣。秦法规定: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解读](1)①处信息说明当时的耕作方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反映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2)②处信息表明农具种类比较齐全,反映出铁农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3)由③处信息可知,商鞅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由④处信息可知,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何影响?(2)史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3)根据史料三指出秦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后世统治阶级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提示】(1)经济形态: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影响: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耕作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2)现象:反映了铁农具的使用。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3)变化:从井田制过渡到封建土地私有制。后果:土地兼并。措施:改革田制,缓和社会矛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小农经济史料一《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①。史料二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②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史料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③。——《汉书·食货志》[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①处信息通过对耕种肥沃土地和一般土地效果的对比来说明这一问题。(2)史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体生产。②处信息反映了个体农耕的情况。(3)史料三论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③处信息说明土地兼并严重,贫民生活非常困苦,从本质上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推动农业耕作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显著特点。【提示】(1)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沉重的徭役赋税,土地兼并严重;具有脆弱性。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2)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1)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2)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3)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全面认识小农经济1.含义: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2.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理和民族性格。(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经济很容易破产。3.影响(1)积极影响①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②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消极影响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等特点,使人们形成了“安土重迁”的思想,这一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推动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使农民遭受沉重的压迫。土地过度集中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往往激起民众暴动。3.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结构。当堂达标固双基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耜耕D.耦犁A[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的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2.《荀子·富国》中有“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推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D.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A[根据题中关键信息“土”“善治”可推理出“精耕细作”的特点,结合“亩数盆”“再获之”可知农产品产量增加,与这两个结论都对应的只有A项。]3.观察下图,它反映了()A.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十分发达B.我国古代手工业十分发达C.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D.我国古代男女的社会地位C[从图中可知是男耕女织,这是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故C项正确。]4.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C[北魏到唐朝前期,国家掌握大量土地,均田制得以推行,唐朝中后期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以及国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造成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萎缩,不仅均田制遭到破坏,国家也无法推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5.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古人出行必须持有官府发放的“路引”,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D.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B[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可知,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