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选择题1.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包括()①建立新王朝政权②对边疆地区尚未有效控制③沙俄势力威胁边防安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问题的能力。康熙亲政后面临诸多问题,②③符合史实。2.使少年康熙帝的果敢与成熟的政治智慧首次得到表现的事件是()A.14岁亲政B.除掉鳌拜C.平定三藩之乱D.剿灭噶尔丹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可采用排除法。首先排除康熙帝成年以后的大事——平定三藩之乱和剿灭噶尔丹;其次,14岁亲政无法体现题干,故排除。康熙帝智擒鳌拜却免其一死,禁止株连,稳定了朝廷秩序,显示出了其果敢和成熟的政治智慧。3.康熙帝和吴三桂斗智斗勇的故事曲折、艰难,至今在民间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康熙帝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清朝初期国内的局势看应当属于()A.满汉民族间矛盾B.清王朝与明王朝残余势力的矛盾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从清初中国国内的状况看,统一是大势所趋。因而,吴三桂等三藩是分裂国家的地方割据势力,而康熙帝代表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力量。4.在郑成功收复管理台湾二十多年后,踞守于台湾的郑经之子郑克塽投降清朝,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两者都应肯定B.两者都应否定C.否定前者,肯定后者D.肯定前者,否定后者解析:选A。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反侵略行为,应予以肯定。郑克塽投降清朝,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有利于台湾地区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应予以肯定。5.康煕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解析:选A。本题还是应从“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这一角度思考问题。6.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一词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简便方法是使用排除法。①的表述明显错误,这里的“中国”在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中是一个国家的称谓,绝不仅是指中原地区,由此,排除A、B两项。③明显错误,不符合历史事实,如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在日本又称为日清战争。7.如图所示战役是()A.明朝与瓦剌之战B.明朝与后金之战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解析:选C。乌兰布通战役是清朝康熙帝反击准噶尔贵族噶尔丹叛乱的主要战役。8.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这说明()①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③“尊孔”利于清朝统治④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而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思想。作为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康熙帝这样做是必要的。9.康熙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朕以为孔、孟子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弘钜。”他对朱熹如此高的评价从根本上看是因为()A.康熙帝熟读经书B.先祖遗留的崇尚儒学的传统C.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D.用儒学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通过材料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康熙高度评价朱熹是为了表示他尊奉儒学,但这只是表象,从本质上看,儒家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满清入关后,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统治者不得不借用中原的先进制度、思想进行统治。10.下面三个皇帝共同的历史作用是()A.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建立或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实行轻徭薄赋、严刑酷法D.对内实行开明政策,对外实行开放政策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A项只适合康熙帝;C项是措施而非历史作用,与题干不符;D项只适合唐太宗;B项是三者的共同点。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300年前,17世纪末,中国的康熙皇帝……善于吸收新鲜知识,康熙还向洋教士学几何题;康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革税制,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开创了康乾盛世,取得不少成绩。材料二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工业经济的产物——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对康熙的作为作简要概括。(不能照抄原文)(2)试分析“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社会原因。(3)为什么说康乾盛世为日后的衰败埋下了祸根?解析本题考查康熙皇帝,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从多方面分析评价。康熙帝尽管对新知识感兴趣,但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很难使中国走上类似西方的近代化道路。答案(1)善于吸收新知识,重视农业,对工业化不感兴趣。(2)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需求很少,对世界缺乏认识。(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兴文字狱。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卫。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5万多,加上家属也不过20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占领那么大领土,管理那么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便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先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他还全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设置上,凡高级官吏都是一满一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军机大臣都是如此。这样,康熙帝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满族官员少的困难,真正达到了以一顶百的神奇效果。——《听毛泽东讲史》(1)列举康熙皇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突出贡献及认识。(2)康熙皇帝入关后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确立并巩固清朝在全国统治的?解析(1)主要根据材料归纳分析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2)根据清军入关后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回答。答案(1)贡献:三征噶尔丹,控制新疆;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反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认识: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势力。(2)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团结汉族的上层人士,重用汉族官员;全面学习和继承汉文化,尊孔崇儒。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第三节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清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