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选择题1.邓小平在1929年的革命经历不包括()A.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B.发动百色起义建立红七军C.策动龙州起义建立红八军D.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解析:选A。邓小平于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党员。A项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2.邓小平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创立的根据地是()A.左右江革命根据地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C.湘赣革命根据地D.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解析:选A。1929年邓小平创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3.右图为靳思彤先生新著《刘邓大军征战亲历记》的封面。这部著作中记载了刘邓大军的辉煌战果,其中应该包括()①百团大战②淮海战役③渡江战役④千里跃进大别山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D。百团大战、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都是刘伯承、邓小平共同参与指挥的战役。4.20世纪60年代初,邓小平曾引用过一句四川民谚:“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下列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A.当时恢复农业生产是最为紧迫的任务B.当时许多地方的干部群众坚决反对包产到户C.邓小平用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制定政策必须符合实际的道理D.表明了邓小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解析:选B。针对人民公社化造成的危害,许多地方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包产到户,以克服“大锅饭”的弊端,故B符合题意。5.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稳定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解析:选B。1975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后,立即整顿“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极端混乱局面,试图实现政治、社会稳定和由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工作为中心的转变,因此选择B项符合题意。6.邓小平说,不能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获得正确的认识。这针对的是()A.“批林批孔”运动B.“天安门事件”C.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解析:选D。“两个凡是”实际上是教条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由此不难看出邓小平针对的是“两个凡是”的错误。7.1981年在邓小平主持下,既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又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是()A.《中国社科院年鉴》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解析:选B。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由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8.“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解析:选B。邓小平的最大理论贡献就是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A、C、D三项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都不全面,故选B项。9.《春天的故事》中唱道:“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析:选C。从歌词中的“1992年”可以得出,题目要求回答的是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故C项符合题意。10.1992年,邓小平头像再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1992年12月,邓小平也被英国《金融时报》推选为“1992年风云人物”。你认为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邓小平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邓小平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C.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提供基础D.邓小平初步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统一祖国指明了方向解析:选C。A项和B项都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D项发生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初,南方讲话发生在1992年。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材料二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材料三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的。”材料四邓小平像一位工程设计师,设计和规划了中国发展战略。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带领中国人民一步一步地摸索,一步一步地前进。二十多年间,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在新世纪的腾飞奠定了基础。(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归纳邓小平的基本思想主张。(2)材料四中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主要功绩有哪些?(3)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特点?解析(1)要分别对材料一、二、三进行分析、归纳得出邓小平的思想主张。(2)要对“文化大革命”时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伟大探索有一个总体认识。(3)第一、二小问都是对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整体性概括,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材料二体现了社会主义要改革,不能搞僵化模式的思想;材料三主张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重视国际市场竞争。(2)①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③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创造性地设计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⑤倡议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内容:①邓小平理论集中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③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特点: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核心是实事求是。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西方世界一直关注中国在历史变化过程中的走向,美国《时代》周刊(1923年创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于1949年2月,邓小平于1979年1月和1985年9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成为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注:图一标题写着:中国正迈步走向民主统一。图二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图三标题写着: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1)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图一、二两期《时代》周刊的标题。(2)毛泽东和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各是什么?(3)你如何看待图三中《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实践论证你的观点。解析本题形式新颖,采用图片形式考查知识,注意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回答问题,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答案(1)①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即将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引发中国社会的巨变。②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邓小平的指导下,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2)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3)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从政治上看,我们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经济上看,我们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章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四节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