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选择题1.王安石认为解决北宋贫弱现状的主要办法是()A.“因天下之力以生产天下之财”B.“摧制兼并”,阻抑“侵牟”和“蚕食细民”C.“为之修其水土之利”D.“清查瞒田”并“据其纳税”解析:选A。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2.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的“理财”措施的主要目标是()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大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解析:选A。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理财”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从其措施如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方面看,主要是调整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3.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他们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他评价的是()A.青苗法B.均输法C.保马法D.免役法解析:选A。青苗法规定,在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这样就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也解决了农民的资金或种子的短缺问题。4.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B.均输法C.免役法D.市易法解析:选D。从题目材料中的“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可判定该法令是市易法。该法令规定,由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5.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A.免役法、青苗法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方田均税法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解析:选B。“青苗法”是对农业而言的,“保甲法”是对国家军力而言的,A、C、D三项中有此两法,故排除。符合题意的是B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6.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解析:选B。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寇乱”两字的含义。“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斗争。材料中反映王安石实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寇乱息”,即平定农民起义。7.王安石变法期间,负责监督武器制造的部门是()A.枢密院B.军器监C.参知政事D.兵部解析:选B。A项“枢密院”是中央决策机构,C项“参知政事”是副相,D项“兵部”是管军事的,符合题意的是B项“军器监”。8.王安石变法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①擅长经义②通过进士科的时务策考试③部分专门人才④有志于改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①②是改革科举的内容,③设置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④是惟才用人的标准,都可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9.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增设的科目是()A.明经B.明法C.诗赋D.进士解析:选B。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制度,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10.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解析:选C。王安石变法要解决北宋中期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而这些社会矛盾是北宋中央集权制度本身造成的。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一员,王安石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问题,但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制度,这就决定了其变法的结局。因此,A、B、D三项的叙述都有偏颇之处。王安石的性格偏执,缺乏政治艺术,是导致其变法失败的重要因素。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王安石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一系列改革。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材料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甲:青苗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乙:青苗法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2)你同意材料二中甲、乙哪种说法呢?试述你的理由。(3)根据材料二中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一个题目。解析(1)实际上要求回答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从时代要求回答,可能性从王安石本人入手组织;(2)从一个角度分析作答即可;(3)探究主题应围绕“青苗法”展开。答案(1)北宋中期社会问题严重,时代需要改革家;王安石具备了改革者的素质。(2)同意甲:青苗法在打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抑制兼并、保障农业发展等方面对人民有利。同意乙:青苗法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成为变相的苛政。(3)所拟题目规范、切题。如青苗法作用之我见。12.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著名的改革家,其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二臣(司马光)曾向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一与材料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2)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民本思想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解析(1)抓住两则材料中“免役之法”“免役钱”等关键信息,概括双方观点;(2)两者对“民”的认识是不同的,但他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谐社会,分析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答案(1)问题:是否应该实行免役法。材料一主张实行,理由是“农时不夺”“民力均矣”;材料二反对实行,理由是“宽富而困贫”“农民失业”。(2)看法:王安石的“民”侧重指的是农民,他的“关心疾苦”是指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政府的收入,减轻农民的负担,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司马光的“民”侧重指的是官僚地主,他的“关心疾苦”实际上是维护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现实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指导意义。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课时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