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标导航】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辛亥革命的性质,认识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2.了解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3.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内容及历史意义。4.能客观评价辛亥革命。基础认知自主预习|新知预习|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背景(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2)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2.酝酿(1)组织准备①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②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2)思想准备:革命派同改良派展开思想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3)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问题探究1]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如何理解其革命性和局限性?提示:(1)革命性: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社会革命。(2)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明确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方案,难以调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二、武昌首义1.概况: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在武昌地区起义。2.结果: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3.影响(1)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2)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误区警示教材楷体字提到了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进一步结合辛亥革命的成果,可知广义的辛亥革命是从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到1912年清王朝统治的结束;狭义的辛亥革命即指1911年的武昌起义。[问题探究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爆发并取得成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胜利纯属偶然。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提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顺应了历史潮流,革命党人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使武昌起义的成功成为必然。革命党人的积极主动是成功的关键。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中华民国的建立(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时间:1912年3月颁布。②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实行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③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误区警示关于民国纪元法中华民国(1912~1949年)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以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而不是武昌起义成功时的1911年。2.帝制的终结及革命的失败(1)帝制终结: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在中国统治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2)革命失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3.历史意义(1)性质: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误区警示说“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不正确的。因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北洋军阀统治仍属于封建制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确切地说,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问题探究3]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省在宣告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都督。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提示:旧官僚投机革命。辛亥革命后的政权建设潜伏着深刻的危机。|思维导图|主题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料探究】1.约法体现的原则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问题材料体现了哪些原则?【答案】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行政、立法、司法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2.约法体现的政体特点材料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和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问题由材料看,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答案】特点:通过实行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史论总结】全面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进步性(1)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的规定,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2)国民拥有一系列权利自由的规定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它的颁布,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更加深入人心。2.局限性(1)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2)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主题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史料探究】1.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材料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问题根据材料,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答案】促进民族、民主精神的觉醒。2.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材料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问题据材料,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答案】“第一枪”:结束清朝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回”:发布改称谓、废跪拜(剪发辫、易服饰、禁缠足和倡女权)等革除旧俗的政令。3.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材料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问题如何理解材料中“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的观点?【答案】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史论总结】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封建制度本身并没有终结,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代表,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革命仍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观上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没有彻底的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客观上,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相互勾结,破坏了中国革命。(4)辛亥革命失败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因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反馈训练课时自测[基础巩固]1.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翻阅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北京报纸,发现革命前对老百姓的“子民”“蚁民”“贱民”等称呼,在革命后被“国民”“公民”等词语代替。他由此对辛亥革命的意义有了深入理解,其中正确的是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C.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D.使人民完全获得言论自由【解析】从对老百姓“子民”“蚁民”“贱民”等称呼到革命后“国民”“公民”的称呼的转变,反映了民主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故选A项。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打击帝国主义有关的内容;C项是新中国成立后;D项说法错误,绝对化。【答案】A2.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辛亥革命“不结果实”的表现是()A.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B.三民主义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D.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更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即题干材料所说的“只开花,不结果”。故应选D项。【答案】D3.“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项太平天国运动做过,C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辛亥革命前已经初步发展了,D项维新变法就已经促进思想解放了。【答案】A4.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说,革命成功了,革命党就没有了。思想是留下了,这是思想史上的一个花朵。张謇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D.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影响,只有D项符合要求。A、B、C三项表述的均是辛亥革命在政治方面的影响,所以选择D。【答案】D5.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这表明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A.政治上日趋成熟但具有软弱性B.缺乏足够的实力来巩固政权C.足以认清袁世凯的反革命本质D.认识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解析】题中不能看出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日趋成熟,故A项错误;“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体现了缺乏足够的实力来巩固政权,故B项正确;“……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不能体现袁世凯的反革命本质,故C项错误;“……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并未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故D项错误。【答案】B6.据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A.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辛亥革命是严重脱离群众的,故A项错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材料中“则皆瞠目而不解”的信息完全相反,故B项错误;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与材料中信息完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说明辛亥革命后实施民主的社会基础非常薄弱,故D项正确。【答案】D7.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