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复习【体系构建】“一五”计划十年“文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一、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知识整合】特征年代措施背景内容影响正确的探索1956中共八大三大改造的完成分析主要矛盾、提出主要任务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但其路线未能坚持1960八字方针三年经济困难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1975全面整顿“文革”时期工农业生产的破坏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出现“文革”时期最好的局面特征年代措施背景内容影响探索中的重大失误1958“大跃进”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制定大办工业、农业,强调高指标、高速度导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1958—1983人民公社化小社并大社,统一经营、分配,平均主义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1966—1976“文化大革命”“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废除有效的管理制度,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损失严重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调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1950—1952年)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调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人民公社化(1958年)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次重大转变1.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从原来的私有制经济、国营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经过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制)。(1)原因: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学习苏联经验;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2)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3)结果: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对新中国发展经济起过一定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1)原因: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的经验,决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1)原因: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3)结果: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四、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比较项近代对外开放现代对外开放背景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的内容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比较项近代对外开放现代对外开放影响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大大加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性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180 .html