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概览时空定位单元主题[时空坐标][主要线索]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1.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通过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在核技术及其和平利用、航天技术、杂交水稻的研究、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2.“双百”方针主要指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1956年“双百”方针的确立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的繁荣,但“文化大革命”导致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改革开放后,中国文艺再次呈现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逐步走向世界。3.新中国成立后,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转化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但“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发展教育是应对国际竞争和挑战、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教育事业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迎来了新的春天。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素养目标(教师备用)[主题立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里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教材基础知识,掌握新中国在国防、农业、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2)通过学习新中国取得的各项科技成就的原因及意义,结合对相关史料的探究,使学生认识、体会在新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3)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对现代科学的热爱和兴趣,并增强学生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家国情怀。教材解读史料探究随堂训练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核武器教材解读课前自学释疑解惑2.重大成果:领域时间成就意义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20世纪90年代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和平利用核能,为国民提供电力196420世纪60年代初仿制近程导弹成功我国国防力量进一步加强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并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近程导弹东方红一号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2.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3.影响(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2)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南优2号吃饭问题(3)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研制和发展①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计算机。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③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获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项。(2)意义①中国的已经居于世界前列。②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银河—Ⅰ号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2.生物技术(1)成果①1965年,在中国首次实现。②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意义①开辟了的时代。②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人工合成蛋白质[归纳总结]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两弹一星”科技成就材料一1984年和1985年初,报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材料二最大的估计是:为了核计划,中国在十年间等于又打了两场朝鲜战争,然而却不再有数十万生命的牺牲,并让中华民族永免外敌的大规模侵略!——《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费用相当于两场朝鲜战争》材料三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材料四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文选》第3卷[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我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三、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解析]四则材料都是围绕新中国研制核武器的问题。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是在什么样的国际背景下研制核武器的;材料三说明我国靠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取得了成功;材料四则是强调研制核武器成功对我国的重大意义。[结论](1)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2)尖端科技要靠自己创新,不能依赖别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无论环境怎么恶劣,我们都能完成别人能完成的所有事情;研制原子弹的成功,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深化拓展]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1.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科技发展。(1)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就在于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在短时间内完成大型工程建设。(2)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从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2.政府推行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措施,这是重大项目能够顺利推进的基本条件。这些措施包括:建立科研机构,组织科研队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对科学技术作出正确定位,从基础抓起。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探究主题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材料一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材料二“神舟五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材料三1955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条例规定,一等奖奖金为1万元人民币。1963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发明奖励条例》和《技术改进条例》,到1966年5月,批准了发明奖励297项,当时仅对获奖者颁发发明证书,未颁发奖章和奖金。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问题](1)材料一、二体现了我国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影响?(2)依据材料三,说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何突出特点,并指出该奖项的设立所反映的时代要求。[解析]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在杂交水稻、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社会效益;材料三说明我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2000年后,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大大加强,反映出国家对“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视,改革开放的深入;知识经济的发展等。[结论](1)成就:杂交水稻、航天技术。影响:杂交水稻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而且对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载人航天飞船上天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特点:奖励层次更高,奖金数额更大。时代要求: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等。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3、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5综合6一、选择题1.(2018·浙江台州质检)下图是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行的“号外”,头版新闻报道的引题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成就,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该报道的主标题可能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D.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解析:A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加强了国防建设,是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故A项正确;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与材料中强调原子弹的意义不符,故B项错误;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2019·广东惠州期末)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该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C.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解析:B材料强调“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可知,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正确;C项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故C项错误;D项出现在2003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3.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增长了2.2倍。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袁隆平B.钱学森C.邓稼先D.华罗庚解析:A材料反映出我国水稻产量的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A项正确。4.(2018·江苏淮安一模)我国领导人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在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B.选育“南优2号”C.发射载人飞船上天D.“211工程”计划解析:B材料强调的是“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A、C两项都落后于发达国家,不符合要求;D项是培养重点高校的计划,也不符合题意;“南优2号”突破了经典遗传理论禁区,是世界首创高科技成就,故B项正确。5.(2018·河北保定月考)慈云桂七绝《银河颂》云:“银河疑是九天来,妙算神机费剪裁。跃马横刀多壮士,披星戴月育雄才。”这首诗所描述的我国的科技成就是()A.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B.超级杂交水稻选育成功C.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D.基因工程技术不断进步解析:C根据“银河”“妙算神机”等可以排除A、B、D三项;题干描述的是我国银河系列高性能巨型计算机。二、非选择题6.科技创新引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曾经预言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材料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人类探索的脚步一经启动,再未停歇——从森林到沙漠,从赤道到两极,从陆地到海洋,从地球到太空。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中,载人航天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活动的疆域,吹响了人类进军太空的号角。材料四图一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1961年)图二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1969年)图三中国“嫦娥三号”进入月面(2013年)(1)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6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