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欧洲宗教改革第二节马丁·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第五章欧洲宗教改革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了解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开始的原因。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一、宗教改革前夕的德国1.经济、政治状况(1)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仍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2)政治: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2.社会矛盾激化(1)教会的压榨: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经济发展,无力与天主教会对抗,成为“____________”。(2)民族意识增强:社会各阶层迫切要求实现____________,摆脱教皇的控制和掠夺。教皇的奶牛民族统一[深度点拨]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旧文明的矛盾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更主要的是德意志地区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这一切决定了宗教改革必然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展开。二、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始1.导火线:1515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筹款修缮圣彼得大教堂的名义发售赎罪券,激起各阶层愤怒。2.揭开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________________》,揭开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九十五条论纲3.路德宗教改革思想(1)抨击罗马教廷的“三道护墙”。(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3)从伦理学角度阐明“____________”的教义,否定教皇与教职人员的权威。(4)致力于《圣经》的德文翻译。因信称义[深度点拨]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宣称人们必须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多做“善功”才能“赎罪”;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认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就可以得救,马丁·路德的主张承认了教民与上帝对话的主动权,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特权。三、路德派新教的确立1.背景(1)宗教改革的发展:德国宗教改革发展成为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群众运动,____________发生了严重的动乱;1524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2)路德立场的变化:反对暴力改革教会,发表《论世俗当局的权力》一文,宣扬____________是上帝用于“惩罚的手”,人人都应服从;攻击农民起义,倒向市民、诸侯和贵族。新教成为新教诸侯加强统治权的工具。维滕贝格世俗君主2.确立:支持路德派的新教诸侯和支持罗马教会的旧教诸侯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555年,双方缔结《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路德派的合法地位,并根据“____________”的原则,确认诸侯拥有决定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权力。从此,路德派新教教会的合法地位在德国得以确立。教随国定1.16世纪初,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严重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使得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影响力。2.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是对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特权的否定,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思想统治,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史料一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①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史料二教皇的代表后来沮丧地报告:“②十分之九的德国人欢呼‘路德’,剩下十分之一的少数则高呼‘罗马教廷该死’!”①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深得民心,被人们广泛接受。②马丁·路德得到德国各阶层人民的拥护。(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提示理解:路德原本只是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改革。条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的影响。(2)史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说明了德国各阶层人民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德国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支持。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1)必要性:①天主教会不仅控制着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大肆在德意志搜刮掠夺财富,这使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尖锐,引起各阶层的不满。②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便于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使得天主教会对德意志有很大的影响力。(2)可能性:①15世纪下半叶,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特别是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自由发展工商业。②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影响,立志进行宗教改革。全面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史料一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如所写的:“①义人必因信得生”),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史料二上面所说的,虽然只就新兴的中等阶级必然要同现存的教会发生冲突这方面提到了两点,但已经足以证明:第一,在反对罗马教会权力的斗争中,最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阶级是资产阶级;第二,当时反对封建制度的每一种斗争,②都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必然首先把矛头指向教会。——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①体现了“因信称义”的主张。“义人”是指灵魂得到拯救的人,灵魂得到拯救的关键是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而不在于繁缛的仪式和向教会捐赠等“善行”。②指出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形式,即“披着宗教外衣”。(1)依据史料一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有何意义。提示“因信称义”否定了教皇的神权地位,否定了罗马教廷支配下的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提示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必然会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小,这种斗争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1)“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主张,它把灵魂得救的决定权由教皇、教士转移到个人手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2)认为宗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从而否定了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3)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这样就否定了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4)反对购买赎罪券,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5)主张全体信徒皆教士,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地位平等的思想。一、德国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策源地的原因德国长期以来政治上四分五裂,这为教会的盘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每年流到罗马教廷的财富数额巨大。因此,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15世纪末,德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提出了国家统一的要求,但天主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各种外交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德国社会各个阶级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成为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德国的社会影响1.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引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2.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3.引发了新、旧教诸侯之间的多次战争,最终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4.确立了与罗马教廷不同的基督教派——新教,冲击了罗马教会在德国的神权统治。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章 欧洲宗教改革 第二节 马丁·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课件 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