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过关检测(四)一、选择题1.美国学者贝尼斯在《外国外交史》中曾说“雅尔塔实际上等于另一次慕尼黑”,下列史实符合的是()A.国联主张以“国际合作”的方式管理东北三省B.强行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C.对部分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予起诉D.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解析慕尼黑阴谋是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而雅尔塔会议上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牺牲了中国的利益,二者的相同点是牺牲他国利益以满足大国的条件,故选D项。A项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B项只是说了慕尼黑阴谋的内容;C项材料并未涉及,且是在战后东京审判时。故排除A、B、C三项。2.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这意味着美国()①公开对抗苏联②维护世界和平③宣告了其称霸世界的野心④与苏联的战时盟友关系破裂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杜鲁门主义既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宣言书,也是公开对抗苏联、美苏盟友关系破裂的标志,①③④正确。杜鲁门主义没有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②错误。故D项正确。3.图一、图二中两个事件的发生反映了美苏争霸的战略态势的趋势是()A.美国转守为攻B.苏联转守为攻C.美苏互有攻守D.苏联采取全面收缩战略解析图一古巴导弹危机反映战略优势在美方,苏军入侵阿富汗反映苏联处于战略优势,可以看出苏联转守为攻,故选B项。4.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0年声称:“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上文说明美国此时在美苏争霸中()A.执行缓和政策,发动和平攻势B.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C.仍处于战略优势,但执行缓和政策D.以退为进,暗中酝酿“星球大战计划”解析由材料“……美国不能……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反映出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B项正确。5.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为保守会谈内容机密,双方在场人员不得使用录音机,全凭耳听手记,再各自整理成文本。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苏联阻止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美关系进程笼罩冷战阴影C.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D.中国已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解析材料并未体现苏联阻止中美关系正常化,且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据材料“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为保守会谈内容机密,双方在场人员不得使用录音机,全凭耳听手记,再各自整理成文本”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受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影响,即中美关系进程笼罩冷战阴影,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C项错误;基辛格访华是在1971年7月,而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10月,D项错误。6.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的关系经历了扼杀→合作→冷战对峙的过程,这种关系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是()A.落后必然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B.经济决定政治,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在世界上才会有地位C.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关键因素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的合作是一种错误行为解析政策的调整与变化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7.仔细观察下面的这幅漫画:请回答:(1)从这幅漫画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历史信息?(2)“冷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美苏两国为什么会从战时的盟友变成战后的敌人?(3)模仿下列图示中已经完成的项目,填写另外两个空格项目:答案(1)历史信息:美苏两国相互对峙、美苏冷战(或战争危机)、世界呼吁和平等。(2)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原因:社会制度的对立,意识形态的分歧——冷战爆发的政治渊源;国家利益的交锋,划分世界的冲突——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世界局势的动荡,国际纠纷的凸现——冷战爆发的现实原因;欧洲中心地位的动摇,地缘政治的真空——冷战爆发的直接原因。(3)政治上: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经互会”。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二战后的美苏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统计,从1949年10月到1961年8月,民主德国约有260万人流入联邦德国,其中大多是专业人员和熟练工人。有一种说法指出,西德政府特别是美国肯尼迪政府担心,东德公民的逃亡潮会促发东德境内发生骚乱,打破东西方之间的平衡格局,苏联集团有可能把冷战变成热战。柏林墙符合美苏双方战略需要,却堵塞了德意志民族统一之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1989年出现的大量民主德国居民出走联邦德国,从而动摇了民主德国的根基。——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材料二赫鲁晓夫写道:(东德领导人)乌布里希请求我们支援劳动力。当然,我们应当给予帮助,但只能是一些辅助工,我们自己也很缺少熟练工人。美国总统肯尼迪对柏林墙的立场可以解释为:如果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离开来,东德的制度在两种制度的竞赛中将遭到失败。——摘编自《建造柏林墙的决定是如何通过的》(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出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林墙事件的影响。答案(1)背景:美苏冷战,柏林再现危机;大量民主德国青壮劳动力流往联邦德国;苏联无力承担对民主德国的熟练工人支援;西方国家期待民主德国封闭边境以避免热战。(2)影响:一度加剧了欧洲局势的紧张;加剧了德国的分裂,严重伤害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导致民主德国自我封闭,使民主德国在与西方的制度竞争中失败。解析第(1)问,结合美苏争霸的大背景,再从材料一中“人员外流”和材料二中“苏联无力援助民主德国的人员要求”等方面分析柏林墙出现的背景。第(2)问,从材料中“动摇民主德国的根基”“堵塞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东德的制度……遭到失败”等关键语句概括其影响。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美国计划于1957年12月用先锋号火箭发射卫星,人们猜测苏联将于同年秋天……将卫星发射上天……1957年6月,在人造地球卫星1号(Sputnikl)发射的四个月前,美国开始产生战胜对手的想法。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阿·杜勒斯宣布:“美国情报机构的观点是,出于心理威慑的原因,苏联将竭尽全力成为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很可能是在1957年。”材料二1961年初,尽管“东方号”飞船的总设计师向科罗廖夫指出,运载火箭和宇航飞船的安全指数目前只能达到50%,但科罗廖夫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必须领先美国人数周,进行第7次“东方号”载人飞船发射……因披肝沥胆的劳累,精神上长期的亢奋,以及复杂的人事纠葛,科罗廖夫的心脏病越来越严重了。1966年1月,因心脏病突然发作去世。据专家估算,前苏联把国民经济中的一半到三分之二投入到国防科研生产上。苏联发展国防高新技术最大教训是搞“象牙塔”,用国民经济填“无底洞”。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历史现象的国际关系背景。怎样理解“心理威慑的原因”?(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答案(1)背景:美苏两国处于“冷战”状态,双方表面上“和解”,实际上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愈演愈烈。理解:获得争霸的心理优势,在舆论上压倒对方。(2)说明:为了在“冷战”中获得心理优势,苏联在航天科研上铤而走险,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认识:激烈的“冷战”危害了人类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使科学事业变成了政治工具。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联系当时美苏关系的背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出于心理威慑的原因,苏联将竭尽全力成为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再根据材料二信息“但科罗廖夫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前苏联把国民经济中的一半到三分之二投入到国防科研生产上……用国民经济填‘无底洞’”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即可。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材料二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迫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与它保持一致……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和民族矛盾。材料三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扰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以上材料均引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苏联和东欧剧变是否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什么?(2)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被称作什么战略?(3)结合上述材料,从苏联和东欧剧变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答案(1)不是。原因:苏联、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必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2)战略:“和平演变”。(3)教训:建设社会主义切忌照搬一种模式,而应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抵制外来不利因素,坚持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和东欧剧变不能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因为苏联、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必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过关检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