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环境认知对策略导向与绩效的关连性研究
1環境認知對策略導向與績效的關連性研究以電子業台商之大陸投資為例潘偉華白博元邱純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管系摘要本研究調查了赴中國大陸投資的電子業台商,以『環境-策略-績效』的典型模式進行分析,希望能藉由電子業台商的經驗來瞭解中國大陸的環境,以及相對應的環境策略能否達成較佳之績效。台灣企業雖被廣泛認為是『弱組織,強網絡』而迥異於外商,但其對大陸的環境認知與策略傾向有無迥異於其他外商的實證研究仍極為缺乏,因此整合台商之環境認知、策略傾向與績效此三個重要構念加以實證,將有助於瞭解台商對於大陸之投資行為。實證結果顯示,電子業台商的環境認知以變動性最高,環境的高度變動性使得樣本台商採取冒險性的策略,同時,冒險性的策略有最好的績效表現。而前瞻策略只有在充分認知到環境敵對性,並採取適當避險措施之後,才能獲得較好的績效。關鍵字:策略導向、環境認知、海外投資、績效TheCausalRelationshipbetweenEnvironmentalRecognitionandStrategicOrientation,andItsPerformanceImplication–OnthecasesofChineseMainlandInvestmentforElectronicTaiwaneseEnterprisesPan,Weihwa,Bai,Boyuan,Chiu,ChunweiNationalYunli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AbstractBasedonthetypical“environment-strategy-performance”model,thisresearchattemptstoinvestigatetheenvironmentalperceptionfromelectronicmanufacturers,whichhaveinvestedinmainlandChina.AlthoughTaiwaneseenterprisesarewidelyregardedas‘weakorganizationwithstrongnetwork’whichdiffersfromotheroverseascounterparts,theirenvironmentalperceptionandconsequentrespondentstrategiesarenotyetfullycompared.Understandingtheirenvironmentalperception,theirorientationonstrategicchoices,andoverallperformancemayshedlightontheuniquenessofTaiwanesefirms,whichshouldbeinstrumentalforfutureinvestment.Statisticalevidencesuggeststhatsamplefirmshavethehighestperceptionofdynamismtowardsthemainland’senvironment,whichleadstomorerisk-takingmeasures.Consequently,risk-takingstrategiescanyieldbetteroverallperformance.Prospectusstrategycanonlyyieldbetterperformancewhilefirmsfullyunderstandthepotentialhostilityandtakingadequatecounter-measures.KEYWORDS:StrategicOrientation;EnvironmentalPerception;FDI;Performance2一、前言根據經濟部《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指出,2001至2003年台商到大陸投資的比例均高達75%以上,2004年1-8月的官方統計數字也維持在七成以上。尤其電子產業近年更極速增加對大陸的投資。電子業之所以受到關注,乃是電子業為台灣最重要的單一產業,出口比例接近總出口的5成,為台灣立足國際競爭的重要根本。電子業大量外移,自然引發若干疑慮與爭辯。台商赴大陸投資的策略選擇,必然考慮了各種內外部因素之後所得的淨結果。因此,策略研究基本上假定策略導向與環境認知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策略選擇觀點(StrategicChoicePerspective)更認為策略的選擇必須配合環境以達到較好的績效。雖然,也不乏學者對此中心概念其提出批評(如:(Miller&Friesen,1984;Rajagopalan&Spreitzer,1997;Prahalad&Hamel,1990)),但假定策略與環境〈還有組織〉之間的配適程度(Fit)與組織績效存在著正相關的關係是策略研究中一個長久以來被廣泛接受的假設(Andrews,1971;Hofer&Schendel,1978;Miller&Friesen,1983;Miles&Snow,1994)。遺憾的是:國際企業的相關文獻對子公司E-S-P關連的研究迄今仍缺乏強而有力的實證研究的支持(Luo&Park,2001)。因此,本研究希望以台商大陸投資的E-S-P關聯研究,希望能了解以組織彈性見長的台商在中國大陸多變且複雜的環境當中,環境認知與策略行為的關聯性為何?又這樣的關聯性是否對組織績效產生影響。本研究希望能經由電子製造業台商的角度來瞭解2004年的中國大陸的投資環境。台灣廠商在進入中國大陸後,廠商對環境的認知是否會引導廠商採取何種策略導向行為?不同的策略導向,如保守以對或大舉進入的選擇是否會影響廠商在績效上的表現?二、文獻探討海外投資具有高度風險性,在大陸台商所面臨的環境與台灣畢竟有著根本的不同,需要擁有對複雜的環境適應能力與相關的組織能力才能因應挑戰。Porter(1986)認為在全球競爭的情況下,海外子公司的績效與其在地的環境適應能力是高度相關的。Ghoshal&Nohria(1993)也斷言子公司的績效受到因應環境不確定性與複雜性的策略配置選擇(ChoiceofStrategicConfigurations)的影響。因此選擇對廠商最能發揮區位優勢(localeconomy)並控制風險的海外投資策略格外值得重視,同時,也只有能正確的評估環境,才能針對環境做出適當的策略配置,最終達到較好的績效。因此正確評估環境至為重要。32-1分析環境架構環境是一多面向的構造(Duncan,1972;LawrenceandLorsch,1967)。過去的文獻在概念建構以及實證研究上,已經確定了幾個研究環境的構面,包括變動性─法規制度、科技、及環境的變動程度(DessandBeard,1984;Thompson,1967),複雜性─企業所處環境之利害關係人多寡(Child,1972;DessandBeard,1984;Mintzberg,1979:Thompson,1967),和敵對性─企業所處之環境對於資源、市場等競爭(MillerandFriesen,1978;Mintzberg,1979)。這些構面已經廣泛的運用在與環境相關的實證研究中。後續的研究,又將新的「資訊不確定性」的觀點注入到環境的複雜性和變動性的概念(LawrenceandLorsch,1967;Thompson,1967),環境的敵對性的觀點也加入了資源依賴觀點(Pfeffer&Salancik,1978)。使得環境的分析變得更為嚴謹紮實。同時環境構面提供環境較精確的描述,構面尺度的高低影響最高管理者對於不確定性的理解,也影響了公司在策略制定上的方向,進而影響環境尺度和策略的方向之間的適配,而這也將導致更好的組織績效(VenkatramanandPrescott,1990)。2-2策略導向分類及相關研究MilesandSnow(1978)提出其著名的策略導向分類,包括(1)防禦者策略(DefenderStrategy):採防禦者策略的組織,乃企圖在有限的市場區隔中維持有利的地位,亦即在現有的市場中追求成本效率與品質的提昇。(2)探勘者策略(ProspectorStrategy):組織著重在創新,不斷的尋求新產品與新市場機會,即朝多角化發展,且通常都是同業中最早開發新產品或新市場。(3)分析者策略(AnalyzerStrategy):乃結合探勘者與防禦者策略。一方面維持固定及基本的核心產品或市場,另一方面則準備進行新產品或服務或新市場的開發。(4)反應者策略(ReactorStrategy):反應者策略缺乏一致性的策略反應,只是被動地隨環境壓力而盲目反應。Daft&Weick(1984)認為在Miles&Snow的四種策略分類方式中,「反應者」與「防禦者」通常採取較消極的環境策略,故兩策略型態較少會與其他組織產生互動。然而「探勘者」與「分析者」卻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因此,導向於主動與其他組織接觸,對此,Meyer(1982)亦支持類似的看法。2-3中國大陸的環境分析由於中國經濟圈的崛起,使得近年來對中國大陸的研究逐漸增多。在以變動性、複雜性與敵對性為主的環境分析研究中,隨著時間軸呈現出系統性的不同。在Boist&Child(1988)的研究中,中國大陸被認為是複雜的與排他性高的環境,特別是資訊與法規都還未能充分被理解,在此情形下廠商傾向採用較為保守的策略來因應。Tan&Litschert(1994)的實證呼應了理解大陸為高度複雜與敵對的環境,因此他們認為廠4商應採用謹慎的防禦型策略能得到較好的績效表現。Luo&Park(2001)的研究中,仍認為中國大陸是高度複雜與敵對的環境,但已發現廠商傾向採用分析者策略以求取較好的績效表現。根據以上的研究,外商似乎普遍傾向於理解大陸為高度複雜與敵對的環境。因此,Luo&Park認為,中國大陸市場很可能不存在所謂的「先進入者優勢」,反而是後進入者可以吸收前者的失敗經驗,審慎規劃中國投資可以得到較佳的投資效益(ibid.)。電子產業原本就具有變遷快速的特性,如技術週期短,研發風險大、市場需求轉向快等特性,加上中國大陸對電子產品的消費需求由改革開放初期的廉價、低品質、技術相對落後的本土家電產品需求,至現今與世界流行同步的需求,可以推測出中國大陸市場的技術、產品變動性可能更大、變動週期可能更短。加上電子業台商一般僅位於最終產品形成的附加價值過程中的一環,形成電子業台商僅需面對長期的供應商與長期下單的下游廠商,廠商所面對的複雜性較低(胡哲生,2004)。且如前所述,中國大陸各級政府對電子業的投資相對重視程度且條件較為優惠,使得電子業台商所面對的投資環境不若傳統產業嚴峻與敵對,因此形成本研究的假說一:假說一:電子業台商理解到的大陸環境以變動性認知為主在策略選擇部分,由於電子業台商理解到環境變動性較高,加上台商企業可能以縮短投資年限以克服變動性所帶來的長期不利影響,使得電子業台商在短期上可能傾向採用較為積極的冒險策略。因此形成本研究的假說二:假說二:為克服環境的所可能衍生的不利影響,電子業台商應傾向採取較為冒險的策略導向行為。2-4組織經營績效指標「績效」即是企業策略目標達成的效果或程度,一般對組織績效的衡量方法主要分為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或稱營運指標)兩種。財務指標為最基本評斷組織績效的方法,一般使用的指標有獲利率、營業額成長率、投資報酬率、資產報酬率等(Dess&Robinson,1984;Venkatraman&Ramanujam,1986;馬維揚,1995等)然而組織的績效不只有財務方面的相關指標,相反的,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之下,企業也可能追求非財務相關目標,諸如市場佔有率、市場議價力量、甚至是勞資關係。因此,策略目標的選擇將會影響組織的綜合績效。因此衡量企業海外市場經營績效,將隨著研究對象及方法之不同亦有差異。Capon,Farley&Hoening(1990)針對1921至1987年320篇實證研究回顧,發現績效衡量選擇
本文标题:环境认知对策略导向与绩效的关连性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