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选择题1.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C.将人事任免权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解析:选D。A、B、C三项是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符合题干“不包括”之意的是D项,因为袁世凯是自己出卖维新派,而非受人指使。2.1898年9月18日,御史杨崇伊上书慈禧,称康、梁等蛊惑士心,紊乱朝政,引用东人(日本人),深恐贻祸宗社,吁恳皇太后即日“训政”以遏乱萌。材料表明()A.顽固势力遭到维新派的阻挠B.戊戌变法因阻碍社会发展遭反对C.顽固势力竭力破坏维新变法D.顽固势力担心维新派获取政权解析:选C。材料中御史杨崇伊的上书大肆诋毁维新派,恳请慈禧太后训政,这实质上反映了封建顽固势力对戊戌变法运动的破坏。3.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解析:选B。A、C、D三项均符合史实。B项在题干中缺乏必要信息支持,另外该选项与历史事实不符。4.戊戌变法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B.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斗争C.清统治集团中帝党和后党的斗争D.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斗争解析:选A。戊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所以从其实质来说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5.戊戌变法时期,英日等国曾暗中表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其目的是()A.帮助维新派抵制顽固势力B.希望中国变法早日成功C.帮助中国抵制俄国侵略势力D.与俄国争夺在华权益解析:选D。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以自己的利益为转移。故D项正确。6.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解析:选D。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杀害了包括谭嗣同在内的“戊戌六君子”,因此D项是正确的。7.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A.变法有群众基础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变法表现了维新派勇于献身的精神解析:选C。审题应紧紧围绕“思想解放”这个关键词进行分析,方能得出正确结论。8.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解析:选C。“184条”体现了急于求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能体现贪大求全,“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能体现形势紧迫,民族危机严重。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不符合实际,符合题意,故选C项。9.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一样。这主要说明()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B.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D.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解析:选B。题干材料中“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直接说明老百姓并不认同维新派的民主宪政思想,故选B项。10.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D.可以走法、美革命之路解析:选C。A、B两项在中国行不通;C、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历史经验”之意的是C项。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由来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萧一山《清代通史》(1923年商务印书馆)材料二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曰:“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陈恭禄《中国近代史》(1935年商务印书馆)材料三在当时的中国历史条件下,戊戌变法运动是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和进步意义的。但这个运动主要的是代表了当时从地主官僚转化过来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倾向,所以只能是一种软弱的改良主义的运动。领导这个运动的人,看不见农民革命的力量,他们所企图的都是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抵制农民的革命。他们和当权的封建势力并不是根本对立的,只是要求封建统治势力让出一点位置来给新起的资产阶级。这样脱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软弱的改良主义运动,注定了只能得到悲惨的失败。——中国史学会史料丛书《戊戌变法》序(1953年神州国光社)材料四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康有为公然诬蔑18世纪法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为“无道之甚”,替满清封建统治者策划防治中国人民革命的方法。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载湉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戊戌变法失败,宣告改良主义在中国没有出路。——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1954年三联书店)请回答:(1)材料一、二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特点?(2)概括材料三、四中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分析的相同点。(3)除以上材料所述原因外,有人将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进行了对比,认为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虽然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的,但它们对两国历史的实际影响却不可同日而语。这两个政治运动的主要区别,也恰恰是明治维新何以取得成功,而戊戌变法何以失败的主要原因所在。结合史实概括你对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主要原因的认识。解析(1)概括材料一、二的观点,寻找其共同点。(2)注意提取两则材料中相同的关键信息,提炼、分析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原因:材料一认为是光绪帝软弱;材料二认为是康、梁过于书生气,没有经验。共同特点:都从变法核心人物身上找原因。(2)维新派坚持改良主义,不赞成革命;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不能和封建势力划清界限。(3)①明治维新在操作上条理、有序;而戊戌变法在操作上则显得紊乱和操之过急。②明治政府掌握实权,拥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维新派无实权、无基础。③明治维新时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中国,日本维新派注重外交斗争策略,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戊戌变法时出现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2.阅读下列材料:在《马关条约》谈判期间,中国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使节伊藤博文之间曾有过以下谈话:伊藤:十年前,我在天津时曾同大人(李鸿章)谈过改革问题,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件事情得到改变或改进呢?为此我深感遗憾。李:先生,当时听你谈论此事,不胜钦佩,而且,我对先生您在日本有力地改变你们的习俗,以致达到现在的水平,也十分羡慕。可是,我国的事情受传统束缚太深,我简直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伊藤:除对善良的人外,天意没有任何影响。如果贵国愿意努力行动,上天无疑会帮助贵国实现自己的愿望,因为上天对地上的人们一视同仁。根本的问题在于每个国家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费正清《中国和日本》请回答:(1)李鸿章“不胜钦佩”和“十分羡慕”的事件是指什么?这一事件对日本的影响如何?(2)《马关条约》谈判期间,中国开始了什么政治运动,这次运动的结果如何?它在推动中国思想近代化进程中有何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通过《马关条约》谈判期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对话,考查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题目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答案(1)事件:日本明治维新。影响:①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②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明治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③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④但是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2)维新变法运动,结果失败。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也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 第三节 戊戌变法的失败课时检测课件 北师大版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6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