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章末综合检测(七)一、选择题1.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俄国农奴制是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法律大全》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2.在十二月党人被沙皇流放时,他们的妻子毅然接受沙皇提出的苛刻条件,跟随丈夫远赴西伯利亚,这些妻子们因此受到歌颂。十二月党人被流放主要是因为()A.对俄国的社会现实不满B.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要求C.举行起义要求推翻专制统治D.同情俄国农奴的处境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认识能力。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试图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度,结果遭到残酷镇压。此后,他们大多被沙皇政府流放。3.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间存在敌对情绪,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A.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B.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C.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D.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农民和地主间存在敌对情绪”指的是农奴制下农民深受奴役和剥削,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所以亚历山大二世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给农奴人身自由。故选C。A项使得农民重新受到压迫和剥削;B项加重了农民的负担;D项明显维护的是地主的利益,因此A、B、D三项都不是缓解农民不满情绪的措施。4.观察下图,俄国1861年改革后,图中所示“”部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农民土地所有制C.沙皇政府国有制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解析:选B。根据图示可知,当时土地分成两部分,大部分是由地主保留。图中所示“”部分的土地是农奴高价赎买的份地,其所有制形式是农民土地所有制。5.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A.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成分B.1861年后,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C.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向机器工厂的过渡D.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总体上超过美国和西欧国家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考查的内容是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改革后的俄国经济虽然迅速发展,但总体上仍然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D项符合题意。6.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861年改革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A项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表述错误,只能是对旧司法制度的完善,建立了近代的司法制度。C项表述错误,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存在。D项不属于1861年改革的范畴。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7.下列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错误的是()A.是一次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的改革B.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D.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解析:选A。判断一场改革的性质,不应以改革者的阶级属性为依据。1861年农奴制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8.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表明()①改革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②亚历山大二世是农奴的“解放者”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其改革措施是基于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的,并不是真正的解放者。纵观历史发展进程,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8分)(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6分)(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6分)解析(1)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进行回答。(2)则根据农奴制改革后的农奴的状况即成为自由人进行回答。(3)主要反映了改革后的俄国依然矛盾重重。答案(1)它是一场以沙皇为首的农奴主实行的改革,目的在于阻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维护其政治统治。(2)农奴成为自由人,但由于苛刻的掠夺导致负担沉重。(3)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依然尖锐。10.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①右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12分)(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8分)解析(1)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应从农奴制的弊端来考虑,如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致使俄国发展落后。(2)本问是开放式问题,只要论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①较客观,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②较客观,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③较客观,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11.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一中农民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发出欢呼的原因是什么?(6分)(2)从图二中你能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6分)(3)为什么会出现从图一到图三这样巨大的反差?(8分)答案(1)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广大农民把亚历山大二世视为“解放者”。(2)1861年改革后,俄国石油、机器制造等新的工业部门迅速崛起,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3)1861年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农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了民粹派。民粹派在遭到沙皇政府镇压后,有些人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专制制度。不久,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章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章末综合检测(七)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60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